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基础课程相对薄弱、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实践课程明显不足、学科课程有待精化等问题。为了调整和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正在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统合课程内容、重视实践体验以及加大自主课程的比例等措施,构筑"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的教师培养平台,以提高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2.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毋胭脂  葛炜 《教育与职业》2012,(14):129-130
数学教育实践课程是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师范专科学校的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实际问题,文章经过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从拓宽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和调整数学教育实践类课程两方面提出了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构想。  相似文献   

4.
当代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类课程的设置 ,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门类少 ,课时少 ,师范性不明显 ,对教育实践课不够重视等弊端。参照部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 ,提出对我国职前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 :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教学讲求实效 ;课程的开设和评价多式多样 ;重视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谈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拓展与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正地拓展与深化教师教育的实践类课程,我们需要彻底摆脱现有观念的束缚,树立大实践观,充分认识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建立系统、多元、立体化的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网络,使教师教育更加科学,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每个师范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培养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的一类重要课程。但是,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不少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绩效较差,教师教育类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为此,我们应该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固有的理论优势,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郑艳芳  李玉侠 《考试周刊》2013,(83):158-159
从广义来讲,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研究所指教师教育课程专指教育类课程。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新《标准》),基于新《标准》所倡导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我校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与高师教育类课程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转换课程理念,提高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能力、学习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拓宽国际教育视野。这些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教师专业化的新取向。针对这些新要求和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当前的改革应完善教育类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课程学分,确立多元化课程目标,拓展课程教材意义,贴近新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课程教材行文方法,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共课程,教育类课程存在课程地位低下、教师教学不太精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等现实困境。作为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有利于消除人们对教育学科的偏见,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地位;有利于增强教育学科教师的自信心,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从公共走向专业,是教育类课程的时代选择。具体可通过明确课程性质,提高教育类课程地位;调整课程结构,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转变师生观念,正确认识教育类课程的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化特性,它有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而教师合作文化又为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奠定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形成教师合作文化,需要激发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共同愿景和信念,构建科技教师合作团队,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广西师范大学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与学时,实行模块化、动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由教师教育学院和各学院联合管理教育类课程。合理地处理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关系、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训练的关系,以及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培训的关系,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整个教师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长期探索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从宏观上指导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洛阳师范学院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建立了较为开放的课程体系,有效整合了课程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必须贯彻《意见》精神,落实《标准》;形成"三类四修(选)"型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建立阶段目标区别、终极目标一致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教师教育资源课程,提高教师教育效益;加强教师教育教师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施教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实施之所以举步维艰或大都流于形式,关键在于缺乏规范有效的评价体系。档案袋评价注重过程和多元,不仅是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评价方式优化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师范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牢靠航标,而且因与实践类课程拥有同根的理论基础和共同的反思功能,在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适切性。豫南X大学J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评价已在使用档案袋,为了增强其评价的有效性,有必要进一步发展为档案袋评价,并发挥其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和评价主体的自主性、多元性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趋势与定位,需要重新审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目标,改革与重构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体系,突出教育类课程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实施了教育见习、建立并完善中小学联系机制、建设微格设备、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增加教育类课程比重、理论课程融入实践环节等旨在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改革教育类课程的构想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规范、引导师范专业建设,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对照专业标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总体占比小、结构不合理,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整合,实践类课程薄弱、理论难以联系实践等问题。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提高总体占比;注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设,注重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构建多元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方式。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双向渗透视野下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以此来探索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教育类通识课程数量不够、学时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门类少,课时量小,教学见习名存实亡,教学实习指导力度不够。鉴于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要实现教育类通识课程、学科教学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构成要素的优化及构成要素间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颜海波 《高教研究》2010,26(1):45-49
为了解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对西部某省属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和师范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的认识与实际学习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对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偏低,教育实践环节相对滞后。针对于此,建议应通过优化教育类课程的内部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类课程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增设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实践技能等方面来增强教育类课程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化与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育素养的专业化,教育类课程是形成和提高学生教育素养的基础课程.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师院校必须明确教育类课程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改革教育类课程结构,强化选修课程资源开发,加强教育实践,关注基础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