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语文》2003,(20):12-13
  相似文献   

2.
“嘭嘭嘭”.土谷祠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大声叫喊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了过去,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同意把《阿Q正传》的艺术属性看成是悲剧或悲喜剧,从作家意图、主要人物性格表现和读者主要审美感受等方面探讨,得出《阿Q正传》是喜剧性杰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阿Q新传     
编者推荐:此文提供了故事新编的经验.①人物名字不变,但情节要变,情节同原先的情节同类,但不同样。②人物性格不变,但思想要变,其思想是原有思想在新情况下的新表现。此文标题宜改为‘新阿Q传],否则题和文不契合。  相似文献   

5.
阿Q新传     
眼看未庄的男男女女一个个都阔了起来,下岗后一直呆在土谷祠里的“待业壮年”阿Q便越发坐不住了。就先拿小D来说吧。靠着那一身在赵太爷家打长工时练就的蛮劲和一点鬼机灵,十几年的跌打滚爬,硬是从泥瓦匠混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前年承包土谷祠的整修等一批工程时,小D偷工减  相似文献   

6.
阿Q后传     
且说阿Q进了阴曹地府,阎王爷见他在人世间也没什么大过,便又发放他投胎人间。于是阿Q又晃悠悠地回到人间,成  相似文献   

7.
阿Q新传     
“嘭嘭嘭……”阿Q土谷寺的大门被敲得震天响。有人在外面大喊:“Q哥,Q哥,快开门!”睡眼蒙咙的阿Q不情愿地走出去开门,嘴里骂道:“妈妈的,这么晚了,谁还来找俺老Q!”开门一看,原来是那个又  相似文献   

8.
阿Q新传     
此文结句何以成为出彩点?全文在标题“新”字的导引下,写了阿Q的“最新表现”——阿Q的外貌有变,但本性未变!  相似文献   

9.
阿Q新传     
第一章复活话说阿Q被那一枪给“崩”了,大家伙儿也散了,独留下这一具死尸于荒山野岭。那赵太爷不放心,特意凑近瞟了眼,嘴角有血,“嘿,这祸殃,哈哈一定死了,电视里全这样演的!”便甩着长衫踱远了。也不知多久,阿Q突然给冻醒了。“奇怪了,这是哪儿呀?”刚想喊,舌头一阵生疼,一抹,牙把舌头给咬破,血都流到耳朵了。阿Q坐了起来,努力回忆着。蓦地摸着胸口硬梆梆的。掏出来一看是  相似文献   

10.
阿Q新传     
阿Q是农民出身,总说自己“以前阔”,这回他是真阔了,这几年,阿Q到城里打工,每天部是起早摸黑地干,手里的钞票也越积越多了。他终于当上了万元户,盖起洋房,出人头地了。  相似文献   

11.
阿Q新传     
阿Q是农民出身,总说自己“以前阔”,这回他是真阔了。这几年,阿Q到城里打工,每天都是起早摸黑地干,手里的钞票也越积越多了。他终于当上了万元户,盖起洋房,出人头地了。  相似文献   

12.
阿Q新传     
  相似文献   

13.
阿Q后传     
阿Q是鲁迅先生创造的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的一个经典人物,他的“精神胜利”令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相似文献   

14.
再传阿Q     
像以前一样,最先将“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带进未庄的又是阿Q。“阿Q,你又回来了!”“回来了!”“发财发财,你是在……”“深圳去了”只见他上下一套西装,虽说皱巴,毕竟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万宝路”洋烟来,立刻使人对他有一种敬畏……  相似文献   

15.
我看阿Q     
龚潇惜 《新读写》2011,(9):55-55
想到阿Q,便想到其精神胜利法:你打了我?儿子竟然打了老子!这世道!于是阿Q默然转身,独自品味这病态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阿Q——歪传     
公元2000年1月1日,赵大爷成了未庄第一个买电脑的人,他也因此骤然大阔。四乡八里都来看稀奇。阿 Q 虽因“吴妈事件”被责罚永不能进赵府,但实在耐不住那分好奇,便和小 D、王胡同去。进得赵府,只见大院里摆了个大桌,上面一些大大小小的盒子和线。中间的大盒子表面有些花花绿绿的画。还有几个字,阿 Q 只认得是什么什么网。又见得假洋鬼子正与秀才咬耳朵,阿 Q 模模糊糊听到了“数字革命”几个字。“革命?又要革一轮了么?”阿 Q 有些不解。晚间喝完酒。又同别人乱吹诸如自己先前也有那电脑,只不过后来当了换酒之类的牛皮。阿 Q 照例踱回土谷祠。他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说不出的怒气一点点冒出来。  相似文献   

17.
阿Q是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这是公认的,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却是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一九五七年以后,不论争论的各方意见怎样分歧,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不同意作者鲁迅自己的说法,即不同意说阿Q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是“暴露国民的弱点” 的一个典型,认为这是一种“不妥当”的说法.但是,今天,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极左思想影响正在肃清的时候,如果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我们应当对鲁迅先生的观点给予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双面”阿Q     
现行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节选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名作《阿Q正传》的第二章“优胜略记”和第三章“续优胜略记”。在谈到这两章中的阿Q主要思想性格时,无论是教材还是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9.
诸多的中学教学参考中均把阿Q这个形象归结为“想革命而又未觉悟的形象”。对此,我常常生疑,亦常常脱开“教参”的局囿,异想开去.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本身软弱、妥协(其明证是“咸与维新”),封建地主、官僚趁机也投机“革”起“命”来了,政权仍落到帝国主义豢养的封建军阀手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并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人民仍生活在水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87年第6期《“阿Q”的“Q”字有深意吗?》一文认为,“这‘Q’只不过是‘Quei’的简写,并无其他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关于“阿Q”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举其要者有三:高国才同志在《讲授语文课要有弹性》(贵刊1986年11期)一文中认为“Q”字,是一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既代表了阿Q头上的那根辮子,又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此为一说;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