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领巾月报     
2003年9月10日出版《小雪花》编辑部主办小雪人提示 9月份,秋高气爽瓜果梨桃竞相上市,食用之前千万要记得清洗干净!新学期,新气象,努力学习,别停在起跑线后当观众呀!精彩月历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至3小时。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月刊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任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自第2卷(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精彩的化装表演会 我们鸡西市和平小学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既有意义又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装表演会。这可…  相似文献   

2.
益阳文坛新锐裴建平以短篇个说《黑狼和黑粮们的童话》在《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第11期“亮相”,并获小说处女作征文奖以后,他的创作便进入了一个旺盛期,近年来发表小说20余篇,主要有《走向成熟》(《湖南文学》1989第11期》)、《雪夜咖啡重》(《湖南文学》1990年第7溯)  相似文献   

3.
校园散文《有月亮的晚上》,载1999年第1期《人民教育》杂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她。通篇流溢着“我”对山村、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我”体味出山村的美、孩子们的美;而又正是因为山村和孩子们的美,加浓了“我”对山村和孩子们的挚爱与深情。文章中的“我?..  相似文献   

4.
苏修《青年近卫军》杂志在一九七一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一部描写苏修边防军生活的长篇小说《妈妈,你放心吧!》,作者诺尔达·顿巴泽是该杂志的编委之一。作品出笼以后,不断受到苏修的吹捧,并拍成电影。苏修《红星报》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一篇叫做《树立爱国主义》的文章中,十分赞赏小说中所表现的青年士兵忠于苏修统治集团的思想。一九七三年四月在巴统召开的第二次全苏边防军文学会议上,苏修边防军政治部主任列日别科夫也把《妈妈,你放心吧!》作为优秀的“边防军文学”作品特别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施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199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1号、第2号、第3号)令又分别颁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这是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奖励机制”精神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大青年史学社:接到六月二十六日来信,知《青年史学》杂志将举办50期纪念活动,特书此祝贺!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把杂志办得更出色!多年来承寄赠贵刊,十分感激,无以为报。我在大学(光华)最后一年(1939)也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办了一个杂志,名为《文哲》(注)。我在该刊第一卷第八期发表一篇不像样的小文:《历史理论引论》,事先送给吕思勉(诚之)老师审阅,他看后认真地写了两段“案语”,非常精辟,对我做学问大有帮助。现在把这篇“案语”抄录给你们。吕老师是大史学家,如果编辑部同意,不妨把这短短的五百字的“…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8日创刊的《城市画报》是从有着41年历史的《广东画报》改版而来,改版后的创刊号把《城市画报》定位成一个资讯类的杂志,口号是“带给你一个全资讯的广州”。这与之前的《广东画报》有着不一般的宗旨。而在第4期以后,其宗旨便改为“新生活的传播者”,这句话用小字在杂志封面上隆重亮相,成为杂志logo的组成部分;而过了一段时间,这句话又改为“新生活的引领者”,颇有  相似文献   

