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4月6日,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完全小学四年级学生在野外采集岩石标本时,发现了一块犀牛蹄化石。这是继1996年5月3日石鼓镇小学生张宗涛首先发现蜗牛化石后又发现的第五种古生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恐龙与化石· 化石采集 恐龙化石一般在一些山区或干旱、沙漠地区,所以采集化石的工作就成了一种很艰苦的工作。最常见的采集恐龙化石的方法是把化石周围刨出一个深槽,然后用木板将化石框好,化石和木板周围的空隙用石膏充填,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化石,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木板框与化石固定住。最后把一块化石和周围的岩石一起装在木箱里,这就是古生物学家常用的套箱法。采集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化石的完整,对暴露出来的恐龙骨骼要尽可能进行绘图、摄影。化石运到博物馆后,专  相似文献   

3.
恐龙虽已从地球上消失,但在地层里留下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是珍贵的“历史档案”,是我们探索恐龙奥秘最重要的资料。恐龙化石的种类很多,有骨骼化石、牙齿化石、皮肤化石、木乃伊化石、脚印化石、蛋化石、粪化石、胃石、窝巢的遗迹、尾巴在地上的拖迹、胃中残余食物的化石等。  相似文献   

4.
蓝田猿人俗称蓝田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Homoerectus Lantianensis),是我国生存年代较早的原始人类,其年代经古地磁法测定,证明早于北京人而晚于元谋人。 1963—6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工作队在陕西蓝田一带进行调查发掘工作,先后发现了猿人化石、石  相似文献   

5.
纵观各版本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对"岩石及其成因"都有较详细的涉及,而讲解"沉积岩的特点"时,认为其"往往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化石",并用示意图表示了一些沉积岩和化石的生成。但化石形成是否具有一定的条件,化石通常又有哪些类型,亚化石和假化石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疑问。一、形成化石的条件将古生物遗迹保存为化石的各种作用被称为化石化作用。形成化石的条件有:1.古生物要具有能保存为化石的硬体,不具硬体的古生物在特殊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化石,但机会极少。2.死亡生物的遗体要能在绝氧的环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2010,(4):38-38
最早的发现者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印版石石灰岩地层中,发现了最早的始祖鸟化石。当地原为采石场,由于石质较为细腻,因此化石保存完好,保留了清晰的羽毛印痕。该化石的首个研究者是梅伊尔。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资料考证,摸清了黔东南苦苣苔科吊石苣苔药用植物资源及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作为西部野外采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室内资料处理要求更高,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在多维度实现指定观测系统的数据重构,能有效解决野外采集空洞,使数据空间采样均匀,避免产生空间假频,成为目前提高采集资料处理质量的关键技术。根据设定维度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维、四维、五维插值,其中五维插值效果最好。从实际应用角度对五维插值进行分析,五维插值可以有效提高高效采集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在一次带领三年级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填图的后期,笔者和几个学生采集了一批化石标本,回校后又指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做了修整、查阅资料,化石鉴定,拍摄照片,制作图版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几个月后,撰写成两篇论文。其中之一,由两位学  相似文献   

10.
《少年科学》2014,(10):22-23
<正>在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工作的李飞,每天都在和恐龙打交道:挖掘恐龙化石、制作恐龙模型、装配恐龙骨架,当然还有研究地球上各种恐龙的资料和文献,以及给其他恐龙迷讲恐龙和恐龙化石的故事。你最喜欢这个工作的哪个部分?野外化石考察和发掘。我们每年都会有几个月时间在野外,虽然非常辛苦,但偶然发现化石的惊喜让人陶醉。那些地点通常比较偏僻,充满了探险的意味。十多年前,我们在自贡荣县地区考察时,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集中埋葬。只发掘了一小部分,就在不到60平方米范围内找到200多块恐龙  相似文献   

