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翔  李哲 《中国科技纵横》2014,(4):241-241,244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尽管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强度多大等至今还无法精确的预测出来。但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地震预测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测某个地方是否会发生地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突发地震对人们带来的伤害。本文将简述地震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地震相关的知识,同时也给研究和设计地震预测仪的专家等带来启发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大地震更可能在新月或满月时发生。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了解地震区的潮汐应力状况或许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性。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无法精准预测。虽然已处在破裂边缘的断层可能会在太阳和月球  相似文献   

4.
张映超 《科技风》2011,(13):198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突发性无法让人预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们在房屋建筑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地震造成的灾害性减少一些。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才可以减轻抗震灾害,来谈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很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但是地震预报技术一直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每当发生地震,地震部门几乎都无法预测,由于无法事先有效预测,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杨礼宾 《今日科苑》2007,(10):61-61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决定着油气田开发方案、注采比,以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研究已经在油气藏描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得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储层横向预测,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进行储层的储集参数分析,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地层压力这个在储层评价中的关键参数。本文从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影响油气层的最终采收率。系统地介绍了地震资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影响地震资料法预测精度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地震频繁发生,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地震发生在夜间时,人们大多都在熟睡中,此时人无法感觉到地震的发生,无法躲避到安全的地方。本作品是在地震发生时,对躺在床上的人进行保护。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组成:保护装置、测震装置、控制装置和求救装置。当地震发生时,测震钢球碰撞敏感机械开关,钢球自由下落与移动副和连杆碰撞,触动床板启动开关,经过移动副和双向铰链四杆机构,利用杠杆力推动连杆同步打开床板锁,床板两侧自动翻起成立体三角体,将床上的人保护在立体三角内,同时打开电子开关,实现电子报警,发出求救信号。本作品的机械部分不需要任何电动设备辅助实现,具有安全性高、性能可靠、使用性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国家地震专家预测及分析,目前我国仍处于第五个地震活跃期,特别是在四川发生的汶川8度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得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关注。对此国家也对建筑抗震规范进行了及时的修改,同时也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措施的研究应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胡辉  韩延本  付虹  王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98-298,261
本文介绍了天文时纬残差的定义、处理方法,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于2008-2009所测的时纬残差波动情况,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可能物理机制;文中还指出,强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现象,是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于1976年唐山地震后发现与检验的。30余年的研究实践已经表明,天文时纬残差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在人们未找到地震发生的充要条件之前,地震预测必须走前兆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之路,而天文时纬残差异常资料的加入必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4.1 对预测活动进行事后分析的必要性预测这门科学处理的是未来事件。那么怎样检验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呢?除了预测学家们不断完善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预测者在研究中尽可能仔细周密地考虑和检查其工作环节外,人们还经常建议检查过去已完成的预测,看结果是否准确。但在有些案例中,人们几乎无法判断过去一  相似文献   

11.
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地震预测,地震预测也是其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地震预测体系已经得到初步的构建,总的方针策略是有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的地震情况,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地震预测体系要将预测作为核心内容,将科技创新作为辅助依据,并合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而达到高精度的预测效果。本篇论文将对地震预测体系的构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有人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 其实,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人类需要不断地寻找更科学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虽然目前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但科学进展与实现科学预报地震的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本文将对K线理论在地震趋势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地震趋势分析思路。本文根据地震活动趋势分析与投资品价格走势分析的比较,提出了可以用K线理论进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的观点,并定义了地震K线的画法,还通过对徐州周围的历史地震K线图的分析,验证了K线理论在地震趋势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电磁波辐射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年 《内江科技》2009,30(11):24-25
虽然地震预报目前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但从不同学科,不同知识角度及不同观测方面对地震前兆现象的研究却一直被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关注。在地震前兆诸现象中,电磁波异常现象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一种地震电磁辐射机理建模,并通过样本分析说明,震前电磁渡异常是一种较客观的地震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医科大学何韵杰读者来信问,当前网络上对于地震"生命三角"持有不同的意见,那么现实地震中是否真能形成"生命三角",若可以,是随机还是有规律的?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够解答您和其他读者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强震,比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科学界还没能攻克地震预测难题之前,面对大地震人们能够做到的,是在地震中尽量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震后及时、有效地救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土地资源限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高层建筑模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层建筑的建设必须要做好工程抗震设计,在地震中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介绍了目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7.
云说:要地震了 1948年6月,日本福井的居民不会想到一场灾难就要到来.28日,福井一带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地震强度达7.3级,是日本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大地震,结果死亡5800多人,使日本遭受了重大损失.而在此之前,其实大地已经发出了警告,不过人们无法知道,因为警告发自天空,使者是云朵.  相似文献   

18.
一、项目概况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和实现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确定的奋斗目标,《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加强基础信息调查,有重点地提高大中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农村的地震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确定相应的战略行动是落实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5·12"汶川地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地震了,我们怎么保护生命?亲历震觞,四川绵竹人陈典福先生在沉痛中反思了"5·12"成千上万人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惨痛教训后,发明了用钢铁和现代科技成果制造的"抗震护身空间",这不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抗震理念,而且第一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抗御地震,保护生命的专门产品。  相似文献   

20.
地震作为一种地壳运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人们对地震能否预报普遍存在争议,但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前兆异常还是经常出现在地震的形成过程当中。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面临着复杂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工作基础仍然薄弱,中长期的地震预报工作需要加强,中短期的预报衔接不足,对于大地震的防范意识还不足。当前关于活动断裂的方式、地震复发规律及概率预测,国内外都提出了很多理论模型,促进和完善了地震预报发展。本文以实际地震案例为例,结合地震预报的困难,分析了跨断层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