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语文学习的失败者来说,我或许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例子。初中时,我是个既胆小又懒惰的学生。上课回答老师提问时呆若木鸡,回家后又不肯认真琢磨课本。以至于每次发语文卷子时,总觉得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转机是在高中,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看书。当时并没有想到要提高语文水平,只是纯粹的爱好而已。我看的书很杂,主要凭自己的兴趣;也说不出最喜欢哪个作家,只是特别钟情于近、现代的中、长篇小说和欧美的诗歌。我读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我执的追求。在读小学时,我就崇拜老师,萌生当教师的美好愿望。天遂人愿,后来,大学读的就是师范,终于圆了教师梦。当走进平静而充满活力的校园,走上神圣而诱人的讲坛时,我激动不已。像青年人钟情于恋人,像科学家钟情于发明成果,像艺术家钟情于他的作品,我钟情于整个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3.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一曲《读你》唱出了我对你的感觉。八年前,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进这所偏僻的乡村小学时,你是我们学校惟一的刊物。闲暇时,我用随意的目光去抚摸你身上那些黑色的文字,你的朴实无华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我为参加语文讲课比赛而束手无策时,你轻轻地靠近我,告诉我你有“优秀课例展示”、“语文教改论坛”、“语文教法与学法”、“名师课堂教学赏析”、“语文教学点滴录”;当我为撰写数学论文而冥思苦想时,你默默地走近我,告诉我你有“数学教法与学法”、“数学教改前沿”、“数学教育论坛”;当我为写…  相似文献   

4.
我当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已十年有余,对现今语文教学情况堪忧.语文课堂中出现了种种怪圈:学生无读、厌读、假读、浅读现象占领着我们的课堂;教师仍然讲得太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每次语文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文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文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  相似文献   

6.
储竞 《现代教学》2008,(10):24-25
读小学的时候,最喜欢听语文老师读课文,读什么内容已经淡忘了,但老师那优美的姿态和好听的声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我也因此树立了想当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的理想。1983年7月,我如愿以偿,当上了小学语文教师。之后,我调入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任小学语文教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回顾自己走过的成长历程,一颗感恩的心想表达无限的情,以下是我几点成长感受和几条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一些思考和探索。一、课前充分预习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我要求学生预习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一篇课文最少读三遍。学生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家长或同学、朋友一起读,有兴  相似文献   

8.
倪 :李老师 ,您是中学语文教师 ,又是作家 ,首先我想请您谈一谈中学生该如何进行课内、课外的阅读 ?您又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 ?李 :我现在教高三 ,高三的语文练习与文学完全是两码事 ,语文练习是为了应试的。这也不能说绝对的课内或课外 ,语文练习的范围已经很窄小了 ,高三学生做的也都是课外阅读练习 ,高三的教学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 ,它是把文学作品当材料 ,当作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让学生把它拆开来 ,用一种固定的目光去分析它。我也是语文教师 ,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当代》、《收获》等杂志。中学生阅读的…  相似文献   

9.
每年我的生日,除了我的家人记得,还有一个人也总会打来祝福的电话这么多年来,这似乎成了我的一种期待与享受!这个人便是我的学生焦振权,今年刚大学毕业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读五、六年级时.我当他的班主任,并任教语文那还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10.
做教育工作20余年,为什么对学校德育总有激情与冲动?它可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找到答案。一、做语文教学骨干———学科教学的艺术就是育人的艺术我曾经是最“语文”的语文教师。那时,我曾坚信“给学生一杯得储备一桶”的理论。一段时间里,我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所有该读的名著“一个都不能少”,然后是很责任感地为10多岁的学生开名著必读书目,还常在学生因读不进去《母亲》、《我的大学》时吓唬他们:“这样的名著不读,想学好语文?”不是不该向小学生导读名著,问题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谁能替他去读?可是,当我暂时放下“必读”命令,精心选择好…  相似文献   

11.
<正>谈到读语文、读英语,大家都很赞成,并且学生大声地读、大声地背,书声琅琅。然而当让大家自己去读数学书时,很多学生却不知如何着手,手足无措,拿着书上翻下翻,左看右看。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学数学就靠听课、做习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数学书也是要学会读的,因为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去读数学书呢?我参与数学教学工作已几十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像掌握了一把金钥匙,运用  相似文献   

12.
星语心愿     
编辑老师:我是宜春市三小的一名语文老师,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13年,与《小星星》也结识很久了。这本杂志办得很好,我们班每位同学都订阅了。每一次把书发下去后,我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一年级时,我读给学生听,慢慢地我让认字多的学生来读,孩子们的读书兴致非常高,有时候,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够。现在我的学生已经读三年级了,开始学写作文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鼓励学生给《小星星》投稿。我可以想象到学生的作文如果出现在《小星星》杂志上,他们的心情将是如何的激动,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努力把作文写好。星语心愿$江西省宜春…  相似文献   

13.
当学生问老师怎样学好语文时,很多老师都会告诉他:多读书!问者回过头去吭哧吭哧读,半年一年下来却觉得并无多大长进,学生迷惑了,老师也迷惑了。  相似文献   

14.
做一名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一直是我的追求。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我就做过一个很奇异的梦,梦见自己当上了语文老师,正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上语文课。后来这个梦渐渐忘了,读了师范大学、当上语文老师后,我又拾起这个梦,继续前行了。1987年我参加工作。刚开始工作的那十年,我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只是记着自己要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教书,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  相似文献   

15.
等待产生美     
去年秋听一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极不流畅。期间有学生指指手表暗示老师:”这是公开课呀.不能花那么多时间等待了!”可是该教师依然等待.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道出了心声:“是的.我是有意让他多读一段,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权利,越是读不好,越应该给他机会。我相信他今天读不好,将来一定会读好的。当老师的一定要学会等待。”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我在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讲课大赛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男老师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时,抽了一个学生起来朗读投影上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当读到“轶事”时,这个学生读的是ti ě事。马上有学生说错了,  相似文献   

17.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说到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了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 ,是编辑同志精心挑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范文 ,如果利用这些文章 ,从中学会阅读各类文章的方法 ,也就能够阅读同类的书籍。那么应该怎样利用教材呢?下面粗略地谈一谈我的做法和探索。语文的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指理解篇章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能力)、阅读鉴赏能力、阅读运用能力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的编排已经注意了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我在教授新课时一定先让学生读 ,读的时间大约要占完成这一课总时间的1/3。读 ,从方式上可分为默读和朗读。不少学生刚升入高中时不会默读 ,读时 ,…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时,当我看到低年级阶段目标中写着"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时,想想自己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与学生的阅读表现,觉得不敢赞同.我认为低年级"指读"好.因为: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