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从中国猿人到山顶洞人) 甲、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社会发展史上告诉我们:人类是劳动创造的,人类是类人猿不断用双手劳动获取生活资料渐渐演进而来的。从猿到人主要的关键,在於手的本身由猿的手变成了人的手,能够使用和制造最简单的工具。从这时开始就到了人类发展史的时期。这个时期内人类的演进过程是现代人和类人猿之间的链索。就现在的知识可以把这个链索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1、有个扎着两根翘翘辫子的小姑娘,名字叫栗栗。她眼睛大大的,个子却小小的。2、为什么个子小?我不说,你一定也猜得着。3、妈妈对这事儿可不高兴,她说:"栗栗,你不好好吃饭会越来越小,最后就变得和蚂蚁一样了。"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猿人是否是最早的人? 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地下文化遗存是极其丰富的。根据地下已经发掘出的资料,我们祖国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朔到四、五十万年前的“中国猿人”。中国猿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人类的历史是和人类的出境同时开始的。但中国猿人及其文化是否代表着最早使用和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中国猿人石器的“原始性”和“进步性”的问题,是我国有关学者争论已久而目前正在讨论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中国猿人制作的石器类型具有原始性质,而不代表进步性质,因此,中国猿人是最  相似文献   

4.
悟哲理     
<正>@几米漫画故事:有时不说话不是没人说话,而是不想说话。和不懂你的人多说无用,和懂你的人不说也明白彼此。(图1)11:20来自新浪微博转发|收藏夹|评论@新周刊:你是自立的人。即使成了大人,也像这棵树一样,像你现在这样,站得笔直地活着。——叶芝(图2)15:10来自新浪微博转发|收藏夹|评论@经典语录:只要你奔跑,这个世界就会跟着你奔跑,只要你停驻,这个世界就会  相似文献   

5.
生于世,何谓成功?即便是圣人贤士,恐怕一言也难以蔽之。功德圆满,荣华富贵,未必就是成功;淡泊一生,两袖清风,也未必就是庸碌无为。大学生,时代的天之骄子,成功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成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选择。也许有时我们会感到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  相似文献   

6.
葫芦的秘密     
鸟英雄 《父母必读》2010,(12):144-145
葫芦长得什么样?这个问题恐怕就已经让一半的小朋友摇头,葫芦长在哪里,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个问题又会让知道或见过葫芦的另一半孩子摇头;你知道葫芦的秘密吗?这下子,恐怕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摇头了。其实,就连我们大人也未必知道,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十分同情鼻子的感受:鼻子也很难受,就流眼泪了。(看来没有窗户真的很难办。)毛一浩(4岁)认为罪魁祸首是小虫子:感冒的时候,肚子里生了鼻涕虫,让我们流了鼻涕。寿天宇(3岁)意识到了空气中水分的存在:空气里的水都吸进来了,变成了鼻涕。陈佳杰(4岁)问不倒博士说:因为人的鼻孔里有一层黏膜,我们平时流的鼻涕就是它制造的。人得了感冒,细菌和病毒就会在鼻子里捣乱,引起鼻黏膜发炎,充血肿胀,就会出来许多鼻涕。再加上鼻子和眼睛之间有一条通道,一部分眼泪沿着这条通道进到鼻子里,鼻涕就显得更多了。感冒了为什么会流鼻涕…  相似文献   

8.
这回来谈谈——这个字,我想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它是“矢”字,也就是“箭”的意思。我们不妨把它跟实物摆在一起看看——这个字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般我们想到它,就会跟“战争、攻击”联系起来。比如说疾病的“疾”字,甲骨文是这样写的:——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一个人正面立着,这支箭射到了他的身上。人受伤了,这就是“疾”。这很好理解。但是又能用来表示和平。比如(“室”)这个字,有卧房的意思。奇怪的是,屋子()里面竟然倒扎着一支箭()。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字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家里面藏着武器,这住起来该有多么惊心动魄!后来想了很…  相似文献   

9.
一问三不知     
古文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惜我们从中学一开始接触古文就是"之乎者也",弄得一头雾水,以致望而生畏。其实,好多古文是很明白的,很有趣的。如果从这些明白有趣的古文读起,我们就会觉得古文并不是很难懂。等读了相当数量的这一类古文,再去读深奥一点的,也就觉得不难了。那时,你就步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殿堂,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古文,我没有理由不爱你!  相似文献   

