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习仲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推动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起点;内化与外化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极价值旨归。以习仲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视角,将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魏娜 《教书育人》2013,(6):62-6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地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极其丰富,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中的重要一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次飞跃。可以认为,《决议》是一篇精辟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献。它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原因;指出几次飞跃前后贯通,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基础;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也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来的首要的最基本的经验,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以中国革命的需要为历史前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政治生态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党的领导集体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绩效决定了我国政治生态化的成败,而政治生态的实现程度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党的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新的历史性飞跃,亟待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良性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创新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艰辛探索的科学成果。邓小平理论产生于新的时代条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历史和现实表明,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指南  相似文献   

8.
“一个进程”、“两个结合”、“三次结合”引发“三次飞跃”的历史主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命题和话语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内在逻辑与多重动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话语定格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展开与聚焦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鲜明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演绎的本质规律,淬炼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铸造跨世纪的科学精神胡熙国一、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来,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归根结底不过是现实的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历史的动力是人,人本身的力量才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在马克思主义唯物...  相似文献   

10.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指导思想、中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四大历史性课题。四个选择的历史过程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更加坚定了坚持四个选择。在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内容的深度不够、对教材整体性的把握不够、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不够。教师只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把握,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勇于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创新、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实践中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调查研究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关键一环,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重视和不断改进调查研究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带来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如何应对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大改造后,毛泽东晚年的探索的方针政策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但在1957年反右斗争后,探索之路却发生了逆转。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内因来说,在于他的认知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方法问题》标志着他从意识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思想历程中,萨特重思了哲学、历史等基本概念,并对马克思主义做出高度评价。最近一些年来,国内诸多学者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哲学,其成就值得我们重视,但萨特从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黑格尔时代以及现今时代在历史中的意义,并隐约指向一种未来的超越,其他的种种思潮或主义则只不过是存在的意识形态而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是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国化。只有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才能在新形势下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际唐 《培训与研究》2005,22(1):122-12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是近来高校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提出了该课程名称的规范化问题,同时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新的设计,并探讨了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今天,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存在的价值质疑。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在中国存在?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属性,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固有的"化"之功能等诸方面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存在不仅是由于政治原因,而且还有思想文化意识方面的原因;不是一种僵化的存在,而是一种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所"容"所"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