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建设是中国农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经济、实体经济、价格经济向符号经济、关系经济、价值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最大机会与最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中国向世界开放了诸多经济部门。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风险。因此,如何抵御和化解经济风险是中国需要高度重视的事情。中国要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来增强中国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马卫锋  赵冰洁 《资源科学》2014,36(7):1408-1417
本文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双重假设,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引入产出、物价、货币供给和利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有趣的实证结果: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间存在从国际油价波动到中国经济的单向的正向关系;非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存在国际油价下跌到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单向正向关系,国际油价上升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却不明显。本文的实证结果揭示出,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国际油价的涨跌或仅是表象,其实质是国际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关于中国经济的争论颇多.本文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1)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包括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和世界比重、中国经济质量的世界排名和经济水平的世界差距.(2)中国与世界大国的经济比较,包括与世界大国的经济效率比较、经济结构比较、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率比较等.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比较特点是世界影响力比较大,国际竞争力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约为100年,赶上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约需100年;目前经济实力不能过高估计,未来经济建设仍需快马加鞭;21世纪我国经济现代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电子商务代表未来贸易发展方向,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点。但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是实现与中国传统经济,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结合,这是中国未来经济生存的基础。确定了中国传统经济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之后,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现阶段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怎样具体发展电子商务呢?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2001年科技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对世界、中国,乃至深圳都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世界经济近10年来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特别是"9.11"事件,又使世界经济濒临"衰退的冬天".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唯一亮点.有人说,2001年是中国人的幸运年.的确,这一年幸运纷纷降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男足冲出国门、APEC会议成功举办.这一切显示了中国日益强大,显示了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绿色经济浪潮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标志着经济发展的绿色理念在中国一脉相承,促进中国绿色经济浪潮的兴起。科技创新是中国绿色经济浪潮兴起的第一推动力,企业、政府部门、全社会民众在绿色经济浪潮中各尽其责,全力以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中国制造”相关问题也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可能会有各种不同观点,但都无法否认中国制造的飞速崛起。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制造国,2005年很有可能超过德国而上升到第三位,世界第二、甚至是世界第一制造国离我们也并不遥远。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地理位置优越的小型国家依靠转口贸易和旅游发展经济,也不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开始向服务业转型。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笔者的观点是,“中国制造”不仅仅是制造业发展的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在21世纪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关系到中国经济在未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问题,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中国制造现阶段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步过渡到竞争优势,并以中国制造为主体,吸引全球服务、研发、设计等资源为中国制造服务,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能在此轮经济转型和竞争中享有话语权,中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为此中国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步署,采取相应的制度创新及经济技术措施,来完成中国完美的"绿色"转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1979-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8%,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多.然而,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呢?当然,原因不只一个,没有哪个因素能够独立的完整的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有关方面的研究又有很多,为飨读者,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习明明 《科教文汇》2007,(6X):156-158
自1978年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1979-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8%,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多。然而,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呢?当然,原因不只一个,没有哪个因素能够独立的完整的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有关方面的研究又有很多,为飨读者,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经济下行,经济"新常态"需要主动适应和引领,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党中央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产生的问题,如何实现好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和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各国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人力资源、技术进步与创新、制度变迁等要素不同权数组合的函数。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内技术进步还不能发挥主要作用,资本积累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加入WTO的契机,法制的健全,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者的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在未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实践,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学在内容、体系、方法论上的研究成果,明确中国经济学的目标,分析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耦合研究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自"九五"计划开始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但是效果不明显,造成效果不明显最重要原因是目前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滞后、资源要素价格偏低。  相似文献   

15.
风中舞者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已经快速登上世界经济的舞台,并大有渐唱主角之势,很多分析者称,二三十年后世界经济将是中国的经济世界,的确,中国制造改变了世界很多,  相似文献   

16.
高路入青云     
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反贫困问题,是当今中国最引人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问题。东西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东西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条件。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反贫困问题,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像经济大省江苏,仍然受到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苏南的苏、锡、常富甲天下,而苏北尚有9个贫困县需要解决温饱问题。江苏省领导十分重视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把两地经济差距提升到“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江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参与国际贸易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不仅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发展程度上也不断深入,而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发,对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的分配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并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中国的测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增长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22%。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趋势,分析了出现这种递减趋势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20.
海涛 《金秋科苑》2009,(3):90-91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