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HigherEducation,又译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指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而是强调使更多的民众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可能,强调高等教育不应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品。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选择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罗理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否达到15%来衡量其是否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针对其可能带来的“理论误导”,根据“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形式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概念和目标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选择研究提出一个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当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启动之后,我们在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同时,还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大众化过程的特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化发展一样,存在着“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之别。“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之间在时间(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隔30余年)、国情、高等教育制度与传统上的差异,决定了“后发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具有一些与“先发国家”不同的新的特点。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政府为达成这一目标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并导引着大众化进程,这是“后发国家…  相似文献   

4.
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必须把握该理论的“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同步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国别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形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能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在解释高等教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然而,当我们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检视大众化理论的预测功能时,发现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其中有大众化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问题,也有我们对大众化理论误读的原因,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十分有必要重新解构大众化理论,回到大众化理论的原点,梳理其发展与修正历程,解析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本质,剖析理论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的误解与误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观照中重构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图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但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与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矛盾的财政策略,提出了加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扩大助学贷款规模、资助民办高等教育等战略措施及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西方高等教育:"自然"的大众化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自然”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同样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自然”与“不自然”各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建立起一整套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必然要求“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对精英教育应赋予新的内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精英教育”不仅存在,而且必将进一步引起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大众化前和大众化后的“精英教育”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英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前、后两种“精英教育”在概念上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建议用“高等精英教育”代替“精英教育”,并给“高等精英教育”这个概念下了定义。  相似文献   

11.
“速胜论”式的大发展与“渐进论”式的适度发展均秒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高等教育质量观和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国情量力而行,适“度”的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最发达和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有许多经验可资我们借鉴。当前,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必须在功能上由“选拔”转向“选择”,在内容上应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进一步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对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永 《天津教育》2004,(4):9-11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厘清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认识上尚存在一些误区:将“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对立起来;用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来衡量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大众化教育就不应出现淘汰;高等教育到学生毕业止教育过程即告结束,大学不必为其“产品”接受方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些均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的强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WTO的机遇与挑战等等,对于河南“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和解决这些潜在问题,对于局部省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发达地区纷纷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目前,北京、上海等市均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江苏自2000年起在各省当中率先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在校大学生人数占18-22岁适龄青年总数的15%)以后,现正朝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阶段发展。其他省区也相继制定了性质类似、指标不一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至于如何才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记得曾有人主张要“九轮并转”,即普通高校扩招、扶持民办高校、开办网络大学、中外联合办学以及大量招收“五大生”等。就途径或手段而论,“九管齐下”,可谓足矣。本文谨…  相似文献   

17.
邹凤羽 《继续教育》2005,19(5):33-34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个地区、国家的高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已进入大众化阶段,8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一批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进入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作全方位的改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在“量”变的同时也有了“质”的变化,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指向“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在培养少数“学术精英”的同时.也要为广大职业领域输送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百色地区由于地处祖国南疆,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滞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及全国全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解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要确立发展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同时要真正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市场机制,用“市场力”来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约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