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  相似文献   

2.
【题目类型】材料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原题再现】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念。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风雨?是除夕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3.
择校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我国教育制度深层次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提高认识入手,解疑释惑,澄清是非,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化解择校问题。择校本身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产生的原因,究竟是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还是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特殊的现象,还是国际普遍现象?是历史现象,还是现实现象?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出现择校问题,追究责任,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政府、家长各有关方面应当如何分担责任?落实到对策问题,涉及择校现象是否需要治理,能否治理和怎样治理等问题?实际上,择校是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天籁     
[考题]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花儿一样的年岁,常常在时光的影里流转。匆忙地移动着脚步,有时因为快乐,有时因为忧伤。而那些声音,却时时回荡在耳边,让我从这个光怪陆离的尘世抽身、回头,看到真实的自己,那是:天之音,地之…  相似文献   

5.
卢莉 《教学月刊》2004,(11):41-42
雨过留下潮湿的印记,雁过留下轻盈的身影,爱过留下汹涌的激情。那么,一堂课后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长久以来我都在思考: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理想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但始终没有找到答案。自从上了以“Golours”为题的一节课后,我的心被触动了。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起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说着他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把钞票扔在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而后他又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是20美元。”人生路上…  相似文献   

7.
例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试题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在如何评价一堂小语课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差异很大的意见。一种认为,是好课还是差课,主要看其实还是不实;另一种认为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主要看其活还是不活。在实际评课中,就常常出现唯实和唯活这样两种倾向。为此,我想谈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什么是实?什么是活?就一堂语文课来说,所谓实,就是实实在在,环环相扣,让学生得到一些实惠,包括知识的、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11.
[题目一] 勇气人们常用“大智大勇”来夸奖一个人的非凡才能。那么到底何谓“勇”呢?是勇于克服困难,还是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或是战胜自身的怯懦?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13.
雨过留下潮湿的印记,雁过留下轻盈的身影,爱过留下汹涌的激情。那么,一节课后应该给学生和观摩者留下什么呢?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华丽,还是朴实?是一堂课的灌输,还是群言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是热热闹闹,还是死气沉沉?……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4月28-29日观摩了安徽省“清华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实验”课例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突现新课程理念目标设计多维这次课例交流会的课题涉及清华小学英语一到三年级。课例展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更耐人寻味,"绕梁多日,回味无穷"呢?是声色电光的多媒体课?是热闹活跃的自主合作探究课?还是一粉笔一课本一嘴巴的"老"课呢?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  相似文献   

16.
课堂对话离不开话题。确定话题时应考虑话题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是主话题,还是辅话题,进而从文题、中心句、关键词、文图、导读题、文本脉络、相关文章、相似经验、文本空白、语文要素等入手,创生话题,并借助以主话题为核心的话题群,为多元对话提供方向,确保课前、课中、课后的对话渗透融合,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涤荡着我的心怀。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实践着,求索着……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呢?是否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呢?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答了几句话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  相似文献   

18.
年轻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下课的铃声响了。也许他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也许他正在一丝不苟地板书,也许他正在演示着某个实验。这时,是听而不闻地继续讲,占用课间休息时间,还是草率说声下课就完事了呢?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怎样恰当而巧妙地断课,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教师上课应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断课语言,好的断课语言不仅对该节课起了加深言题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激发兴趣和欲望的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断课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随机性。即根据  相似文献   

19.
下面这篇短文,带有较强的哲理性,大家都认为值得反复咀嚼:有这样几道算术题:4+6=108+3=117+6=125+4=99+8=17。多数人看后第一反应是,哈哈,错了,错了,中间的那题错了,而不是说,哦,对了四题,不过中间那题错了。可见人们是多么容易看到错误的而不是正确的。其实很多时候,改变看事情的角度就是改变做事情的态度,比如面对一件事,你是看到阴暗面还是光明面?对一个人,你更多的是看缺点还是看优点?面对危机,你更多的看危险还是看机遇?这都有一个看待的角度问题。倘若总是看前者,势必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消极的影响,但若能看到好的一面,通常会使我们以一…  相似文献   

20.
成长是什么?是遭遇挫折时忍不住的泪水,还是战胜困难时绽放的笑容?是面对选择时绞尽脑汁的思考,还是迎接挑战时永不言败的勇气? 从婴儿时代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我们便进入了一个成长的历程。面对瞬息万变的生活景象,面对纷繁复杂的成长空间,孩子们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在第五次全国少代会上,以“展现成长印迹,讨论成长话题,表达成长心愿,飞扬成长理想”为主旨的少年话题论坛——《成长》,为我们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