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节课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首诗.课堂上我充满激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地想象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我读书的声音刚停,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我还没来得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已经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声音     
赵燕燕 《山东教育》2005,(32):18-19
我努力地提高着讲课的音量,试图压倒窗外的声音;尽量睁大眼睛盯着学生,企图不让一个学生向窗外窥视。可一切无济于事,窗外大吊车吱吱扭扭,搅拌机轰轰隆隆,铁锤子丁丁冬冬,不绝于耳,好像越是执著地拒绝,它越发顽固地清晰。看得出学生虽然没有一个向外看,却没有几个回应我的声音。所有的抵抗归于徒然之时,心中的无奈和怒火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3.
岁月从指缝间溜走,逝去的时光里总有一种声音每每在记忆的海洋里翻涌,那是沧桑的嗓音所留下的回忆,只听见他忧伤地唱着:“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一首《同桌的你》为我拾起那么多遗失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课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 坛进行了三度描写,特别是文章 第一部分末尾,更是洋洋洒洒数 百字而不厌其详。有道是一切景 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借这段景物 描写的揣摩去把握作者此时的情 感,以此走进史铁生的心灵深处。 由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我为什么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请结合其中某一个‘譬如’来谈谈到那园子里去的理由。”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不惜笔墨描写古园形体的意图,那就是通过古园的“任谁也不能改变”来  相似文献   

5.
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同学们,这首儿歌大家熟悉吗?对,它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唱的《劳动最光荣》。  相似文献   

6.
(教材 :福建省编《思想品德》第五册)一、初学课文 ,感知内容1 生自由读课文。2 师提问 :课文里赞美了谁?批评了谁?为什么?3 分组讨论。师 :下面 ,老师想让大家分组讨论、交流。讨论什么呢?(1)读了一遍课文后 ,你读懂了什么?(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提出来 ,与小组里的同学想办法共同解决。4 汇报讨论结果。5 师 :大家都很认真读书 ,读懂了很多内容。还有哪些暂时没弄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 ,我们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提出“分家后 ,老大为什么能过上好日子 ,而老二却一天比一天贫穷?”)6 师 :你真会动脑筋 ,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聂鑫森 《新读写》2009,(4):13-14
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相似文献   

8.
课例: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落花生》的一个片段。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小明:第1小节中作者说“买种,翻地,浇水,播种,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般说来,把种子种下去,就应该有收获.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呢?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尽头总有一堆烟火燃起,总有一双小手写着“我要读书”,总回荡着这样一种声音——我要长大。  相似文献   

10.
因为在外时间长了,虽然离家乡不远,但也听到过各种不同于乡音的话,不免有所比较,当然比较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比较,更让我热爱我的乡音。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心里,有一种声音已埋藏很久了,我很想很想对妈妈说。  相似文献   

12.
梅圣莹 《新读写》2009,(11):53-54
爸爸的字是我脑海中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读者和文学批评家不仅将伍尔夫视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和女性主义者进行解读,精神分析家更将她作为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加以剖析。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中副线主人公赛普蒂默斯与伍尔夫本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折射出伍尔夫“心灵的幽暗处”(the recesses of the heart)。伍尔夫在刻画赛普蒂默斯这个人物时,已经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植入他的身上。赛普蒂默斯就是伍尔夫的另一个声音、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教师博览》2014,(1):33-33
<正>评判好老师、好学校,我们要更多地倾听孩子的意见。我们的教改往往是成年人的、我们老师的,忽略了孩子的观点。——赵萍(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摘自2013年9月16日《光明日报》)眼下各地已经或准备推进的高考改革,都有降低英语权重、提高语文分值的趋势,这种把改革演变为学科对立的局面——有一些人就把母语教育的问题,推给英语教育——是教改没有触及根本而发生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读》杂志中看到了一篇名为《爱的另一种方式》的章,章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溺水而死,从打捞上来的尸体看,他是紧拉着同学的手同时溺水的,因此媒体报道说他是为了救同学而死的。一时间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孩子的父母觉得孩子不太可能去救人,因此多方打探得到证实:孩子拉着同学的手去采河边的桑葚,后来两人失足一齐掉入河中……最后孩子的父母经过多方努力,才使有关部门对表彰的串进行了更正,让死去的孩子在九泉之下无愧而眠。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一个早晨。湖北武穴山村。彼时,我在此插队已快三年;回城无门,前途无望,心中烦闷。尤其是父亲在家信中提到:年过七旬的姑婆重病缠身,恐时日无多。我和姑婆感情很深,小时候寄居上海,一直是姑婆照料我。  相似文献   

17.
师林 《成才之路》2010,(35):I0033-I0033
最初,发现在睡梦中唤醒我的,就是这种声音:"哗,哗,哗……"这声音轻轻地、缓缓地,却很执著,也很有节律。在喀什的清早,天比内地亮得迟,在晨曦刚刚露脸之时,这种声音就在窗外的院内响起,确实让人有些烦。  相似文献   

18.
崔玉华 《教育文汇》2011,(8):43-43,49
《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在我校实验之后,我有了更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的机会。小学生对课外书籍兴趣盎然,但兴趣往往在书中惊险的故事情节上,在语文知识上收益不大。针对这一现状,我开展了课外阅读展示活动:说说故事,谈谈积累字词,结合故事评价文中的某个人物。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互联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西班牙一家托儿所已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婴儿网”,透过网址,家长能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隐藏在托儿所里的摄影机每五秒发送一次幼儿的影像,家长只要在网络中正确输入密码,就能观看孩子的成长。为了避免家长上网后过多干预托儿所老师的正常工作和防止幼儿得知家长在观察而“演戏”,托儿所把上网时间限制为每天仅一个小时,父母只能观察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老师的声音     
有一种声音浸透我的心, 那是一种天使般的声音。 有一种声音吹拂我的心, 那是一种轻风般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