10.
其实,人一辈子并没有小沈阳说得那么短暂,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我差不多过了半辈子,学说话时间也可久了,但至今都没学会. 我生下来就开始学说话了,咿咿呀呀吱哇乱叫,除了母亲能听懂那种"天籁之音",别的人要想明白恐怕很难.因为那时想表达的,除了要吃要喝就是要拉要撒,不需要复杂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学校将举行文艺汇演。舞蹈队老师一方面做好舞蹈的编排,另一方面还考虑服装的搭配。她选择一套服装:上衣与裙子(多媒体出示),你们猜一猜这套服装要用多少钱?生:我想大约要80元吧!生:我认为一件上衣大约55元,一条裙子大约30元,那么一套大约85元吧?师:猜得真好,你们猜得是否准确?请大家听一听舞蹈老师怎么说。(多媒体出示:舞蹈教师说“: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裙子是35元。”)  相似文献   

12.
课堂实录(二课时)一、不能不说鲁迅师:谈到中国文学,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师生自由交流(略)。师:在我国,在所有提到鲁迅的资料当中,都有这样一句话: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是闫老师在这里并不是要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概念灌输到大家的脑子里,我想通过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是自己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思考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是不能不说鲁迅?二、向…  相似文献   

13.
点灯人语:我试图告诉孩子们的是,人只有在世界上唯独他一个人的情况下,才可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纵然是我们只想在其中生活短暂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也就会让我们明白: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是没法儿过活的。(西斯高尔德)  相似文献   

14.
人啊人,大千世界中,最丰富最复杂的恐怕就是人了。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性格的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演出了一幕幕或喜或悲或正或闹的人生活剧,光怪陆离,缤纷斑斓。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人是很难全面了解和识别的。然而,识别了人,也就认识了人生。于是,文学,影视作品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借助它们,我们能分别各色人等;借助它们,我们能了解社会和人生。请看本期作品中古今中外的人物素描吧:他们是怎样由着自己的性格而行动,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本期主持:冯韬  相似文献   

15.
一问三不知     
古文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惜我们从中学一开始接触古文就是“之乎者也”,弄得一头雾水,以致望而生畏。其实,好多古文是很明白的,很有趣的。如果从这些明白有趣的古文读起,我们就会觉得古文并不是很难懂。等读了相当数量的这一类古文,再去读深奥一点的,也就觉得不难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现在生活在非洲的主要是黑种人,在欧洲的主要是白种人,在亚洲的主要是黄种人。可是,这些不同人种的祖先出自何处呢?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叫做多地区起源说,认为远古时代的非洲、亚洲以及欧洲的某处,曾分别独自出现不同的类人猿,这些人类的祖先,在以后的洲际迁移中,互相交叉、混居、现代人的真正祖先则是这些不同类人猿杂交的产物。这种理论是科学家们分析研究世界各大洲丰富的人类化石证据,结合有关的遗传学理论而提出的。另一种叫做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形形色色不同种族的现代人均出自非洲一个祖先。专家认为,大约在二百万年前,非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称为直立人的猿人,他们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向地球的其它大陆迁移。而被称为现代人祖先的智人也是在非洲大陆诞生的。当智人向亚洲以及欧洲等地迁移后,便取代了那  相似文献   

17.
在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存在着性质不稳定、类属不明确的模糊事物,即处于事物普遍联系的中介和某些运动发展的过渡状态的“亦此亦彼”的事物。例如颜色.在黑与白之间有灰色。在从猿到人中间有类猿人或类人猿,等等,都属于模糊事物。由于模糊事物的存在,使得事物之间的界限具有了模糊性。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了用以把握模糊事物的认识工具——模糊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2006,(2)
老师上课的时候最怕的,恐怕就是学生不“配合”了。学生或者不说,或者乱说,辛辛苦苦准备好了的课就没法上下去。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学生说,而且要让他们能够按照预设教学过程的要求来说。这样一来,课倒是可以顺顺当当地上过来,但是教学效果却值得研究了。我们首先要明白,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一节课所追求的不仅是进行得顺不顺当,而是学生向三个维度的目标前进了多少,哪些东西是学生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而且这“有”和“会”不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给学生的感觉则是自己在实践中的“发…  相似文献   

19.
马莹他们 躲在山洞里, 猿人不敢进来,他 们也不敢出去。他们发现了猿 人小孩后,欣欣非常担心:"这 孩子的母亲很快就会不顾一 切地冲进来,所以我们要尽快 逃出去。"  相似文献   

20.
泛证书时代     
小时候读韩非子的《郑人买履》,那句特别经典的名言“宁信度,无自信也”让人明白了什么叫死搬教条不知变通:现成的脚身上长着,用得着费神劳力量“度”(尺码)吗?我们倘若把这则郑人买履的故事与今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作一番分析,你或许会发现:几千年前郑国那位买鞋的先生倒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