11.
化石像什么 寻找化石,首先当然得掌握足够的有关化石的基础知识,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经石化而成的,因此它们就会保留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植物化石就像植物根、茎和叶一样,只是石化而已.动物化石则比较复杂,有的化石保存其壳体(如蚌壳、螺蛳壳等)、硬体(如昆虫、鱼类等),有的化石只保存坚硬的骨骼(如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等),但也易于辨别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化石的寻找     
祖国的山山水水,到处埋藏着化石。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学生到野外寻找化石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推测古地理环境特征,更重要的是可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志向。1化石的形成与埋藏化石的形成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它与生物的习性、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掌握化石分布的规律,在野外寻找它们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生物成为化石的条件至少有三个:(1)、生物本身应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遭受氧化或腐烂的硬体部分。(2)、生物死后,其遗体必须尽快被…  相似文献   

13.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三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分类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是野外教学,虽然学生的情绪饱满、兴趣浓厚,但易受到野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否则,实习就会变成走马观花,甚至是野外浏览。在多年的野外实习中,作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进行昆虫野外采集,尤其是组织学生进行昆虫野外采集时,往往因所得标本数量较多,而出现昆虫展翅板不敷使用的情况。部分蛾蝶类新鲜标本就不得不暂时放在三角纸包里,这样往往会造成不少有价值标本的损毁。现介绍一种以普通板材代替蛾蝶类展翅板的方法如下(图A—G):  相似文献   

15.
植物化石是指那些在岩层中保存下来的各地质时期的植物遗体或遗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带领学生去寻找、采集植物化石,让他们亲手将植物化石从岩层中挖掘出来,能增进他们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植物化石标本,对教授生物进化的知识颇有助益。下面就植物化石的形成、类别和采集几方面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鸟类系由三叠纪的假鱷亚日(Pseudosuchia)演化而来,这种论断几无可置疑。假鱷亚目是一些低等的爬行动物,皆为化石种类,例如鸟鱷(Ornithosuchus)等;它们的前肢短小,后肢特长,缓行时可以四肢同时着地,奔走时则仅用后肢。有些种类还营树棲生活。根据对化石的研究,从体制构造上看,假鱷亚目的动物,还不能算作是鸟类。真正能够算作鸟类的,应为十九世纪在欧洲巴伐利亚(Bavaria)上侏罗纪的  相似文献   

17.
说起地球上的第一批动物居民,你会想到谁?动画片《冰河世纪》中的猛犸?我国科学家陈均远最近在云贵高原发现了“贵州小春虫”化石,这说明:地球动物世界的第一批“居民”可能是在中国。陈均远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和同事们在贵州省瓮安县采集化石时,发现了10块“有贵州小春虫”的化石。仅有0.2毫米长的“贵州小春虫”,个体虽小,但在显微镜下纽扣状的身体中有成对体腔和成对感觉窝等两侧对称构造。距今5.8亿年的“贵州小春虫”被认为是迄今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即像今天的苍蝇、鱼或人一样,拥有对称而不是圆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两者属于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皆为多年生沉水植物,生长在湖泊、水色及缓慢流水中,它们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良好材料。但黑藻和苦草的生长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每年去野外采集一次苦草或黑藻显得较为困难,因此在实验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就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做了一次听课调研,发现不少儿童的课堂识字存有“假会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生字随课文读会,单个读不会;齐读会,单独读不会;依次读会,改变顺序不会。此类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表面上会,实际上并不会,因此称之为“假会”。导致识字“假会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受幼儿园“识字”习惯的影响。一年级儿童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学习儿歌已经有了一些识字的经历。但这一阶段学习儿歌主要是基于发展口语,丰富儿童情趣的需要,识字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们在学儿歌时,只需听好,无需看准,对字的音、形就不必做到…  相似文献   

20.
配合苏教版教材第六册《恐龙》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早在英国的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1822年)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gé)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hái)”。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后来,在把翼龙的化石与蜥蜴(xīyì)进行了对比后,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那是一种类似于蜥蜴、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