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以后,“海防”P1题目益为清廷所重视,并作为一个重要话题一直延续到清末。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其海防思想形成于1874年以后的第一次“海防议”。随后.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在海防实践中的经验,其对海防的认识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形成了“建威销萌”海防思想体系,并建立起了北洋舰队。李鸿章在中国海军近代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海防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面孔     
刘铭传:创办西学堂 提起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必然要与刘铭传联系在一起。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刘铭传受命督办台湾军务,挫败了法国侵略者。战争结束后,清廷正式宣布台湾建省,任命抗法有功的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在任期间,刘铭传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教育方面,刘铭传对吸收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培养近代化所需的人才一向十分重视。1887年3月,本着“开西校、译西书、拔真才”的指导思想,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创办西学堂,任命曾经留学外国的张尔城为总监,聘请英国及丹麦人为教习,学生皆享受官费待遇。  相似文献   

3.
施琅是一个伟大人物,年少时,在郑芝龙手下任左冲锋,后因与郑成功不和,而投靠清廷,这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清廷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施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收复台湾后,他不计私仇,善待郑氏后裔,坚决反对清廷弃台湾不守,这对台湾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作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者,对台湾煤矿的近代化费尽心血,从官办、商办到引进外资、官商合办,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总结台湾煤矿近代化的历程,我们应对刘铭传作出公允的评价;对刘铭传勇于革新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受到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衙门、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则弱化了清廷传统之对外关系.南北洋大臣所参与的外交活动构成了晚清外交实践的主体,对晚清外交传统观念向近代化的演进转变、及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晚清国力衰弱、专制政体、不完整的外交策略、传统意识的桎梏和近代外交知识的贫乏...  相似文献   

7.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清廷对台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其方略或剿或抚,摇摆不定,最终清廷以寓抚于剿的方式平定了台湾。如此。则在清廷平台前期作出巨大贡献但主张以寓剿于抚方式平台的万正色及其思想就变得好像一文不值了。然而,回顾并审视清廷平台过程与万正色平台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应对清廷的平台方略进行全面认识,对万正色的平台思想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据时期台湾教育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日本自 1895年占领台湾至 194 5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间 ,日本在台实施的教育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典型的殖民教育 ,具体表现为强制推行日语教学、奴化教育和差别教育 ,主观上是以教育为手段 ,达到同化台湾人民 ,培养中下级技术人才作为其代理人 ,以利于殖民地经济运作和政治统治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客观上实现了台湾教育的近代化。在建立殖民地教育体制的过程中 ,日据台湾当局采用近代西方体制 ,从教育系统及学制都采用西方近代化的模式 ,客观上为台湾近代新的教育制度全面确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 ,台湾教育的近代化亦始于日据时期  相似文献   

9.
陈创平 《文教资料》2011,(30):119-120
1885年10月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奉诏出任台湾巡抚。作为台湾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刘铭传在台湾推行洋务的优势所在,分析刘铭传在近代的洋务大潮中.在台湾推行影响深远的改革,奠定台湾近代化基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清廷首倡对太平军“合防”者辩向玉成“合防”,为“合数省兵力防堵太平军”之简称,乃清廷为对付太平军而提出的一种军事战略。关于其首倡者,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在《清季军事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社1971年版)中,认为此议乃咸丰十年(1860年)江南大营再溃后...  相似文献   

11.
一、鸦片战争在台湾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年6月,英国派军舰进占浙江定海,清廷急令沿海加紧防范。台湾兵备道姚莹和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协力抗英。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人。曾任台湾知县、噶玛兰通判,政绩良好,受到百  相似文献   

12.
(一)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处于落后的地位。因为中国是个传统农耕社会,经济上以手工业和个体农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封建专制与宗法制构成社会的基本结构,思想上以儒家经典主导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是难以进行近代化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轰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刚刚诞生,力量软弱。当时,清廷封建统治者和西方列强又都在阻挠中国顺利完成近代化的历史任务。所以,中国实现近代化,不得不经历漫长、曲折、艰难的历程。在内腐外侵的黑暗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从甲午战争开始到烟台换约,中国官员、士大夫和台湾士绅等各种势力就保台一事相继提出了各种挽救措施。反割台斗争是清廷各级官员与台湾士绅的共同行动,并非台湾绅民的孤立之举。由于诸官绅没有认清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过分倚重外援,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各项措施最终付于流水。因此,面对日本索割台湾的现实,台湾绅民成立台湾民主国,进行自主保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台湾的学校包括儒学、书院、义学、社学和书院等,这些学校虽然由于清廷对台政策的消极而影响到台湾的教育水平,但是毕竟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华化在台湾生根发芽,完成了两岸理念的整合,其影响是深远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容闳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留学生。他对中国社会近代化事业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对洋务运动的广泛参与。其主要成就有:一、购买新式机器;二、向清廷提出旨在改革时政、富国强民的“四项条陈”;三、筹划并实施的童赴美留学事业,以实现其“教育救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台湾有些人不断鼓吹“独立”,其理由之一就是:“台湾自来就一直被清廷列在荒外地区而备受忽略”,“马关条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边陲之忽视,弃置不顾……,中国已出卖台湾给强邻日本,”等等。然而,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本文拟就清政府之所以在《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清末,我国各城市的市政管理在内外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已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其中尤以处于天子脚下的北京城最为典型。随着近代管理机构的设立,清廷在北京市政管理的诸多领域和涉及范围内都颇有建树。虽然不免也留下了封建传统的印记,但总体上推动了北京城市近代化的革新和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中日近代留学教育作为两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从总体效果来讲,日本近代留学教育远远优于清廷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本文试从两国发展留学教育的背景、指导思想、实际措施等方面,对两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袁世凯内阁与清末国家政体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凯内阁是在清朝统治者处于20世纪初年内外交困的情形下出现的。统治者仿行宪政,欲谋国家政体的变革,力图继续其王朝的统治,终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立宪势力的日渐离心,清廷的努力归于失败。尽管如此,袁世凯内阁的出现,大清王朝的国家政体已开始逾越封建专制的樊篱,在政体近代化的艰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沈光文被誉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他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律诗与文赋传播到了台湾,对于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有着筚路蓝缕之功。在遭遇华夷突变之际,虽然寓居台湾,但作为明末遗民,沈光文一方面仍以诗文为武器,坚决表示不与清廷合作;另一方面却联合清人组织了对于台湾古典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台湾第一个诗社——东吟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沈光文文学风格及地位的阐述,本文则从遗民心态的角度,把存在于沈光文身上的矛盾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