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校园网的建设在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及学校的积极参与下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园信息化建设也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提高人才素质,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喜人局面。一、领导重视,夯实基础,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北安市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推进“两基”复检工作为契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软硬件的配备,使北安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市区学校先后通过自筹资金、借贷、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 面向 21世纪,各学校要尽快推进电脑信息技术教学,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和,提高教学水平 ,这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步骤,21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并通过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  相似文献   

6.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达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理论入手,试图探讨21世纪外语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理论依据。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我国的外语教学从内容到方法,从组织形式到对象范围,都面临着重新考虑和定位的问题。没有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外语教育,没有大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涌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作者认为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大好时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积极推进外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6):13-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技能要求:教师工作本身及对学生的引领都需要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引导我们教师思考:"互联网+教育"将如何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9.
以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讯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面临的教育改革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但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 a t i o n a l Superhighwe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我国自2001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以及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教育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教育显现出新的特征.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有力推进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讯技术等为代表的现 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 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大趋势之一。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面临的教育改革的任 务也不尽相同,但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举措值得我国 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人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14.
首先,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我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将从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层面全面推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另外,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这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的实施者和教育变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如何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这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世界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化教育的定义有多种,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简言之,即: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早期的信息化教育几乎等同于计算机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入中小学。1997年国家教委确定数百所中小学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探索信息化教育。进入21世纪,全国中小学一方面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装备,一方面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7.
尚平 《学周刊C版》2011,(8):202-202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新视点,同时也是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应如何有效应用?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此我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已经定为学生的必修课.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教师时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改革创新的局面.顺应时势的发展,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档案管理,才是高校档案管理正确的发展道路.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档案的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也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的困难,如何统筹高校资源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全面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对于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在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念上的误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