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民政策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从本世纪初开始,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长达40年之久。其间大致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为了造成大和民族人口的绝对优势,达到其永远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推行“武装移民”政策,并于1936年将其确立为日本的重要国策。在移民侵略政策下,来到中国东北的10万日本“青少年义勇军”全部加入了日军的作战部队,沦为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一、开头的话 距今四十八年前,日本将中国东北这块土地,变成了事实上的殖民地。在“王道乐土、五族协和”名义下,日本的种种野蛮行径,给现在生活在中国东北土地上的人们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身为日本人,即使是在战后十年才出生的我,也深感歉疚。 那个“满洲帝国”,是由始于1931年9月柳条湖事件的“满洲事变”之后,日本军队以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将其从中国分割出来并使这“独立”开始的。这是对一个拥有主权国家明白无误的侵略。这一点,我身为教师,必须向学生们讲清楚。当然要追究政府、军部的责任,但我们认为不能止于此。在本文中,想探讨一下,在教学中对于以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作为侵略工具的20多万“满洲农业移民”及其他非武装日本人开始了无秩序的大逃亡经历。他们当中的很多妇女和儿童因受到中国东北当地民众的救助而得以活命。人数众多的儿童被中国民众救助后,有的顺利回国,有的留在当地融入中国家庭及社会,被称为“中国残留孤儿”。本文通过亲历者的口述,还原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众对日本儿童救助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是由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而所扶植的对象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会选择溥仪作为他们在东北的代理人,溥仪又为什么甘愿到东北去当傀儡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人选择溥仪作为其在东北的代理人的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政策,在192 7年6月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就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 1年,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日本移民侵略中国东北,虽说是其既定国策,但其间某些人物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东宫铁男就是这样的人物。1932年6月,东宫向关东军司令部提出"吉林屯垦基干队编成意见书",提出在吉东10县,以日本在乡军人为基干,组建吉林"屯垦军",代替关东军维持治安,从而拉开了武装移民侵略的帷幕。1934年9月将14名日本青少年送入三江区域的饶河,开启了"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这一新的移民形式。之后,又鼓吹"家庭移民"和青年女子移民,以解移民的后顾之忧。一系列移民侵略计划不但使中国东北民众失去土地、家园甚至生命,日本移民命运也同样悲惨。  相似文献   

7.
赵朗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5):120-12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9.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在此后迅速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的操纵下,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统制掠夺的重点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基础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严厉统制下,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东北人民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东北是沙皇俄国垂涎已久的,沙俄虽然已经把东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它的野心并未得到完全的满足。当清政府穷于应付八国联军时,沙俄乘机派大军入侵东北,妄图把东北变为“黄俄罗斯”。在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地区时,东北的义和团也蓬勃兴起,沙俄政府认为这是侵占东北的天赐良机。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公开叫嚷:“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一向主张用“和平”方式侵略东北的财政大臣维特也凶相毕露,认为如果在东北有  相似文献   

11.
“不干涉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美、英、法帝国主义者以“不干涉”或“中立”为名,纵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肆意进行侵略而他们从中取利的政策。例如九一八事变质,美国政府一方面宣称它“不承认”日本独占中国东北为“合法”,同时又宣称“美国絲毫无意干沙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之权利”,实际上它是以牺牲中国的东北来换取日本承认美国在华  相似文献   

12.
向中国东北移民是 2 0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时 4 0年 ,约移民 32万。为了给移民提供所谓的“生存”基础和条件 ,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疯狂的土地掠夺 ,多数移民成为食利地主。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夺的险恶目的是改变中国东北的民族构成和土地占有关系 ,最终使中国东北日本化。  相似文献   

13.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便确立了吞灭中国的计划,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更是将此计划定为国策。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长达十四年之久,在这场持久的侵华战争中,日本灭亡全中国的既定国策始终未变,而仅仅是在侵华的指导思想、具体政策上作了调整,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1931年日本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为了变东北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日本把移民侵略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是日本移民侵略的重点地区,移民侵略使日本的殖民统治直接深入到广大农村,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王瑞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23-124
一、“移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初期移民 ”的实况不同 日本在中国东北通过移民从事侵略活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光绪18 年(1892年)即有日商三井物产进入营口专营贸易.日俄战争时,孔经纬先生提到“日人随军队来东北者雾合云集,以逐蝇头之利,所聚愈众.和局既定,俄军北徙,日兵亦渐次东归 ,而营业小民遍布城市,流滞不复去,”这些流滞不去的日本人,可以说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早期移民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读词句     
满洲开拓团:日本满洲开拓团向中国移民始于1905年,包括农业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政治移民、文化移民等。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共33万多人。201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在中日友好园林内为满洲开拓团逝者立碑,遭到网民斥责。  相似文献   

17.
“满洲”一词频现于夏目漱石《满韩漫游》一作。然而该词系满族旧称,中国罕见用作地名。日本人以之呼中国东北,意将“满洲”与“支那”并论,割裂东北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满洲”“成为”中日共争之地,殖民“满洲”成了同汉族“闯关东”一样的“开拓”,“文明程度”远超中国的日本有了做“满洲之主”的正当理由。夏目漱石沿用“满洲”一词,不经意间接受了该词背后的殖民逻辑。《满韩漫游》中便出现了“满洲”与“支那”并立、中日对比、“满洲”的主人意识等殖民思想要素。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略东北后,对生活在东北的朝鲜移民采取“统制”与“安定”政策,朝鲜总督府通过“满铁”代理机构“东亚劝业株式会社”(东劝),资助建立了5个“安全农村”。“安全农村”表面上看是为“保护”和“救济”九一八事变后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及受水灾影响的朝鲜难民而设的“救助机构”,但实际上,日伪当局设立“安全农村”的险恶用心是为了严格控制朝鲜移民,对其实施集中统治,防范朝鲜农民投身反满抗日运动,同时达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目的。朝鲜移民“安全农村”被日伪当局作为殖民统治的“范本”,广泛推广到各“集团部落”中,是日本殖民统制东北农村的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表面上,满铁的设立是为开展铁路经营活动,掠夺东北物资,但实际却远非如此。事实上,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在整个侵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国策会社”它所带有的政治色彩是浓重的,而绝非一般的单纯的殖民机构。本文拟通过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政治活动,对其职能和性质加以深刻剖析,以再现日本侵华之史实,并以此警谕后人。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形式多种多样,移民侵略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在东北移民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近十年来在关于日本移民政策、移民数量、遗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需要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