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进入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新发展时期,学生全球流动网络的国家格局正经历重要变化。伴随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学生全球流动的"中心—半边缘—边缘"国家结构明显,中心与多极并存的全球学生流动网络国家新格局渐趋形成。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与新兴流动目标国,中国正成为全球学生流动网络中心的重要一极。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下,中国未来需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学生流动作为国际教育优先战略,努力成为建设全球学生流动新秩序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蔡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5):34-37,41
当全球化迅猛发展并赢得人们的肯定性评价时,反全球化也开始全球化了,反全球化运动并不反对全球化本身,准确地说是反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为应对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反全球化,另一方面又要对之低调处理;要适度开放,尽可能将全球化的成本降到最低;参与全球化的体制建设是中国建立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启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当其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中国外交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5):52-55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给中国发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带来挑战。面对全球化给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我国应有相应的外交策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改造国际体系;加强区域经济和安全合作;睦邻外交与全方位外交并举,以防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46-47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会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形成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融入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体制的创新;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要坚持合作与斗争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国际经济规则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技术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长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51-54,94
随着欧美债务危机向其债务不可持续的方向越来越深入发展,西方世界对全球化的舆论反思和一系列的去全球化冒险博弈都将对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造成威胁,同时也对外向依存度极大的中国出口带来威胁和麻烦。只有采取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对策,才有望化解或舒缓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8.
胡延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20(1):1-7,1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国家,它的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性的特点尤其突出。中国的策略与选择应是积极稳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深化国内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运动过程,转化为中国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和繁荣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131-134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是英语运用趋同和变异两种力量交互的结果。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指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语言的移入。他们不必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不必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英语学习者无须内化英语本族人的文化标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本国文化或其他文化学习来促进英语的运用能力。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够促进英汉“界面”的进一步发展,而英汉两种语言的互动将会互相丰富而不是污染。英语的全球化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英语学习和运用者的文化身份、英汉两种语言界面互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的人文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社会发展与国际教育相互关系变得广泛与深刻,国家已成为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有影响力的行动者.作为国际教育竞争的基石与国家经济竞争力领域的关键结构,学生国际流动被视为促进国家公共外交与培养全球竞争力人才的重要政策工具.全球范围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国家政策呈现既复杂又不平衡的特点.以国际教育战略与项目计划为发展先导、参... 相似文献
11.
目前,法律世界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并深刻影响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也对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树立面向世界又立足本国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念,实行外开放型教学模式,探索既要与国际接轨又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与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法律世界化发展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安全的核心与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在金融安全,贸易安全,产业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等5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海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446-446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致命打击,一下子从盲目自大的顶峰跌落到极端自卑的泥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人进入了一个民族自信心恢复和重建的快速发展期。面对21世纪,中国人应以宽广的文化自信和胸怀,引领人类迈入一个和谐共赢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自己,应宣传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然而,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有所差异,所选取的文化输出策略也有所区别,对比中日两国文化输出的内容和方式,借鉴日本人的文化外宣经验,可以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中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14-20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消费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消费伦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普遍接受享受生活的伦理观念;开始接受消费信贷的伦理观念;健康、环保的绿色消费伦理观念逐步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消费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当代中国消费的伦理规范体系问题、消费伦理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问题、消费主义的批判问题、奢侈的伦理分析问题、消费的自由与社会责任问题、广告在消费活动中的社会责任问题、大众文化消费与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students from China to other countries over the century and a half from 1870 to the present day. Different motivations, goals, courses, and knowledge are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how the purposes of individuals have matched national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zed context are brief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英语,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中国英语连续体理论对研究中国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语言连续体和中国英语连续体的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从中国英语语音变化、词汇发展和它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的发展过程三方面,对中国英语连续体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证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并为中国英语教学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吴碧宇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3(4):94-97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传教士功不可没,本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英语教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从京师同文馆和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对传教士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权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5):91-94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在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时 ,应当看到现存的问题 ,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 ,制定有管理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Oursisanincreasinglyglobalera .Nowitisbecomingcommonsensethatweallhavetoliveinaworldwide ,multiculturalsociety .Buttolivewelltogetherisneveraneasything ,andtofacethechallengesofglobalizationmaybringuswellbeyondcommonsense .Inwritingthisessay ,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