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摆事实的方法来说明人性与兽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逻辑学的角度说明人类兼具人性与兽性,人性中不存在兽性。从人性论的视角观察、分析人类社会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引发人类社会时代的变迁,带来人性的解放,人类社会将迎来新的和平发展时代。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新时代,和平发展将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大势潮流。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遭遇到维护旧时代强权统治世界的强大势力的阻止、打压。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需要世界各国的执政者及人民付出更多的辛劳与智慧,克服障碍。  相似文献   

2.
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历来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的处女作《蝇王》更是倍受青睐。作者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在《蝇王》中表达了其人类生存的思想,他不仅仅关注人性的善恶,而且更重视人类生存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于卫平 《现代语文》2007,(12):81-82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探讨了一个严肃的永恒主题——人性善恶。他抛开外在的因素,直指人类内心的本真;他以天真的孩童为主人公,表现赤裸裸无遮掩的人性本质。他认为,人性中的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恶不见,任其发展。作家的使命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到抑制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复活》描写了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觉醒。聂赫留朵夫是斯芬克斯因子矛盾共同体,通过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激烈的斗争与冲突,使他的人生历经了人性因子主导、兽性因子掌控、人性的觉醒三个不同阶段,最终凭借人性高级因子对兽性低级因子的控制,使人性占据主导,获取人性觉醒的最终胜利,他的觉醒也对现代人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整个故事中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孙悟空集神性、兽性、人性于一身,在他神、兽、人三性合一的形象架构中,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形成了他强烈的好名意识和勇于反抗的本质性格;人性与兽性的结合形成了他诙谐、乐观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抒情散文创作是首屈一指的,既高瞻远瞩,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包含着深刻精湛的社会内容;又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散文创作思想内容与时代与作者的思想有着深刻、密切的内在联系,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透露着社会的世态人性,表现了作者迂回再进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7.
胡思乱想     
善与恶在人类看来,人总是善良的,而狼总是凶恶的。狼吃羊是为了生存,而人吃羊则是为了享受,相比之下,人不残忍得多吗?人类把一切卑劣的行为归为兽性,把一切高尚的情操归为人性,或许这就是人性与兽性的矛盾统一吧。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真挚的文字语言蕴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同时,人性善恶也随着墨汁的倾泻娓娓道来。由此,我们会由咀嚼经典,变成品味人生。文学经典没有体裁、时代限制,或者是睿智精悍的散文,或者是极尽人生百味的小说,又或者是熏陶心灵、感情充沛的诗歌,也有如投枪匕首的议论。但常常会有学生偏执一种体裁,或偏于一个时代,而忽略对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名作《高老头》中有大量的动物性比喻,并且自成体系,从而构成了神秘的“巴黎动物园”。文章认为这个动物性比喻系统是作者有意识营造的,其目的是为了用动物的兽性来比拟人类的兽性,以更充分地揭露和讽刺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罪恶。在其设喻方法上,它用了类型化设喻和临时性设喻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其比喻既系统完整又具体细致,有力地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一文中说过,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但是,如果把人也看作一种高等动物的话,那么就这个广义的动物界来说,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恰恰在于人性与兽性的对立。尽管人类和动物有着几乎相同的物质生理基础,然而,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类,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兽性的纠缠。特别是那些崇高的人们,他们不仅在于兽性的超越,而且在于理性的宏扬。  相似文献   

11.
孤猴     
兽性与兽性不相通时,兽会到人群中寻求慰藉;人性与人性不相通时,人也会到兽群中寻求友情。可见,精神上的相通何等重要。这相通的精神力量是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文明永远颂扬、永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向来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却又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性格发展体现为一种人性和兽性的力量消长和激烈斗争。当对卡瑟琳的爱不能实现后,希克厉身上的兽性压倒了人性,他变成一个十足的暴君和虐待狂,对周围的人展开一系列疯狂得近乎变态的报复。但最终还是以爱情为代表的人性战胜了兽性,希克厉的人性得到复归。  相似文献   

13.
真诚具有震撼人性的力量,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惟有真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真诚的力量无坚不摧。真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只有坦诚地表白自己,由衷地诉说心迹,才能形成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4.
凯列班不能仅仅被视为纯粹邪恶的象征,他不同于老一代的邪恶势力———他的母亲西考拉克斯;他的兽性与安东尼奥败坏的人性也是有区别的。普洛斯彼罗提供的凯列班的形象也仅仅是他自己的发明,我们不能以此来界定他。在凯列班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看到了原始状态下趋向邪恶的力量。他的野性是人性的原始形式,而他是介于兽与人之间的“半人类”。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甚至被视为解读西方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莎剧生动鲜活地展现了文化转型时期人类的心灵状态。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 ,莎剧充分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莎剧人物形象塑造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为两个方面 :人性的多层面展开和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新审视。通过揭示这种心灵状态 ,他不仅将文艺复兴的文艺推向高潮 ,而且敏锐地捕捉到了近代人乃至现代人的生存困惑 ,为后人提供了可以深入评说的诸多命题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叙述.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而又要坚持民族的艺术形式.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感人故事的狭小圈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他的小说创作自"商州三录"开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小说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表现复杂多面的人性.贾平凹表现这些世界性主题时,运用的是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7.
黄婕 《文教资料》2007,(16):87-88
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他既是《雷雨》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担者;他既是“大家庭罪恶”的制造者,又是周鲁两家悲剧的直接受害者;他既是剥削者、压迫者的化身,又是丈夫、父亲的实体。在他的身上,既有残忍冷酷的“兽性”,又有丰富多样的“人性”。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7,(6):55-6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批另类的父亲形象,这些父亲或罪孽深重、或冷漠自私、或强权蛮横,他们是社会之恶及人性之丑的体现者。通过对传统父亲形象的倾覆破坏式刻画,福克纳展示出人类精神的异化和心灵的扭曲。通过透视畸形的父亲形象,从而揭示出社会弊端对人类的戕害,表达了对人类劣根性的思索,对精神信仰的探求,对美国南方变革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是西方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甚至被视为解读西方基本化命题的精神源泉。莎剧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化转型时期人类的心灵状态。在艺复兴的大背景下,莎剧充分发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莎剧人物形象塑造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为两个方面:人性的多层面展开和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新审视。通过揭示这种心灵状态,他不仅将艺复兴的艺推向高潮,而且敏税地捕捉到了近代人乃至现代人的生存困惑,为后人提供了可以深入评说的诸多命题。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五四"发现了"人"以后,文学应成为"人"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回顾世纪文学的发展历程,人们不仅感到文学在表现人"性"时存在着某种偏差。文学对人"性"的展示,历来重于人性,轻于兽性;张扬人性,压制兽性。兽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