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勰撰写《文心雕龙》时的年龄不是三十多岁 ,而是四十多岁 ;刘勰在刘宋时未出仕的原因是他年未二十 ;梁武帝在天监元年即位之初所颁布的广求贤才的诏旨是刘勰产生撰写《文心雕龙》的动机的诱因 ;由此推出刘勰的生年为宋大明七年 ,其开始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为天监二年春 ,书成于天监三年夏末至冬初之间  相似文献   

2.
何逊是南朝梁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通过对其两首晚年诗作《赠江长史别》和《赠族人秭陵兄弟》的作年分析,大体可以澄清其卒年问题。江革天监十八年辞别何逊,离开江州,《赠江长史别》应该作于是年秋天。何逊族人何思澄天监十八年迁秭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赠族人秭陵兄弟》当作于此后不久的天监十八年深秋。慎重一点的结论是,何逊卒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之间,笔者则更倾向于是普通元年的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3.
裴子野文人集团在齐梁文坛上的存在时间和每个成员的出仕经历、任职情况有很大的关系,而"连职禁中"则更是集团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他们的结交可能.据史料推测,其存在时间大致应该是在天监七年(508)到梁大同二年(536)萧纲创作<与湘东王书>之间.在天监七年左右产生,天监七年到天监十七年是其发展壮大并开始走向鼎盛的时期,而在普通、大通年间走到鼎盛,中大通二年开始衰落.大概于大同年间渐渐消失,文坛被以萧纲为代表的新变派所占据.  相似文献   

4.
<文选>所录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原为一篇,其创作当开始于建元六年,定稿当在元光元年五月至九月间;<子虚赋>部分当完成于建元六年秋稍前,<上林赋>部分当作于建元六年底至元光元年五月稍后.学术界将王褒的<洞箫赋>系年于神爵元年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王褒入朝时间和卒年缺乏考证.王褒入朝当始于神爵元年.王褒之卒年,当在甘露四年或黄龙元年.其<洞箫赋>当作于五凤三年.  相似文献   

5.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比较严可均<全三国文>所辑<典论>所有佚文,可以推知<典论>的著述体例,以此衡之,<论文>开篇至"而作论文"应为篇序.结合篇序与正文来看,<论文>是围绕评论"七子"的创作展开的,从"文体"与"丈气"两方面破除时人对他们的轻视,再通过提升文章的价值来推重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该文就<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书对<论语>某些词语的歧解或误解作了分析和评议,并作出了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7.
<七哀诗>是汉末的乐府新题,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说:"<七哀>,起于汉末."据现有资料记栽,王粲始作<七哀诗>,但是否为其始创,无从考辨.关于"七衰"名称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方面论证其含义,进而分析<七哀诗>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10.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云云,是就<文选>之实际情况说的.因之,考察其所指如何,必须回归<文选>本身.<文选>"类分"后以人为纲,故"以时代相次"说的只能是作家而非其作品.据<文选>所录作品之作年如何以探讨其成书时间,无任何实质性意义.高步瀛以"每类之中,文之先后,以时代为次"释"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近是而有所未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