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边即钓近,通常钓点距岸5~6米远,甚至2-3米。其特点是投竿方便敏捷,看漂轻松,并能及时把握钓机。因此钓边具有垂钓时间多多,上鱼机会多多,获鱼多多的优点。钓边为什么会有上述优点呢?  相似文献   

2.
冰钓三要     
鲁祥 《中国钓鱼》2006,(2):29-29
一要敲冰震鱼 进入冬季,鱼儿们开始冬眠,此时它们早已集聚了足够的能量,群居水的深处相互依偎保持体温。冰钓者往往采取撒“窝子食”的方法引诱鱼儿光顾。由于水温低、透气差,食饵的香味扩散缓慢。尽管鱼儿的嗅觉比较敏感,但由于处于冬眠状态,而难以摄食,这时,采取“敲冰震鱼”的方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其做法是:对怀疑某处冰层下面可能藏有鱼的地方进行不规则的敲击,将鱼儿从“栖息处”赶出来。鱼儿不仅嗅觉灵敏,其听觉也十分敏感,它们生性胆小,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生,从而为垂钓者创造了机会。在垂钓期间此法可反复使用直到有鱼光顾(一般15~20分钟敲打一次冰面为好)。但应提醒钓友们,使用此种方法以不影响其他钓友垂钓为好。  相似文献   

3.
钓鱼的人都知道,遇上好天气上鱼率就高,会获得丰收;碰上坏天气,上鱼寥寥,甚至空手而归。这是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4.
陈中春 《钓鱼》2007,(5X):30-30
夏天,是一个疾风骤雨,高温炎热的季节。鱼虽然活跃,但因受水环境影响,使它们栖息深浅、游弋范围、摄食方式发生多变。所以,垂钓时,钓者也要以变应变,才会取得较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符荣财 《钓鱼》2007,(8X):70-71
近年来,因粮食价格调整,养鱼的颗粒饲料也随之调价,所以,成鱼的价格也在提高。这样就导致了每竿按天收费由原来的30元升至40元,而鱼的数量反之比以前少了。这就难为了钓鱼人。去吧,实在太难钓了,经常剃“光头”,当“空军”也太伤自尊了。不去Ⅱ巴,在家里坐立不安,几次走到鱼包前,又退了回来,钓瘾发的实在不行了,还是提着鱼包出了家门,究竟钓绩会如何,谁也说不上来。这段时间钓友们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最近在哪里钓,情况怎么样?这说明鱼难钓了。  相似文献   

6.
钓大鱼中的“拔河”指的是人、鱼各把竿、线的一头反方向拉,这种情况非常容易跑鱼。“拔河”常常出现在钓者发现鱼咬钩后提竿的瞬间或较短的一段时间里。遛鱼过程中也会发生,但比较起来少一点。因为起竿时,鱼钩突然刺进鱼嘴,大鱼负痛受惊,就会把浑身的劲爆发出来拖着钩、线、竿向外往深水方向逃窜。这时鱼竿一下子还没提起来,人、竿、  相似文献   

7.
汪洋 《垂钓》2005,5(7):26-26
如今各种钓鱼类杂志介绍了不少关于遛鱼的技巧和知识,如8字遛鱼法等,但由于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在实际垂钓中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我就亲眼看见过不少钓友在大鱼上钩时,主观上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先鱼而发力,总想让鱼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结果不是断线就是折竿。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人和鱼共同发力时,其合力是直接作用于整个钓组上的,当作用力超过钓组承受力又没有充分利用钓竿弹性时,最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云海 《中国钓鱼》2006,(1):24-24
近年来,南方冬季的气候极不稳定,忽冷忽热,气温时高时低,变化太大是造成冬钓不利的原因之一。冬钓的好与坏,天气的选择足关键,只有适宜的气温和水温才是冬钓的首选。像艳阳高照、吹微风、晴暖、稳定的天气等都是出钓的好时光。有经验的钓手,一般会抓住大幅降温(即寒潮来临)前的1—2天有利条件出钓,也可以说,无论从鱼的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9.
垂钓中经常听到不少钓友说,不是钓不上鱼,就是跑鱼。钓不上鱼和跑鱼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有些因素正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改正。  相似文献   

10.
陶世君 《垂钓》2005,5(2):24-25
只要钓过几年鱼,肯定就会有自己丰富的跑鱼经历。跑鱼固然是遗憾的事情,可如果在跑鱼的过程中能总结出经验和乐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且看在下截取的几个印象深刻的跑鱼经历和教训总结。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溪钓中的走与守,效果确实不同,尤其是在溪流中。不过,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二重性,走钓有走钓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们能扬长避短,钓绩定然不菲。 先说说有关溪钓的特点: 1.水面相对狭小,聚集或滞留的鱼为数不会太多,由于回旋余地不大,有鱼容易上窝。 2.水下情况复杂,水面有宽有窄,水体有没有深,有的地方有暗草,有的地方有障碍物,它们的复杂情况又各不相同。 3.鱼的种类多,食性杂,但每种的数量未必多。 4.鱼的警觉性高,易受惊扰,受惊逃遁时会带走一串儿。不过因为是流水,鱼容易再次上窝。 …  相似文献   

