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就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 1 为了响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形象重于生命”的号召 ,决定在甲建筑物上从A点到E点挂一长为 30米的宣传条幅 (如图 1) .在乙建筑物的顶部D点测得条幅顶端A点的仰角为 4 5° ,测得条幅底端E点的俯角为 30°.求底部不能直接到达的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答案可带根号 ) .(2 0 0 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解 过点D作DF⊥AE于F .由题意 ,得∠ADF =4 5° ,∠EDF =30° .∴ 在Rt△AFD中 ,AF =DF ;在Rt△DFE中 ,EF…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2012年高考一结束,笔者就有幸被派到省城合肥进行高考作文阅卷,在安徽大学与260多位老师们网上评分,历经十天.阅过作文之后,感受颇多,现谈谈失误作文种种之处. 一、有关立意确定的问题:一篇考场的作文成与败关键是立意准与偏、高与低.下面就请先看看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相似文献   

3.
为了引导学生学好"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把握内容的主线、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课型:新授课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2.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学会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引导学生学好"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把握内容的主线、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最值问题,就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最值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数学问题,在中考中也时常出现.下面仅以实际问题中的最值为例,说明此类问题的解法.一、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例1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在公众场所实行"禁烟",为配合"禁烟"行动,某校组织开展了"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答对一  相似文献   

7.
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条件"是中考命题中的热点,有关这部分知识在平常练习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低。本文利用平衡力知识分析、解答有关典型例子进而探讨:1.应用平衡状态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2.应用二力平衡分析物体的受力及运动状态;3.应用平衡力解决压强、浮力与简单机械的综合问题;4.应用平衡力解决连体漂浮或悬浮问题,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从而阐明通过应用平衡力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进一步弄清力学中有关的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的这副条幅,突出了"做中学"的重要性:中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总结出的"科技创新之道": "……,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他自己)30岁以前具备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具体实践,长期在第一线拼命干活",即实践探究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为此,我们经常采用"愤悱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转换模式角度看,高职生应用写作普遍存在对解决应用写作问题缺乏信心和技能准备,形成问题和设定目标能力欠缺,长时记忆中知识贫乏,写作思维力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写作自我效能感,扩大学生的认知阈限,自觉训练"问题分析"和"目标设定"能力,进行应用写作"知识表述"顺畅性训练等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环境问题是世界一大热门话题.随着世界工业快速发展,世界环境迅速恶化,酸雨就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环境问题中,酸雨的问题也就自然成为综合科化学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酸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一点介绍,并且对酸雨知识也只是被动地了解,解题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在高三理科综合化学科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只要有时间,每天下午我都要到离家不远的公园去快步走,一来是为锻炼身体,二来也是为缓解工作一天后的疲劳。公园内道路两边的每根路灯杆子两侧各挂有一面条幅,且条幅大小高低对称,内侧(靠近道路)条幅上都写有相同的内容,即"xx地产"。外侧条幅的内容各不相同,间隔写着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等内容,条幅的落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感知打"折"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打"折"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1课时.二、知识背景分析隶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建立在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学习理化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如果照本宣科"教教材",那么知识的学习过程就会枯燥乏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笔者的教学经验:将教材内容处理成"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化学与生活题是中考的热点题之一,这类试题能很好体现化学中"贴近社会、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表现出化学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增加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关注度,懂得运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在命题考试中这类试题往往考查了学生分析并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试着从解题的角度对此类试题进行了一定归纳,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典型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一、化学与能源例1(2014年哈尔滨)化学为交通运输做出很多贡  相似文献   

18.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大学校园的这幅条幅.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揭示出"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索、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串",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己发现并掌握知识,并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一、利用"问题串"引导探索发现数学性质 教学巾的许多数学知识,可通过数学实验获得.我们可根据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成一个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问题串",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猜想等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关键环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知识建构活动,从而引导新知识的生长,而学习者要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架构.本文以"梯形中位线"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对梯形中位线的深刻理解.一、课题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1)掌握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会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类比→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提高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