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的呼唤,理应成为现代教师角色的理想追求;深厚的教育科研素养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应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找到科研的感觉,具备良好的学习方式,探寻应有的科研方式,才能真正踏上有效的科研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理念的改革,教育的创新,本对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在丢掉陈旧的经验型教育模式,发展创新的科研型教育模式,做真正的科研型教师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超乎想象的迅速发展和变化,教师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培养科研型教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林琳 《中学教学参考》2011,(33):126-126
进入新课改以来,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以便培养出更多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每位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科研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做一个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是现今对教师的一种需求。  相似文献   

6.
7.
8.
最近接连编发了两篇稿子,心中颇有感触。一篇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我们离天使有多远?》另一篇也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就要不断地谋“道”。这个“道”应该是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的升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应是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学记》提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之也”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对于每  相似文献   

10.
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学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思想上,教师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践上,从科研意识的外延入手,通过问题意识、思考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桂琴 《教育探索》2006,(11):22-23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整个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和反映。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以自己对课程的独特见解,整体规划教学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转变自身角色和生活方式,开展对话和行动研究,分享经验和反思,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世界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我国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果断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我党我国当前教育的中心工作和艰巨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陈建 《中小学管理》2001,(12):17-18
素质教育呼唤大批科研型教师。但是,科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它需要内外形成合力,不断磨砺。这一合力可以分解为客观压力、主观努力、领导尽力。  相似文献   

14.
科研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教育科研素质是一个综合  相似文献   

15.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一转眼,历时三年的"责任教育"科研课题已接近尾声。看着我们交上去的一份份厚厚的科研材料和成果,回想起这条科研道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的得失成败,我禁不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特点与需要,迫切要求理科教师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本文通过调查研觅科研型理科教师的素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科研型理科教师的有效培养途径。以实现教师即专业人员、即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培养科研型教师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就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我们所说的科研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高深的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智慧”。说具体点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教材与教学的整合能力;教与学目标统一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考整合的能力;结论性知识和体验性过程统一的能力;知识传授和问题探究统一的能力;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统一的能力;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统一的能力;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技术结合的能力;智育和人格教育统一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