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保 《钓鱼》2004,(16):16-16
作者从力学理论观点去分析动态中的遛鱼方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所述的一些基本道理,对提高遛鱼技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张兰舸 《钓鱼》2005,(9):32-32
不知哪位钓鱼高手最先发明和使用“8”字遛鱼法,不能理解的是有的钓鱼刊物也为其拍手叫好。其实这是一种误导,在实践中看根本不适用。  相似文献   

3.
甯夕雨 《钓鱼》2005,(9):30-31
要想遛鱼成功,应具备两个条件:良好的心理因素和有利的客观条件。心理素质好,能抑制住过于兴奋的情绪,急中生智地想出各种对策,能充分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擒获中钩的大鱼。什么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镇静。什么是有利的客观条件?竿的弹性,线的韧性,遛鱼的地势空间等。  相似文献   

4.
杨武昌 《钓鱼》2005,(4):30-30
一日垂钓时,见两位钓友为遐鱼时是否遐“8”字争论不休。一说遐“8”字,不科学,花架子一说遐“8”字确实有效,是将鱼遐疲惫的好办法,现将其争论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傅常奇 《钓鱼》2005,(7):29-29
读了2005年《钓鱼》杂志第4期“8”字遛鱼法的文章,很受启发。这种“8”字遛鱼法,在我多年的垂钓中曾多次使用,实践证明此遛鱼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靖 《中国钓鱼》2001,(11):24-24
古语云:“如鱼得水。”此言证明了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只有鱼儿借助于水才能生存,才能畅游和繁殖,本人对“呛水”一说持绝对的否定态度,此举为画蛇添足是也。 要说明为何持否定态度,让我们先从鱼儿在水中的呼吸说起。鱼的呼吸器官主要是由嘴、口腔、鳃叶及鳃叶上的血管组成。鱼儿在其鳃上能分泌一种黏液,并黏附于鳃叶上,鱼儿在水中呼吸时,先由嘴把水吸入口腔,当水流  相似文献   

7.
杜向东 《钓鱼》2005,(18):34-35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学到黄适之大师在手竿钓混养鱼时遇上大鱼的一个遛鱼奇招——“如果鱼的力量很大,实在抬不起竿时,这时可以反腕将竿倒插八水里,同时尽量将竿子往回拉,这会起到竿和鱼能保持角度的作用”此后我便将此法取名为竿倒插遛鱼法,以待钓中一试。在后来的钓鱼中,先后四次遇到抬不起竿的情况,眼看竿线将直,及时使用“竿倒插遛鱼法”,除次断线,其它三次均化解了鱼的冲力。我为此遛鱼奇招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8.
遛鱼游击战     
赵玉堂 《垂钓》2002,2(12):17-20
从大鱼上钩到出水入护,每一环节无不充斥着人与鱼斗智斗勇的无穷乐趣。我积40余年的垂钓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运用游击战术遛鱼的玩法,觉得很过瘾?遛鱼游击战术总的战略原则是“鱼驻我扰,鱼进我退,鱼突我放,鱼疲我擒”16字方针。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遛鱼     
铃响惊仙梦,疾行冷水前。  相似文献   

10.
浅论遛鱼     
王书生 《钓鱼》2005,(8):26-26
如何遛鱼?笔者认为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什么方法的问题。因为地势、钓法、时段都对遛鱼有着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再说遛鱼     
李学成 《钓鱼》2005,(8):26-26
遛鱼没有固定的模式,更谈不上8字遛鱼,要根据鱼情、水情、和钓具装备来决定遛鱼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善变的技巧,就可以减少跑鱼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遛鱼四忌     
王志保 《钓鱼》2006,(17):25-25
钓上大鱼,遛鱼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鱼在水中,行动敏捷自如,冲击力量很大,而人站在岸上,行动难免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与限制,操作稍有不当,就会断线跑鱼。虽然钓组具备一定泄力功能,但再好的钓组,其泄力功能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我认为,遛大鱼切不可犯以下四  相似文献   

13.
李学成 《垂钓》2005,5(6):24-24
鱼遛透了,想让它顺利上岸,自然少不了抄网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张宝泉 《垂钓》2010,(6):48-50
钓鱼人大多都经历过断竿的苦恼,尤其是在遛大鱼过程中突然听见那声脆响,眼看即将到手的猎物随之消失在水中,那一刻别提有多揪心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鱼竿断裂呢?  相似文献   

15.
遛鱼的技巧     
徐锐 《中国钓鱼》2021,(3):46-47
遛鱼,是垂钓中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每个钓手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掌握一些遛鱼的技巧大有必要。有人说遛鱼就是耐性加技术,此言不谬。  相似文献   

16.
飞雪轩主 《钓鱼》2005,(24):51-51
刚开始船钓的时候,以为钓组上绑的钩子越多,钓上来的鱼也就越多,于是一根线上少则绑五六个,多则七八个钩。直到和大刘前辈在河口钓鱼时才让我大开眼界,此君只用一根竿一个钩居然钓了三十斤,名列全船第一。看着他一条接一条地上鱼,而我把时间都花在绑钩、整理钓组上了.七八个钩子能不乱吗?  相似文献   

17.
甯夕雨 《钓鱼》2005,(8):29-29
在遛鱼中,大鱼带线朝正前方逃遁,自己却提竿向后方强拉硬拽。初学钓鱼者,就是这样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这种错误作法。这种操作方法常常容易造成“拔河”现象,不能有效地发挥竿的弹性。在竿、线、钩,三者中最薄弱的环节一般是线,而拔河的结局是断线。当鱼朝正前方深水逃窜的力量越来越大时,钓者却不遗余力地硬往后拽,人和鱼正好从两个相反方向地使力,竿线所承受的拉力成数倍增长,不是断线就是竿前端二、三节程小角度弯曲,应力过于集中而折断。  相似文献   

18.
吕朝晖 《垂钓》2005,5(9):23-24
我是一个忠实的野钓迷,多年来一直对手竿钓法情有独钟,当在大水面用手竿钓到大鱼后,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绝对是其他钓法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再谈遛鱼     
王志保 《钓鱼》2005,(14):25-25
初次钓鱼的人有机会钓住大鱼,那激动而又急切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兴奋加紧张情绪的支配下,恨不得使尽全身解数,一竿子就把那条大鱼挑上岸来,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出好戏才刚刚拉开大幕的一道细缝,连锣鼓点子尚未踩着,便突然折弓断弦瞎灯熄火,那大鱼匆匆告别时除了留下一个磨盘似的大大旋涡之外,却什么也不会给你留下,干巴巴让你不得不将失落和尴尬一股脑儿堆在心里写在脸上。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事情见到或者亲身遇到的多了,就能看出门道来,总结出教训来,就能发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能够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许许多多的钓鱼人,就会有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把这些教训和经验反映到钓鱼杂志上,就成为一篇篇从不同角度谈论遛大鱼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曾鹰 《中国钓鱼》2001,(7):34-34
《中国钓鱼》去年第七期,有篇《钓大鱼“呛水”新解》的文章。文中说,钓上大鱼连呛几口水就会令其俯首就擒,使其迅速晕死而失去抗争力。读后,对此观点不敢苟同。钓了几十年鱼,也听过不少钓友讲过“呛水”的技巧,呛水的作用。但把它夸大得那样神乎其神,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既然鱼类是用鳃呼吸的(文中讲得详尽而正确),也就没有必要为“呛”字下定义。用鱼池的鱼做实验,较大的鱼不知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