8.
王永林,1999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为杭州歌舞团演员。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表演铜奖获得者。2003年白俄罗斯第16届国际现代舞比赛金奖得主。2004年,出演杭州歌舞团大型原创舞剧《玉鸟》“玄”的角色,获得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并被评选为杭州市青年英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定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时,而对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予以忽视,实际上。《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在人员和思想上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它对于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群体的形成及其政治和文化取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为新文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陆小娅 《科技文萃》2001,(11):178-179
满头银发的谢昌逵先生曾是中国青年报的创办者之一,也是80年代青年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创办《青年研究》、《婚姻与家庭》杂志,写过不少论文.尽管离休多年,仍以极大的热忱关注着青年的发展,不断思考与探索青年成长的问题.最近,《近代青年研究》杂志以头条的位置发表了谢老的一篇长文《当代青年的新“文凭”:认识你自己》.在这篇文章中,谢老阐述了自我意识在青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称自我意识是一张“新文凭”,青年走上社会、拓展人生,非常需要这张“文凭”.记者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遂采访了谢老.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2012年第3期载卞嘉的《再咬“春晚”感言》一文,让人历史地了解了《咬文嚼字》杂志与“春晚”的密切合作关系,其第四段说道: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生物学教学》既能联系教学实际,又能带来前沿的科研动态.在广大生物教师中颇有影响。不少教师不仅每期必看,而且认真地作笔记,以此不断充实自己。然而.近日个别撰稿者却试图“走捷径”,在大力宣传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提倡加强科学道德的今天,干出一稿多投或抄袭他人著作的事来,造成很坏的影响。如贵刊1996年第11期有二篇文章与《生物学通报》同期刊出,这是典型的一稿多投。更有甚者,1996年第12期有一“作者”.简单地从一本书上摘抄几段文字加以拼凑,从而成了自己的“论文”‘不仅遣词造句相近,而且还拼出了严重…  相似文献   

13.
教坛新秀     
郭玲玲●人生简历:1970年生,1992年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于都县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1999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班主任”,2000年被评为赣州市“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特色:在阅读教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确立了高年级阅读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练就能力。●教学业绩:在《小学语文报》组织的全国第三届小学生作文大赛和和第三届小学生基础知识大赛中均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的学生有15人获国家、省级…  相似文献   

14.
冬去春来,物转星移,已是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了。“五四”年年讲,今年又该讲些什么,使当代青年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一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文化运动。爱国运动爆发在1919年,而文化运动在“五四”前四年,即1915年,就以《青年》(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而兴起了。当时的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青年》杂志的创办人陈独秀,是以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模式的,他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完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法国启蒙运动的路程。《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国内一些著  相似文献   

15.
投稿与联盟     
最近总是谈投稿与什么的话题,为什么?就是感觉问题的严重,总希望杂志能形成类似联盟的组织,哪怕是个民间性质的联盟也行,共同约定一些章程,以约束那些敢于冒犯约定的投稿行为。现在终于有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一稿多投”的公告》(刊本期第72页)。  相似文献   

16.
王得后 《中学教育》2005,(10):40-42
2005年是《新青年》杂志创刊九十周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第二年1月改名《新青年》,年底迁到北京。1922年休刊,生命不过短短的7年,真是英年早逝,呜乎哀哉。但它当时曾经名动中国,得到青年的热烈赞同;也遭到“八面非难”,主编陈独秀不得不在1919年1月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这种非难,今天依旧不绝于耳。甚至加以引发“革”浩劫,割断民族传统的天大罪名。但纪念它的也大有人在。而我,觉得实在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7.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中,成就突出的是鲁迅———一个勇猛顽强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宗法礼教制度,痛斥了一切所谓“仁义道德”旧礼教旧教条“吃人”的血腥本质。它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号召人们奋起打倒“吃人”的旧礼教。之后,1919年4、5月间,鲁迅又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乙己》和《药》两篇小说。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对深受封…  相似文献   

18.
1999年第6期《随笔》杂志发表了袁晞先生的《朝鲜战争真相》。他根据一些“美国和其西方盟国的解密档案”和“客观的外国史家”的观点,认为朝鲜战争是“突发事件”;抗美援朝并不是“迫在眼睫”;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造成“消极影响”。我们并不同意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试析许成人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打出“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开展了以反对封建思想文化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  相似文献   

20.
学术殿堂是块圣洁的领地,做学问、搞研究是令人神往的工作。然而,曾几何时,诚信危机弥漫学术领域,剽窃幽灵徘徊大学校园,失信现象屡见于报端。如北京大学著名青年学者王铭铭剽窃事件:他所著《想象的异邦》一书共32万余字,其中有10万多字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抄自他与别人在1987年翻译的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所著的《当代人类学》;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所带的几个博士生所写的博士论文,都被人揭发有抄袭之嫌——这是名人的剽窃。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