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乐快3岁了,细心的妈妈发现,他最近特别喜欢自己跟自己说话。乐乐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地板上,一边玩,一边津津有味地、小声地说个不停,那样子好像在给别人讲故事。妈妈忍不住走过去想听听乐乐在说什么,他却不高兴地撅起了小嘴。妈妈纳闷儿了:乐乐这是怎么了?”其实,乐乐的妈妈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言自语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孩子从1岁后期到两三岁时,常常会边玩边自言自语,他这时说的话不一定有什么具体的含意。自言自语只是孩子自己创造的一种说话游戏,这种游戏是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常在游戏中,孩子…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研究》2008,(5):48-49
问:我儿子8岁,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说反话,非要和他反着说话他才听。我们习惯了,可是在外人面前总是很尴尬。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呢? 张杰(北京):孩子说反话可能是觉得反话比较好玩,说反话会让爸爸妈妈花更多心思在自己身上,他肯定不会意识到他这样做会给大人带来多少尴尬,我倒觉得可以让孩子也尝尝这种滋味。  相似文献   

3.
《少年科学》2014,(1):30-31
微心理嫉妒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人人都会有,谁敢说他没有嫉妒过别人呢?可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这种心态只会加强,嫉妒火烧过了头,早晚会使人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来,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4.
题材是发现     
王淑芹 《初中生》2012,(2):36-38
正"题材是发现。"这最先是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他说:我们"说一个对象是美的",这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我这样说时是依赖于对象的存在,而是我自己从这种表象中发现了什么"。他这话表明,我们认为某个东西美,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教育”你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  相似文献   

6.
一位学者,前几年出了几本书,慢慢红起来了。但他遭受的非议也多,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的文章是垃圾,有人殚精竭虑地从他的散文中寻找文字漏洞进行批判。学者非常痛苦。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到这  相似文献   

7.
有些人喜欢骂人,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可没想到,听到的都是他自己。骂人的声音就像魔音一样,听得最多的人,伤得最深。当口出恶言成为习惯后,经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继夜地聆听、灌输,久而久之,这种语言就成了心田的种子,早晚会给自己创造厄运的果实。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9.
刚刚被通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就利用第一个周末,回到了自己当年插队的地方,看望了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乡,重新走了走那片自己为之耕耘了五个春秋的土地。他的这种“知青情结”,宛若一条无限延伸的线,串起了他人生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也筑就了他的治学理念。从“跳级生”到“小知青”说起来,如果没有那场文化大革命,杨卫的人生之路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他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归国的留美学者,对儿子期望值很高。他上学早,小学跳了一级。上清华附中时,他不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而且语文和数学是双百分。正当父母为杨卫“规划”未来的时…  相似文献   

10.
常立东 《成才之路》2012,(32):78-78
联想行为主义学者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了练习律和效果律。他认为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他说:“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朋,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加,即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即失用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孩子厌恶以下几种谈话方式。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然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冲撞你。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富有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  相似文献   

12.
校园特写: 初一(5)班秦宇峰来信说,现在他觉得非常孤单。没有人理解自己,甚至和爸爸妈妈都没什么可说的,他们除了每天询问自己的考试成绩之外,好像对自己的什么都不感兴趣。昨天考数学,自己考砸了,被数学老师一顿批。一想到回家爸妈还得骂自己,真恨不得离家出走。最近这种念头经常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也许有一天他真的就离家出走了……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幼儿更是如此。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迎合孩子这种爱听好话的心理。从一时一事的局部来说,孩子听到表扬后可能就“乖”了,显得更可爱了;但从长远说来,过多的、失度的表扬,对幼儿谦逊品德的培养是不利的。孩子听惯了好话,一旦有人说他不好或者指出他的缺点,他会听不进去,会觉得别人“错怪”了他,“不喜欢他。”“人家一直说我好,你怎么说我不好呢?”久而久之,他总是把错处推给别人,推向客观因素,盲目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妒忌心理。例如,过完寒假,有个小朋友来幼儿园时,带来两个焰火放给大家看,老师说:“某小朋友真好,总是想到别的小朋友。”这时候,有个孩子却说:“我家里也有的呀,有什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表面上哈姆莱特是为了父亲的亡魂而战,其实,他是在为一个新生的灵魂而战,为了他自己的灵魂而战!他要主宰自己!而这种主宰,必须从追寻真相开始,因为真相能带领我们叩问心灵……  相似文献   

15.
502班何一勋的新手表不见了。这是一只非常特别的手表,它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功能非常多,会自动报时,会奏乐,会变色,还有温度显示。据何一勋自己说,是他小姨从澳大利亚买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何一勋得到这只表以后,真是喜欢得不得了。没想到,一个星期不到,说没就没  相似文献   

16.
离别的礼物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故事 ,大概是说一个死刑犯 ,被医生吓死了。怎么会被吓死呢 ?原来 ,医生将犯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 ,让他把手臂通过墙洞伸到另一间他看不到的屋子里 ,医生告诉他说 ,只要划破他的手臂 ,让血慢慢地滴出来。他就会不痛不痒地死去。他听从了医生的安排 ,闭着眼睛数着“嘀哒嘀哒”的滴血声音 ,不到两个小时 ,他果然死去了。可是有谁会相信 ,医生并没有划破犯人的手臂 ,那滴血声其实是滴水声而已 !更令人不可相信的是———我们都怕鬼。世上有谁没有怕过鬼呢 ?可是 ,世上有谁真的见过鬼呢 ?聪明人都知道 ,这只是我们自己在吓唬自己罢了。这种…  相似文献   

18.
正魔鬼就是会在你耳边说着美好的事物,却不对你的未来负责,他会说那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种职业,就是专门鼓励大家勇敢追梦,无畏挑战做自己。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我称之为"人生破灭者"。人生要有挑战,但不需要做梦。你不需要特别去挑战什么,挑战自己就够了。那些鼓吹你追求梦想的人,就是活生生把你推入火坑的人。他们的语言和文字,会让你觉得受  相似文献   

19.
我儿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现在只要我指出他的错误,他就会为自己辩解,把错误归到别的原因上,从不承认是自己错了。有一次,他的衣服弄脏了,他说是同学涂的;作业没有做完,说老师留的太多了;上学迟到了,说交通堵塞等等。我该怎么帮助他?  相似文献   

20.
小哲第一次来咨询室,目光躲闪、拘谨、不善言谈。他说作为一个高二学生,看着同学们每天忙碌的学习身影,感觉特无聊,自己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这种状态让他烦恼甚至失眠,他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希望走出这样的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