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阅读课姓"读"不姓"讲"。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即读写吟诵,其中读是第一要素。阅读教学要重视感受、体验、咀嚼、涵泳。这是一个不断领悟、吸收、内化的过程。这一切,其基础在于阅读,抛开阅读,相当于学习语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点"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读点、用活读点、深化读点,使读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弹性优化的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李红玲 《考试周刊》2009,(37):72-7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质主要途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种行之有效的培养须施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多读,这也是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本文归纳了当前语文课堂的主要授课方式,分析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眼"顾名思义,文章的眼睛,即所谓的文章的主题,主旨,或者通俗的讲就是写作目的。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只要是文章都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所以古诗词有很多千古传颂的名句,总而言之,"文眼"即体现全文主旨的精彩语句,也指一篇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文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者,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者的共鸣。一、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流程而言史铁生的经典作品《我与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使学生把握文本,获得知识,展开思维,培养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三读.  相似文献   

9.
王素梅 《小学生》2013,(1):55-55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要重视美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要重视美读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第一小学校朱迪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美读,就是朗读者借助于优美的音乐,设身处地地把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形象等通过声音信息传达出来,高兴处还其以高兴,...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读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额外的;应该是“我要读”,而不是“要我读”。那么,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究竟怎么引导学生充分读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读有哪些特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符颖 《教师》2008,(11):20-21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3.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一、读准、读通,实为关键这一层次的读,是阅读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通课文,做到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顺读流利。要达到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课的读,是认识的开始,只有读,才能认识课文的内容,加深理解,进而以之为工具,促进思维发展。 一、更新教法训练读。有些教师每教一课。总是喜欢从作者作品、时代背景、词语解释、单句复句到段落层次、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面面俱到、滔滔不绝,但就是轻视了读。如此教法,就是再生动的课文也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学生没兴趣、不爱学,因而读得结巴不流畅、写错别字、出病句、词不达意,究其实,就是读得少,学法不当。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字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但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症结主要在阅读。学生厌倦语文,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相似文献   

17.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此,在感悟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激励学生步步深入朗读,  相似文献   

19.
王巧枝 《小学生》2012,(11):58-58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课,我们要让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其中阅读能力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的。于漪先生曾说过:"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从教学时间的分配看,阅读教学所占的时间是写作教学的两倍。但是当今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很多老师都在寻找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捷径或方法,希望能够发现其中的秘笈。于是乎,许多阅读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相反,消积的情感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智力水平下降,学习效率和成功值降低。就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言,教育专家认为,它不仅受到基础知识和智力因素(思维、记忆、感知、注意、想象)的影响,还受到情感、信心、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前者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而后者是认识事物的动力系统,没有智力因素参与,非智力因素就将成为无效的活动;同样,没有非智力因素那智力因素则难发挥作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