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漫产业是一个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纵观国际动漫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是两种比较成熟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两种模式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产业化以创意为核心,“先形象后市场”;产业文化化以市场化为核心,“先市场后形象”。  相似文献   

2.
梳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概念的演变过程,对比其他国家和国内各地区的使用情况,分析三个概念的异同.三个概念间边界模糊,常被混用,易导致政府管理、行业自我定位、公众认知的混乱.研究认为,三个概念的指代对象因有所侧重而各有不同.“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的产业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和产品的开发;“创意产业”强调创意对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则强调产业的“文化性”和“创意性”.通过政府、产业和学术三个层面概念使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论证后,建议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统一名称.  相似文献   

3.
朱俊  刘赛 《职教通讯》2023,(12):23-33
从因素、经验、策略三个维度考察了我国“以学校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进展,认为当前“以学校为中心”的行动研究忽略了我国区域产业体系内部的产业特征,并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需要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深入产业体系内部,分析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制造模式等产业特征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影响,并转向“以产业为中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炎炎 《文教资料》2011,(23):237-239
“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三者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联合形式。本文介绍了“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及特征、“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以及构建“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提出了以“三方联动”为基础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公共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其结构及运行方式,指出了“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创新系统对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以“双高”背景下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围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来进行。其四层级整体设计与全新组织架构为:产业学院→行业联合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室,其组织设计为“产业+”“行业+”“智库+”“课程、项目、双创+”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设计校企联动机制和政校行企发展共同体,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四链融合”的视角下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学研创一体化,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四链”融合不充分的问题,应注重以“园区+联盟”“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的建设思路,建构“四链”贯通共融的发展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升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先进模式,同时也是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外部因素.相对于以往非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状态,产业集群的“群”特征、“链”结构和“网络”形态,对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引发了高等教育资源以各种方式向产业集群所在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催生出新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形态和科研组织模式.因此,产业集群背景下,高等学校必须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着眼点,确立以组建大跨度学科集群、专业集群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厦门市高职院校为样本,在分析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动静态对厦门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进行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航空等新兴高端制造产业上,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都存在不足;在财经商贸等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却存在“供给过剩”和“办学趋同”的情况。整体上,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有待提升。以产教融合为视角,从“学校对接企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岗位”等三个维度,系统探讨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对接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9.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文旅”融合发展行业规模、创新业态和数字赋能的基础,针对资源开发、文化创意、媒体传播、产业链条和产品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遵循“引流—赋能—产业”的规划原则,以“旅”为起点、以“文”为亮点、以“农”为焦点,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融入产业园区协同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元”主体协同构建“四实”治理体系,以“五创”并举为抓手建设政校行企“四满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四链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或物质资本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简而言之,知识经济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永兴金银产业,在“零资源”基础上,创造优势,做活“无中生有”文章,通过废物利用、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产业,从“无银之地”崛起而成“中国银都”,其创造性的发展历程,生动地诠释了循环经济的深刻内涵。但永兴的金银产业仅仅是量的堆积,产业同构现象非常突出,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产业发展潜力还未充分挖掘,产业效能还未充分释放。只有进一步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拓展金银产业的循环发展、高速高效发展和健康高速持续发展的空间上下功夫、求突破,才能实现永兴金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4.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胶南市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及“港铁隧桥”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八大产业平台为我体。以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等产业为重点,引进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和产业关键技术项目,为满足重点产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胶南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的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特色职业办学品牌,有效破解了一线技能型人才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新工科”学科内容为背景,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职教师资教育软件技术类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打造以“产业引领课程,课程培养人才,人才服务产业”的“软件技术基础”生态化课程目标。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完善及协同推进,实现了与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湘西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必须以文化创意的视角去审视文化产业,使“文化”与“经济”、“科技”相结合。对湘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民族文化从传统的、单一的保护提升到文化创意的层面上来,有利于加快湘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突出,解决的关键是要:“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新农村.”农业产业化关键要走“人地分离、联产承包”和“专业分工、生产合作,产业联合”的路子,大力发展农产业联合会(协会),培养现代化的农产业工人,大力发展新颖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是闻名全国的“中国伞具之乡”,家家户户都从事伞具制造与销售,在当地形成了以“伞”为支柱的独特产业文化和产业精神,成为崧厦镇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崧厦镇中心小学以“伞文化”研究为背景,把“伞文化”这一概念引入学校德育的大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东方雨虹产业学院为例,创新实践了大师工作室混合制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视角,从共创“双大师”学徒培养新机制、共建共享实训平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线并行机制、职教集团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了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研究。以大师工作室学徒制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破解了“引企入校”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