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0,(11):11-11
美国研究人员说,大约2亿年前火山持续爆发导致恐龙竞争对手镶嵌踝类初龙灭绝,为恐龙称霸地球铺平道路。 根据这一说法,大约2亿年前,古大陆北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逐渐分裂,形成大西洋。板块分裂过程中,火山爆发持续大约60万年,岩浆覆盖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自从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学说之后,人们开始了对地球的地壳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经过人们的努力,人们发现:地球表面的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几大板块组成,如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非洲版块、南北美洲板块、大西洋板块。  相似文献   

3.
天一 《知识窗》2006,(3):37-37
地球现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而古代学者曾经预言,若干万年后,地球将诞生第五大洋,新的大洋将出现在非洲大陆内部,会将完整大陆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地球的表面由6大板块和9个小板块覆盖着。这些板块被称为洋中脊的海底山脉所分离,板块在洋中脊附近向两边移动,到达大陆附近时,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又沉入另一个板块的下面。板块上的大陆则伴随着这种板块的活动而移动。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海洋板块的最长寿命只有1.7亿年,而大陆板块却可巍然屹立五六十亿年?大陆地震分布和发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大陆矿产资源分布遵循怎样的规律?组成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各个圈层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大陆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地幔在地下的缓慢移动,带动了地表处的岩石也一起运动,每年移动的速度只有几厘米,但是经过上亿年的运动,就会使大陆漂移到数千千米的远方。这就是板块运动学说所描述的板块运动过程。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整个地球的地形,让一些地方高耸入云,让另一些地方深不见底。板块运动还导致了地球物质的循环。例如,植物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以植物为食,动植物将气态的二氧化碳转化,最终,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或者溶…  相似文献   

7.
科苑鲜果     
<正>我国曾在大陆的中心由于板块运动,地球上的陆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聚在一起,形成超级大陆。在1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哥伦比亚超大陆。这块超大陆的核心由西伯利亚、东欧和北美古陆共同构成。而作为全球最古老的陆块之一,华北古陆(包括华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南部、东北南部及朝鲜半岛)当时处于什么位置,却一直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来信照登     
看过2009.09A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下降》,我感到有一些疑惑。 1.文中说冰川融化使得大陆上压力减少,引起大陆上“浮”,所以大陆面积不降反升。但是我认为这种现象只是局部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全球99%的冰川都在南极和格陵兰岛,那么对于其他大陆而言,冰川消融引起的板块上升只是微乎其微,而如果南极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消融,海水上涨,引起海平面上升作用就会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大陆尖端向南指 自从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大陆的轮廓入手,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地球表面大陆形状的秘密似乎完全破解了,大陆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分分合合,形成了今天地球的海陆分布.  相似文献   

10.
"雪球地球"理论是地球科学界影响广泛、争议不断的一个假说.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霍夫曼等人的"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假说认为,在宏观后生动物出现之前的2亿年(大约7.5-5.5亿年前)间,由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解体,增加的大陆风化作用过度消耗了大气圈的CO2,造成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新元古代冰期--"雪球地球".其间可能至少有2次全球性的冰川曾推进到赤道地区的海平面,使海洋全部结成很厚的冰,地球成为了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大雪球.  相似文献   

11.
南极的自然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它处于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中心位置,被称为“第七大陆”。它的面积约141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左右,海岸张长达24700余公里。大陆全境为平  相似文献   

12.
到底有几个大洋? 地球上有几个大洋?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不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吗?且慢,这个概念如今正接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因为已经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本来是应该有五个大洋的.其中一些人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既然九大行星都能改为八大行星,现在也是到了让大家接受五大洋概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海洋和大陆岩石圈下的混合地幔对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参量化模型方法,建立了海洋岩石圈板块和大陆岩石圈板块下混合地幔对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板块构造和地幔对流的相互作用,造成在地球演化的晚期海洋岩石圈板块和大陆岩石圈板块下的地幔幕式翻转不同步,导致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缘地带成为构造活跃地区.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低密度沉积物沿活动的汇聚板块边缘的增积作用,以及由于从巨大的古大陆分裂出来,且因海底扩张被运移在一起的微大陆碰撞作用,东南亚大陆板块逐渐生长.矿产勘探集中在两种地质位置上:(1)沿活动的汇聚板块边缘的俯冲作用所产生的火山弧,产生重要的铜、金和银矿,(2)花岗岩体,它由复杂的碰撞带中的地壳熔融而产生,形成重要的锡和钨矿.大陆地壳的裂谷作用造成了沉降坳陷,其中充填了在过去5千万年间被大河带入的沉积物.这种沉积物因深埋而增加了温度,并且将所含的植物和浮游生物转变为煤、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大陆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地幔在地下的缓慢移动,带动了地表处的岩石也一起运动,每年移动的速度只有几厘米,但是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运动,就会使大陆漂移到数千千米远的地方。这就是板块运动学说所描述的板块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活动大陆边缘系因洋壳陆壳汇聚、大洋板块向相邻的大陆板块底部俯冲消减从而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发育在活动大陆边缘或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盆地成为活动陆缘盆地.通过分析活动陆缘盆地的形成模式、构造演化、沉积特征等,总结活动陆缘盆地的基本结构与特征.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弧前盆地、陆架盆地和弧后盆地.各种类型的盆地都具有特定的构造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丽娟 《科教文汇》2010,(14):207-208
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87位水手、3艘大帆船用2个月的时间横渡了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改变了人们旧的地理观念,打破了西半球的孤立状态,将东西半球联系起来,将整个地球完整地呈现于人们眼前。也正是这一发现,拉开了美洲300年苦难的殖民地历史序幕。但哥伦布在大西洋上共四次远航都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可谓至死不悟。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87位水手、3艘大帆船用2个月的时间横渡了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改变了人们旧的地理观念,打破了西半球的孤立状态,将东西半球联系起来,将整个地球完整地呈现于人们眼前。也正是这一发现,拉开了美洲300年苦难的殖民地历史序幕。但哥伦布在大西洋上共四次远航都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可谓至死不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学家日前发现,早在25亿年前,两块古老的大陆在华北地区“喜相逢”,留存到今天的,是至少200公里长的板块缝合线。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大陆碰撞最早的直接证据,也是迄今惟一带有大洋岩石记录的大陆缝合线。专家认为,大洋岩石圈往往消失在大陆碰撞之中,25亿年前的大洋地壳历经沧海桑田后一直残留至今,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西移的大陆     
从1912年魏格纳(A.L.Wegener)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开始,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对地球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建立了新的全球构造理论体系,即板块构造学说,使地球科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但是这场革命主要发端于大洋地质的新发现,而对诸如大陆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板块运动的动力学等问题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越来越多的地球科学家认识到,全球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是否只依赖于板块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