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悄然离开;或兴之所止,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分钟“加时课”。因而,很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生物学教学研究一下结课艺术。  相似文献   

2.
古人写文章注重“文首”,也很讲究设计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结尾 ,形象地称之为“豹尾”.理科教学除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外 ,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 (以下简称“结课”)的设计 ,做到善始善终 ,而不要“其头也勃 ,其收也赢”,虎头蛇尾 ,草草收场 .结课的好坏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 ,强调重点 ;或留下悬念 ,引人遐想 ;或含蓄深远 ,回味无穷 ;或新旧联系 ,铺路搭桥等 ,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 .但青年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 ,或听到铃声 ,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然后下课 ,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后悄然离开 ,或兴之所至 ,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 ,能一节课后再上满 1 0分钟“加时课”.因而 ,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结课的艺术 .把“结课”上升到一个艺术的高度去重视去研究 ,首先应明确它的重要作用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其重要作用主要有 :( 1 )梳理知识 ,突出重点 ,总结规律 ,画成点睛 ;( 2 )开阔视野 ,激活思维 ,启迪智慧 ;( 3)留下悬念 ,诱发兴趣 ,鼓励创造 .好的“...  相似文献   

3.
谈结课艺术     
结果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  相似文献   

4.
肖立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19-21
常言道:“凡事开头难”,一堂物理深课题的引入显然是卜分重要的。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不少老师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然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后悄然离开,或兴致所至,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min“加时课”,以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06,(5):24-24
也许,铃声是教育关注生命状态的最原始工具,我不知道孔子时代是否发明了铃声来提示上课或下课,也不知道夸美纽斯在发明“班级授课”制时,是否第一个用铃声来界定一段相对的教学时空,可以肯定的是,现今的教师是伴随铃声的节奏或开课,或结课。  相似文献   

6.
肖立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9):19-21
常言道:“凡事开头难”,一堂物理课课题的引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不少老师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然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后悄然离开,或兴致所至,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min“加时课”,以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结尾,费时少,收效大。好的课堂结尾可以使学生对整堂课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可以使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教学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一堂课若能做到“虎头一驼峰一豹尾”,即由精彩夺目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最好不过了。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不是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应增强对教学结课的设计意识。不断提高结课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也许,铃声是教育关注生命状态的最原始工具。我不知道孔子时代是否发明了铃声来提示上课或下课,也不知道夸美纽斯在发明“班级授课”制时,是否第一个用铃声来界定一段相对的教学时空,可以肯定的是,现今的教师是伴随铃声的节奏或开课,或结课。铃声是再平常不过的,对于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始课导入却忽视结课设计。其结课形式往往千篇一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内容,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看还有什么疑问?”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的结课方式会导致“人走茶凉,课断思亦止”的后果,很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导入、过程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导入和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结课却无足轻重。其实,数学课堂既要讲究“凤头式”的开头,更需“豹尾式”的结课。结课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周智 《教学月刊》2011,(6):47-49
笔者发现,长期以来,“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教学实践,但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却为数不多。我们知道,“结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后所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并加深理解,留下难忘的记忆;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点,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将新学内容有序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好的“结课”能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予以强调和提醒,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好的“结课”能适时扩展、延伸教学知识,通过设置悬念,使“结课”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结课”能对学生先前的课堂学习表现实施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和补充;好的“结课”能使本节课的总结与导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相映,更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结课”是构成“课”的基本部分,与其它教学环节一样重要。师范类高校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时应讲一些艺术的“结课”,并指出一些不够理想的“结课”方式。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14.
看了《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管理版第5期“教学科研·争鸣”刊发的姜鸿彬和王生兵的《请别再拖课了》一文后,感触颇深。由此,我想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存在的另外一种司空见惯的而又不可取的“拖课”现象:上课铃声已经落了,一些教师才急匆匆地拿着教本、提着教具从办公室往教室赶……这样,原来规定的40(45)分钟教学时间就在无形中被教师“拖”(提前支取)了1分钟左右,其教学情境和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根据教学实践、教育原理以及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应该提倡教师进行“提前候课”。“提前候课”也就是要求教师至少提前1分钟到教室等候…  相似文献   

15.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节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优秀老师们都很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强调了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另一著名特级老师斯霞的教学.也是非常讲求教学艺术节奏的.她“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都表现了优秀教师对教学艺术节奏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一次大型观摩课上,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讲课,课堂上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很投入。由于老师诱导有方,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老师预设的一个个问题。最后老师同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齐答:“没有”,这时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评课时,与会的领导与专家同行都十分赞叹特级教师观摩课上精湛的教学艺术,评价十分高。最后只有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表示异议,他说:“如果一节课上完,学生什么问题也没有,那么这节课本身就存在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授课教师从教室外面碎步而入,此时此刻,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页……”教师从容说道。教师依教案而授,语言精炼,教态从容,教学思路清晰,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写工整,条理清晰。整整45分钟,师生就在“讲课记笔记”中熬过。  相似文献   

18.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谈谈数学教学的导课和结课艺术。 一、导课艺术 “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是实现教学整体艺术  相似文献   

19.
陆海燕 《广西教育》2011,(10):42-42
如果把一堂数学课比做一首歌,为了使这首歌更动听,不仅应有动人的序曲、动听的主旋律,还应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尾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在课尾几分钟注意力最不易集中,要追求高效的课堂,结课很重要。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努力设计“余音绕梁”的结课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编辑视点:结课是教学活动的终结阶段,着力点是"结",即"完成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总结性活动,决定着课堂教学阶段性目标的最后达成,并引起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目标和非目标指向。结课是与开课相对应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梳理、巩固的功能,在一堂课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提出问题,引发新趣;或留下悬念,让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或音乐诗歌,再掀高潮……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致力于对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特别是结课形式的美化进行探究。我们旗帜鲜明地倡导具有美学意义的结课形式,提倡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声、色、线条、动画效果以及教师特长发挥,增强结课的美,但要注意摈除实践中的弊端,如结课偏离目标指向、忽略对已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巩固、为求新奇不计教学成本、缺乏人文关怀、只有教师的表演而无学生的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