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尾漂即实心尾漂,软尾漂即空心尾漂。经常听到钓友们关于硬尾漂和软尾漂灵敏与迟钝的议论。究竟是硬尾漂灵敏,还是软尾漂灵敏?是否只要是硬尾漂就比软尾漂灵敏;或者只要是软尾漂就比硬尾漂迟钝?造成灵敏与迟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钓具组合 钓竿宜用5.4米以内的硬调竿。竿短轻便,竿硬出鱼一气呵成,免惊窝鱼。钓线宜用直径0.2毫米的强力线。因河钓对象鱼虽主要是鲫鱼,但还要兼顾鲤鱼、青鱼等个大性猛之鱼,线太细有断线丢钩失鱼毁窝危险,线粗则隐蔽性不强和反应不灵敏影响上鱼。钓钩用伊势尼3-4号即可,不可过大,钩尖要利,钩条要细,以利中鱼。河钓宜用双钩,上下钩相距3-5厘米。铅坠宜用细保险丝,漂用小型流线形软尾风漂。半水调漂不加饵将漂调至平水,然后将保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台钓的普及和提高,台漂的“归零点”已成为部分钓友议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台漂的“归零点”有“放大”作用,给台漂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台漂的所谓“归零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如何寻找“归零点”:在台漂下面加铅皮至平水,  相似文献   

4.
用“吸引人注目”来形容漂尾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实际漂尾也确实是一支漂上最关键的地方。它不但是漂体动作的视屏,更重要的,漂尾还是整个一支漂性能好坏的核心!因为它是保持线组浮力平衡的调节部位。 漂尾有粗有细,有的上下粗细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坠子轻重适当,上坠子时要做三次调试。以五星漂为例,先看第三粒星漂平水时坠子是否悬于水中,且空鱼钩是否触到水底地面,是就合适;再看两个星漂入水时,坠子和空鱼钩是否都沉到水底地面上;接着看四个星漂入水时,坠子与空鱼钩是否都是悬于水中。经过这样三次调试,星漂、  相似文献   

6.
杨毅 《钓鱼》2010,(4):18-19
漂尾的长硬尾设计,可以赋予漂在运动过程中更大的信号搜索空间,同时长硬尾的设计也更影响到浮漂整体重心位置的上移。调低目的情况下,信号的幅度更明显。调高目时得到信号的强度会更多。软尾漂的软尾因为具有浮力,漂的整体重心位置更接近漂身的中段,因此翻身速度快、到位快。  相似文献   

7.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铨 《钓鱼》2013,(1):22-23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从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台钓”在钓鲫中,钓组的灵敏度倍受钓友的关注。选用钓组后的调试中,笔者对漂的本身进行了分析,发现先校出它本身的“灵敏点”后,再结合调目垂钓,其效果甚为理想。 校漂的“灵敏点”:将选用的孔雀翎漂,加上铅皮调至平水后,减下铅皮,使漂目全部露出水面。这时将减下的铅皮按同等重量分成与漂目数量相等的小块。先加上一小块时看漂在水中下降的只有一目,再加上一小块应该又下降一目,依次慢慢加上去就出现了同重量的一小块铅皮,使漂下降的不是一目,而是一目半至  相似文献   

10.
张铨 《中国钓鱼》2007,(3):67-68
调漂难吗?调漂调什么?调漂方法五花八门,有没有共同之处?在调漂中应用一点浮力知识,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调漂要调出两种"目"——调目和钓目。一、调目和钓目有什么不同大多数情况下,调目是在钓鱼之前,钩坠悬浮时漂尾显示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之后,钓鱼之时漂尾  相似文献   

11.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 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的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编者 一、材料和工具 1.漂身稍粗的木质立漂1支。 2.废底片1段,长度10厘米以上。 3.绿色、黄色、黑色油漆少量。最好是荧光漆。 4.502胶、强力万能胶或树脂胶。 5.直尺、刀片、钳子…  相似文献   

12.
沙英峰 《中国钓鱼》2006,(12):58-58
台钓漂种类繁多,按漂尾分有长尾、短尾、硬尾、软尾等;按漂脚分有竹脚、碳脚、钢脚和半钢脚等;按制作漂肚的材料分有巴尔杉木、孔雀翎、芦苇、软木及吹塑等。什么样的漂好呢?我请教并归纳了一些台钓高手们的意见,他们认为一支好使的台钓浮漂应该有以下几个优点:吃铅多(浮力大)、灵敏度高(反应快)、示标明显(漂尾彩节醒目)。  相似文献   

13.
很多钓友都认为硬尾漂比软尾漂灵敏。为什么灵敏呢?大家在认识上的分歧小小,争议比较多。我在垂钓中使用硬尾漂的时候不多,认识不深,但看了《中国钓鱼》杂志发表有关文章后,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与钓友们商榷。  相似文献   

14.
刘自治 《钓鱼》2009,(3):30-31
综观各类钓鱼书刊杂志上,有关手竿钓鱼提竿时机的文章似乎不多,而且各文中所讲的提竿时机都是不外乎那么几种。除了拉黑漂这种台钓浮漂及七星散漂共同的提竿信号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针对台钓漂的,即漂尾上升一或二目并停止不动时,也即钓二目时漂尾上升到露出三四目时即为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15.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姜超 《中国钓鱼》2005,(8):60-60
多钓友在挑选浮漂时,只是把浮漂滚动一下,如果不颤动的就是同心度好,属于好漂,反之就是次品,这样挑漂是十分片面的。挑选一支好的浮漂,首先要根据自己所钓鱼情,选择适合的漂型,最主要的是,仔细挑选漂身和漂尾的漆是否均匀,漂身漆有没有气泡,是否有裂纹,漂尾和漂脚的接口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最后再挑选浮漂的同心度。需要一提的是,独根、多片拼合的孔雀羽浮漂,还有软尾的浮漂,因其加工和自身的原因,很难达到笔直,在挑选这样的浮漂时,可以适当放低对同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来许多钓友在购买新款达摩漂时,会问到新款的漂尾怎么和以前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8.
过去有个说法:“漂尾的粗细是影响浮漂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其实这个立论只能适用于称重性灵敏度,若将其应用于下顿灵敏度就失之偏颇了。 前面我们就③式对下顿灵敏性的分析是泛论,并没有对浮漂给予任何限定,所说的“漂尾的粗细是影响下顿灵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漂尾对下顿灵敏度的影  相似文献   

19.
张铨 《钓鱼》2008,(23):22-23
读了《钓鱼》5月下期上的文章《量化调漂分析》之后,颇有感触,有两点意见需要说一说。 一、需要量化,需要公式,但是要注意科学性。 文风先生的《浮漂调校的量化分析》出发点是好的,可惜,所创造的公式有错误、不科学。其原因是作者不明白漂尾升降对浮力的影响,不明白调漂的量化必须抓住漂尾升降与浮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巧用夜光棒     
经常用手竿夜钓的朋友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套在立漂漂尾上的夜光棒在清晨曙光初现到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