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前陈独秀围绕落后道德必然导致社会不幸、封建伦理道德危害社会甚巨、人格堕落为国亡种灭根源、宗教难以救国等方面论证了道德救国的必要性。在具体诠释中,他主张在理论上以新道德取代旧道德、在内涵上使中国传统精华与西方近代积极学理有机结合、在人格模式上提倡中国近代健全人格,并提倡借破坏、教育、示范和近代团体等方法塑造近代新国民,实现道德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他律到自律——我国道德重建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道德体系重建之时,应对我国道德体系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旧道德体系的非理性约束之弊端进行深刻的剖析,对新道德体系特质给予确切把握,并由此寻求到新道德体系建构的基本目标和归向——从他律到自律.  相似文献   

3.
张宝明 《红领巾》2004,(2):65-69
启蒙作为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关键词,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和焦点,同时也是热点和难点.近一个时期文化界围绕启蒙问题展开的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命题的争论就颇为发人深思.对道德形而上主义的排斥并不意味着对道德本身的排斥,恰恰相反,这更进一步证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态更需要道德.笔者并不担心道德在启蒙位置中的确立,也不害怕随着时代的需要新、旧道德之间发生的适度紧张以及创造性的转换,所有的只是对道德中心主义的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殷海光“道德重建”的思想展开述评,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道义为之根”这一命题,具体分析该命题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评述殷海光对传统旧道德尤其是儒家德目的批判;第三部分,评述殷海光对东西道德的整合以及新人本主义的提出,笔者力图指出该思想中的独到与不足之处。一言之,殷海光并未彻底解决现实道德问题,但不失为一次大胆而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殷海光“道德重建”的思想展开述评,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道义为之根”这一命题,具体分析该命题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评述殷海光对传统旧道德尤其是儒家德目的批判;第三部分,评述殷海光对东西道德的整合以及新人本主义的提出,笔者力图指出该思想中的独到与不足之处。一言之,殷海光并未彻底解决现实道德问题,但不失为一次大胆而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对“五四”的历史评价,存在着一种有意无意的失衡:人们往往注目于它的否定性意义,却忽视了它的建设性意义。“五四”时期,鲁迅把道德价值衡量渗入到自己的“启蒙”工作之中,不仅猛烈批判旧道德,更以现代文明精神建构新道德,围绕“人”字,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及其原则。据此,鲁迅提出的“个人主义”(即个性主义)以及“以幼者为本位”等,更成为“五四”思想解放的重要道德命题,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人的解放的新开端  相似文献   

7.
媒介在现代生活中影响深远,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媒介舆论促进道德建设的方式,指出在陌生人社会中媒介舆论通过道德舆论监督、道德评价,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整合和净化,进行舆论引导,鞭挞落后的旧道德,倡导先进的新道德,展开民主、平等的道德交流方式,影响受众道德的知、情、意、信、行等,促进道德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述了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思想之后 ,指出 :尼采所理解的自由 ,是少数英雄人物的自由 ,这种自由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 ;尼采反对平等 ,有其深刻道理 ,而一般人理解的平等 ,不过是伪平等。本文还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 ,指出尼采并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虚无主义和反道德主义 ,尼采所反对的只是旧道德 ,并不反对一切道德 ,因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英雄道德。尼采还是后现代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刘舒 《考试周刊》2007,(46):160-16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郭明珍 《新教师》2020,(1):67-68
面对教材中的几幅图、数行字,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除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设计思路,教师还需要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活动体验,促进其道德内化,涵养其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1.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其关键是一"推"字。就其深层意涵而言,忠恕不仅是一种"尽己而推"的道德思维,而且也是一种"因忠而恕"的道德信仰。同时,忠恕更体现为一种宽容的道德态度、推己及人以爱人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如此阐释,不仅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儒家忠恕的深刻涵义,而且对于理解忠恕之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性支持作用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人们对当今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种普遍认识,中国老百姓真的"道德滑坡"了吗?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道德的内涵以及什么是"道德滑坡".事实上,国民的道德素质并没"滑坡",而是道德失范.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是导致国民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徐訏在动乱的时代中长大,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短短几十年工夫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也实践着各种学说。作为"旧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学人",徐訏处在"旧道德"崩塌与"新道德"未治的两难境地。于外,徐訏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向个人主义道德观的转变,于内,徐訏尝试建立两性和谐的性别道德观。而在其小说之中,道德观的演变与他的创作理论形成了彼此吸收、互相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美德是否可教"是德育理论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苏格拉底对美德可教性命题的探讨充满悖论,不同语境下的表达并不统一,其实质是对"美德"和"教"理解的分歧。苏格拉底抛弃传统教授美德方式,采取另外一种"教",即对自己的灵魂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概念进行省察。但是其囿于对德性概念的普遍本质的偏执追求,没有适当地区分德性的不同类别,以致无法适当地处理实践与理性之间的紧张关系,苏格拉底美德命题遭遇批判。无论直接道德教育还是间接道德教学都有其限度,只有对两种教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的综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道德治理"内涵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由"以道德方式的治理"转变为"对道德问题的治理"。这其中的原因既包括道德受到了来自市场领域的全面渗透以及法律效力相对强化的冲击,也包括道德在面对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无力"。道德治理内涵的演变,不仅反映了道德正面临逐步边缘化的危险境地,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些道德问题的突出性和严重性。面对道德的"困境",道德治理不能仅仅围绕几个具体而细小的问题展开,而应着眼于更为长远的目标和宏大的愿景——良性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道德对社会是有益的,但如何增加道德是一个问题。文章探讨"知识性"道德的缺陷和价值型道德的优势,以价值型道德为基础更新道德内涵,完成对道德回报的再认识。在论述道德回报合理性的基础上,以六条原则为道德回报制度设立有效的具体规范。通过这样的步骤,完成了对于道德回报机制的完整设计,借助道德回报制度来增加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素养的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在"责任、细节、创新"六个字上下功夫。"责任"为先哲学家说,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目的。离开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种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对于学生,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连最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关系理论中的熟人道德关系和陌生人道德关系视角出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进一步厘清校园中熟人关系的亲疏性、实用性、单向义务性、道德双重性等特征,以及当今大学校园中陌生人道德关系发展的滞后所带来的"道德排他主义"盛行、道德信任危机频发、道德责任感落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校园熟人道德体系,倡导"无论生熟,平等待人"的道德原则,博爱宽容、理性自觉、公私分明的道德要求;同时积极构建校园陌生人道德体系,克服道德排他主义,不以自己为标准同化或排斥"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差异性,建立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尊重"陌生人"的道德权利。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道德决策是教师对教学道德问题的道德判断与选择,它包括即时性道德决策与系统性道德决策,前者依据道德直觉,后者依据实践理性。决策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衡量,决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最大利益"。它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复杂性与整体性、主观向善性与鲜明的实践指向性等特征。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实践策略主要有五种:无意识道德决策、规避、寻找庇护、独揽与不完全言谈。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条件下,道德与不道德成为判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所谓"更道德"是个虚假的命题,只有在古典作品中,它才是真实的存在.然而.我们现实中确实对教师专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在理论上是个困境.问题的出路在于,用"合乎道德"作为教师专业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