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从小便形成理性看待的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这一能力与习惯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尤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理性痕迹更为明显。他的小说由于理性思维的深度参与,往往取材宏大、深广。理性思维模式同时也使得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奉行“主题先行”模式,并且在小说的结构模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描写等方面也突出了强烈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具体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创作状态。其中感性和理性因素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件艺术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家进行理性和感性因素的辩证统一。但是在不同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家创作的不同时期,理性和感性因素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又衍生出理智型、情感型、灵感型的创作类型。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对艺术美感作静态分析,即只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那么对艺术审美心理的研究,则是艺术美感心理论的主要内容。茅盾艺术美感心理论研究了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各种心理形式,认为美感就是这诸种心理形式的综合。在这些心理形式中,茅盾谈得最多的还是情(情感)和理(思维等理性内容)。他认为,艺术美感,从创作心理看,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所涉及到的思维问题更多的是感性的。感性思维主要凭借对事物的具体感觉、印象、表象来进行的,与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理性思维有很大的区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细节我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在创作中我们还必须将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成果“物化”为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即符合个别——一般——个别的艺术思维规律。我们要注意艺术思维中的个别形象,因为它已被“心灵化”了而不同于当初的形象了,这个“个别”本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般都认为茅盾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深刻的社会剖析。茅盾往往是“先以一个社会科学的命题”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总是带有鲜明的政治动机和理论意图。他把小说艺术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观点去观察、剖析各种社会关系、人生世相,采取全景式的写法以展示社会全貌。跟其他现代作品相比,茅盾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一种自觉的深沉的理性精神。毫无疑问,这些认识都是很正确,甚至可以说是很深刻的。但是熟悉茅盾小说文本的人,特别是那些艺术感觉敏锐的读者却并不满足这些结论。人们隐约感到这些结论与茅盾小说创作本身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它并不能涵盖人们对茅盾小说创作的整体感受。人们不禁想到,这些权威性的结论似乎还缺少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试论舞蹈的感性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整个人类生命状态的浓缩。舞蹈以感性为主导,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舞蹈作品一定要有理论模式的支持,然而目前很多学舞者、跳舞者、观舞者,尤其是教舞者却只强调舞蹈艺术的感性层面,而忽视了它的理性层面,这是对舞蹈的曲解和贬渎。本文拟从舞蹈的表演、创作、教学三个方面,来对感性与理性在舞蹈中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强调舞蹈的感性与理性必须协调统一,才能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语感的本质时,曾流行一种说法:“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长期以来,这。一说法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然而,语感中的“感性”是指什么,“理性”又是指什么,“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下面,笔者将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以澄清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9.
鲁迅、茅盾的小说创作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精神凝聚了一个时代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使命感的作家必然要加以关注。但作家对时代精神的理解须与感性直观的经验结合在一起。鲁迅基于感性的经验形成了对启蒙主义时代精神的理解,并通过创作加以折射,他的小说既具思想穿透性,又有艺术感染力。而茅盾的《子夜》等小说体现了革命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左翼文学的高峰。他用革命的理性规范作品的主颞和人物.隐去了自我.写得比鲁迅正确.但在艺术性上存在一些缺憾。  相似文献   

10.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习基础。思维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的。它们齐头并进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有进步、有发展。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感性思维,却忽视了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许志强 《文教资料》2006,(17):70-71
建筑专业美术教育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感性思维是丰富个人感受力和创造力的训练,理性思维是逻辑性对造型内在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陈新 《学周刊C版》2024,(6):140-142
理性思维一般指的是学生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一种思维。相比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更加注重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高中生物教学中秉承理性思维培养方向,更能体现生物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要求。作为一门理科,生物学科需要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参与下去学习和理解。文章基于理性思维概念以及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等内容,对理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阐释,希望进一步明确理性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激情与矛盾:丁玲创作的思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作品饱含着激情和矛盾。她创作的思维特点交织在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之中,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满带情感的经验型思维,二是求新与生活积累的矛盾,三是政治意识与审美个性的矛盾。这些都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探讨丁玲创作的思维特点,对正确理解丁玲及其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理性思维的细胞、起点,是更高级的思维形式,诸如判断、推理等的基础,在理性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概念所反映的这类事物和别类事物在思想上区分开来,例如,懂得了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使用价值,就能从思维中把二者区分开来。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感性直观的局限,真正从理性的高度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概括同类事物的共性。如掌握了“国家”这一概念,就能懂得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概念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成果的凝结,又是获得新的认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历史发展中,从历史文献和古代神话中摘取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成功者,而茅盾则是学习鲁迅先生这一手法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一方面论述了茅盾继承了鲁迅历史小说创作的传统,丰富了自己的小说创作,另一方面又论述了茅盾对鲁迅历史小说创作的手法进行了创新,通过这种“微观比较”,从而寻找出了他们历史小说创作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使我们既看到鲁迅、茅盾历史小说创作的总体面貌,又使我们看到他们创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从而对当代读者有所稗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一 情与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 情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一种融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圆融或中庸。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情理就是指教学时关注感性与理性。关注感性就是要重视教学的情感因素和学习的直觉感悟,关注理性是指教学中要有理性思维的参与.要有思辨色彩的闪耀,要能穿透文本的表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果可以说鲁迅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话,那么茅盾,则主要体现为一种基于求异基础之上的整体与宏观发散性。我们看到,茅盾所选择的批评对象,特别丰富广阔。在他的文学批评领域里,既有整个文学流向的宏观把握,又有具体的作品论评;既有文学流派社团评论,又有研究创作主体的作家论;既有对文学史的描述与展呈,又有文学问题的论争和研讨……。在这样的批评系统里,即便微观的研究,也往往出之以宏观的把握和总体的扫瞄,因而可以说,茅盾的批评思维所努力追求的,是对象的全面、广阔和无限,着意寻索的,是现实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审美功利更加突出地生成于感性愉悦和理性超越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是在悖论式的复杂性中开展的,但是,这种复杂性往往被忽视。要么运用理性话语对感性愉悦进行否定,漠视大众审美感性愉悦的合法性,这种精英式的话语依然举足轻重,审美接受者在享受感性愉悦切近性的同时,却没有可利用的话语资源对感性愉悦进行合法性确认;要么放弃理性超越的功能,对感性愉悦进行民粹式的肯定,没有看到或有意忽视感性愉悦的沉沦性。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既肯定大众审美感性愉悦的合法性,又对感性愉悦过度可能产生的沉沦性保持警惕;既对理性的压抑特质保持清醒,又寻求理性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鲁迅认为俄国近代文学是中国作家的“导师和朋友”。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常常可以发现他们与某个俄国作家的某种联系。有的表现为对某个俄国作家的偏爱,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艺术上接近之。如巴金选择了屠格涅夫,而茅盾则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茅盾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时,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直到晚年他还明确地说:“我更喜欢托尔斯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作品、艺术经验等次数之多,也是罕见的。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茅盾创作和托尔斯泰创作的联系: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共同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茅盾在艺术上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托尔斯泰的经验的?茅盾在接受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时表现出一些什么特色?在这里有没有表现出茅盾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感性怀抱的主体诉求、价值理念、社会理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用理性把握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状态;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憾和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来看,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理性思维;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社会理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建构和谐社会应该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