12.
垂钓底栖鱼     
柳明 《钓鱼》2004,(5):56-56
像我这样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年轻人,经常会回想起那些底栖鱼一一岩鱼、花鲫鱼、大头鱼和比目鱼。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悠闲地坐在船上,松开鱼线,将饵料一直放到海底。在等待的同时,我会感到十分的刺激,因为我知道几分钟后就会有一些反应迅速的底栖鱼开始游来吞食饵料。一旦有鱼上钩,内心的期待就不断地增加,我就如同在拉动着丰厚的奖品,渴望能快些看到自己钓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是色彩斑斓的岩鱼,也许是体形优美的花鲫鱼,也许是巨大沉重的比目鱼。  相似文献   

13.
徐国刚 《垂钓》2002,2(7):66-66
季节是影响能否上大鱼的关键因素,因为在自然界,季节的变化就意味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又决定了水温的高低。鱼是变温脊椎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而水温的变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鱼的觅食活动。跟小鱼相比,大鱼对水温更挑剔、对水温的变化更敏感,在耐饥饿方面,它们也比小鱼强得多。一旦水温过高或过低,大鱼就会躲在深水里不吃不动,  相似文献   

14.
们经常看见鱼的口一开一合地动,那是为了让水 加速地流过它的鳃,以便吸取水中的氧而放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终生都不喝水;而生活在海里的鱼,则要经常喝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渗透压说起。 渗透压是由溶于水中的物质所形成的。溶于水中的物质愈多,其渗透压也愈高。显而易见,水是会从渗透压低的溶液渗向渗透压高的溶液。纯粹的淡水,其渗透压近于零。生活在淡水里的鱼,其周围的淡水必然从四面八方渗入其体内,故淡水鱼不但不必喝水,还要设法排除渗入其体内的过多的水分,否则就会被水胀死。因此,淡水鱼类不需要再…  相似文献   

15.
聂占起 《垂钓》2004,(6):62-62
小时候鱼真多,和鱼有关的“渔事”也多一用鱼竿钓鱼、用推网推鱼、用拉网拉鱼、用袖子网截鱼……都是我们的玩法。记得每次乐滋滋地把鱼拎回家时,母亲就会说:“臭鱼烂虾,费饭的冤家。”在物质匮乏的年月。母亲关心的是粮食,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鱼香和渔趣。  相似文献   

16.
张兰舸 《钓鱼》2006,(1):43-43
有句渔谚说:“夏天鱼找饵.冬季饵找鱼”。在我国北方,进入冬季后,白雪皑皑,寒风凛洌。由于气温低,鱼基本处于半冬眠状态,身体变得僵硬,食欲也锐减,是一年最难钓鱼的季节。但如能选择好钓位,且钓饵对口,钓法得当,仍会有鱼吃钩。因此,冬季冰钓找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张福顺  蔡迎红 《垂钓》2001,(12):34-36
六、手竿遛鱼简述 遛鱼又称引遛,意在让你用竿线引领着它在水下推磨,等累乏了,它自然就上来了。笔者以为在整个遛鱼过程中都不宜主动拖鱼出水“呛”它,因为鱼见了亮会“毛”的。应在不刺激鱼发狂的前提下“斯文”地遛鱼,这对提高上鱼率和保持窝儿不散均有益处。对此,我在2001年第六期《垂钓》上有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18.
一、滑鱼特征 滑鱼难钓,大滑鱼就更难钓。钓滑鱼欲有所获,必须比较清楚地知道它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主要有六条。  相似文献   

19.
海娃  张勇 《垂钓》2001,(3):20-21
我不是夸大其词,不是危言耸听,只是道出了一个海钓迷的担忧:今天鱼钩上也许还有鱼,可明天的鱼钩上是否还会有鱼?  相似文献   

20.
鱼护是钓鱼爱好者不可缺少的钓鱼工具之一,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鱼护包大都由帆布制成,其携带不方便且价格不菲。现在有一种新型鱼护方便袋隆重上市,其体积大,可装入直径40-45厘米的鱼护。其特点是:钓完鱼后,鱼护是温的,装入方便袋内,袋也会温。方便袋底部有一海绵,装入鱼护后,海绵会吸干鱼护内的水,使鱼护变得干爽,且没有鱼腥味,广大钓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