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IQ过山车     
“两个矩形”答案:一个矩形的长为13,宽为6,面积为78;另一个矩形的长为45,宽为2,面积为90。“三圆周填数”答案:“五圆周填数”答案:“方格填数”答案:“摆乘式”答案:将卡片中的一个倒转过来当用。9本期第35页“IQ过山车”答案9..........8102117495+275418693×977679......2683457IQ过山车  相似文献   

2.
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先后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答案”的深刻内涵与相互关系,是理论界广泛讨论的重要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两个答案”的结论和内涵、如何认识“两个答案”的探索历程和形成发展以及如何认识“两个答案”的联系与区别,是当下深化“两个答案”研究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甲申对”、“窑洞对”和“赶考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事关生死存亡的三次重要对话,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生动力。回顾党百余年奋斗历程,党史“三对”为第一个答案提供了历史契机、为第二个答案提供了历史借鉴。在“两个答案”深化发展中,党史“三对”不仅鲜明指出了“两个答案”的内在统一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根本目标导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而且深刻彰显出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8年高考语文的天津卷和江西卷都考到了“咸与维新”的“与”的注音,天津卷注为“yú”,答案是“正确”;江西卷注为“yǔ”,答案为“不正确”。  相似文献   

5.
怎样看待教学中的“问题”与“答案”,怎样处理教学中“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发现问题和获得答案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形成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一直是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一、有时发现问题比获得答案更重要马克思在人们经常接触的商品中发现了价值原则,巴甫洛夫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吃东西,流口水”  相似文献   

6.
中考政治复习切忌采取“以练代复”的形式,“讲答案”和“抄答案”不等于“解题思路”,从习题中寻找答案,是事倍功半的“笨”方法。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着重于梳理知识、思考解题方法、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智力星球     
(1)答案:是“也”字。“也”加上三点水是“池”,可以养荷花了;加上“土”字旁是“地”可以种庄稼;加上立人旁就是“他“字;加上“马”字旁就可以奔“驰”了! (2)答案:拆开来是“二”“人”,合在一起又比“天”字还高出一块儿,这是“夫”字。 急转弯山洞 为什么回到手里? 答案:笔直地向空中扔。  相似文献   

8.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5,(9)
一个谜语和十个答案誗佚名两只蚂蚁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梨。(打一国家名)答案一:蚂蚁甲:咦,大梨?(意大利)答案二:蚂蚁乙:嘘,梨呀。”(叙利亚)答案三:蚂蚁甲:噢,大梨呀。(澳大利亚)答案四:蚂蚁乙:嘻,搬呀。”(西班牙)答案五:蚂蚁甲:我来!”(文莱)答案六:蚂蚁乙:抱家里呀。”(保加利亚)答案七:蚂蚁乙抱不动,蚂蚁甲出主意“:啃梨呀。”(肯尼亚)答案八:蚂蚁乙咬了一口,说“:梨不嫩。”(黎巴嫩)答案九:蚂蚁甲也咬了一口,说:面的。”(缅甸)答案十:蚂蚁乙再咬了一口,说“:一涩梨。”(以色列)(陕西刘俊杰摘自《幽默小品》)酒和砖头瑞典是一…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创新试题”栏目是专为你们精心设计的。在这里,有新奇的出题思路,趣味的选材内容。你们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联想,来寻找正确答案。望同学们踊跃来信,将答案寄给我们—我们每期将从这些答案中,评选出10名“优秀读者”。“优秀读者”的答案、姓名、所在学校将在《高考语文》杂志上公布,并获赠珍藏的2008年上半年杂志。  相似文献   

10.
读了袁士良同志《寡妇及其他》(《语文知识》1993年第11期)一文,笔者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来和袁士良同志商榷。袁文对“寡妇”一词的理解列举了四种可能的答案。第一是“没有丈夫的女子”,第二是“失去丈夫的女子”,第三是“死了丈夫的女子”,第四是“死了丈夫而尚未再嫁的女子”。袁文认为:第一种答案,指“从未出嫁的女子”;第二种答案,指“离婚的女子”;第三种答案,明  相似文献   

11.
在逻辑学中,设问当属于问题逻辑。设问的“问题”特征十分明显,其“自问自答”实际是启发对方产生疑问,共同寻找答案信息;其“无疑而问”实际是“精心设计之问”。设问结构同一般问句的结构一样,问句、语境、预设、回答四部分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只不过前者的答案是隐含态,后者的答案是显示态  相似文献   

12.
要发挥创造性,必须闯心理关,敢于打破框框。需要闯过的心理关主要有:1.“找正确答案”。人们习惯于“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殊不知,许多问题是有多种答案的。寻找其它答案,常常能引出新想法。2.“这不符合逻辑”。僵化的逻辑思维常常使新想法窒息。要激发想象力,就得进行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它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寻找到这一个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想像力、创造力。“这不合逻辑”。逻辑是创造性思考的重要工具。但是,每当我们想到一个新意,自己或者他人就会运用以往的种种逻辑思维来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此加以分析。而结果往往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这不…  相似文献   

14.
“这道题的答案你是如何得出来的?”老师问,“这道题我做过,我知道答案。”学生答。 “学校不让穿奇装异服,你为什么还穿?”老师问,“我看满大街的人都穿,我就穿。”学生答。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1,(4):60-60
“折叠立方体”正确答案:E “手表快慢”正确答案:D “趣味生肖” 鼠目寸光,九牛一毛,龙腾虎跃,守株待兔,叶公好龙,虎头蛇尾,一马当先,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闻鸡起舞,鸡鸣狗盗,狼奔豕突。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传统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确定的,称这类问题为“完整的”或“封闭”的问题.与之相比,称那些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为“不完全”或“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  相似文献   

17.
某校教师在批改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时,发现其中的一道“()的天空”的答案不一,有的学生填“蓝色”,有的填“灰色”,更有甚者填“黑色”等等,真是众说纷纭.而根据所谓的“标准答案”,该题的正确答案是“蓝色”,结果除此以外的其它答案都被活生生地打上“*”.为此,一位语文界的权威老师无奈而又痛苦地发出了“天空一定是蓝色的吗”的感叹.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的作文。文章围绕“弟弟的家庭作业”展开。“家庭作业”共有四道题,“弟弟”都做了答案。只是“我”(哥哥或姐姐)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有的则不同意,也有不理解的。借助文章,作者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那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包括所有做长辈的,都受到考问。对于同样的问题,少年儿童同成年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说“断裂的思维”?因为在题目到答案之间有段思维的空白。为什么说“题目到答案之间有段思维的空白”?因为学生往往知道答案,却说不清原因。为什么知道答案却会说不清原因?因为学生只是在用感觉做题。感觉是没有为什么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6期发表《究竟哪种答案好》以来,前后刊登不同看法的文章计13篇之多。历时半年的争议,说明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对待学生的答案,决不能以想当然的“标准”来判定“生死”。很多同志指出:“学生的答案好”,“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答卷”。这些分析都是有理有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