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汉英中的“东西南北”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仅仅是表示方位,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化内蕴,尤其在汉语中,它们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了解这些异同有助于语言教学和翻译.  相似文献   

2.
说"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平 《现代语文》2007,(2):103-103
在《新华词典》中,"奴"被解释为"受剥削、压迫和役使且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是一种对人的贱称.然而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盛行,"奴"逐渐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卡奴:最早源于台湾,台湾地区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称为"卡奴".  相似文献   

3.
所谓异体字,是指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它的存在,给我们阅读古书造成了很大障碍,但同时也给汉字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证的重要镜像。异体字的成因,从本质上说或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或是文化视角的不同,因此,分析异体字不同的构形理据,便可窥见其中所载负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许慎对"大"的释义、老子的哲学、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以及"大"的几个日常使用义项所包含的文化色彩等几个角度来揭示这个词语所具有的深厚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5.
论文论析了“贝”是中国远古时期最早产生、使用的货币 ,并对造字之初汉民族先民以“贝”为汉字表义偏旁的造字思维理念及文化蕴涵进行了深入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演变,即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抟黄土做人再到男女共同生人的过程。女娲死后又成为最早的高裸之神(俗称送子娘娘),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富有现代文化意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激烈的叛逆精神;(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主主义思想等方面,但这一形象缺乏独立的生命意识与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皖西地名类型丰富,特点鲜明,与皖西的历史和现实密切相关。皖西地名具有记录已经淡忘的地方历史、彰显皖西地域文化的楚地特色、凸显皖西的生态文化优势等丰富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相对而言,地名的变化发展较慢,因而承载了多重文化内涵.文章从分析闻喜地名的命名类型入手,解读其蕴含的语言文化信息和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五彩斑斓,赏心悦目的颜色,它们在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也深入到了各民族厚重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具有悠久历史的英语语言中,颜色词承载了举足轻重的表达作用,文章希图从探讨颜色词的文化蕴涵中,加强英语学习者对颜色词深层文化意义的理解,促进文化共享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1.
怒族谚语是怒族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怒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怒族谚语不仅反映了怒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而且蕴含了怒族传统的耕织文化、狩猎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词语这一语言基本形式在中英两种民族文化中的不等值现象,以及概念外意义差异等角度,通过举例子探讨了中英文化差异在词语上的体现及其对词语翻译的影响。本文肯定文化比较在跨文化翻译中的价值的同时,认真思索了翻译过程中积极比较文化差异,准确把握词语文化个性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在原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比喻义。本文结合“城”字现象,从比喻的本质特点和结构形式阐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过程和被社会接受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析了词义的三种主要分类(即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和语境意义)及其应用,并阐明其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中的“龙”字,形象地表达了先人朴素的思维意识。龙为祖先的传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到贤德君子的指代,反映了龙由宫廷的垄断到民间开放的变化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龙”文化涵义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伯牙毁琴的传说始见于《吕氏春秋》,此后"知音"一词与该传说相联系。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知音"为篇名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这使得该传说由表现音乐知音转移到文学知音层面上。随着历史的发展,知音文化又扩展到社会生活层面,即人与人在交往中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照,而在当代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怜”一词在汉代产生,本意“使人同情或怜悯”,“可怜”语法功能活跃,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等成分,并可带“生”、“见”、“许”、“巴巴”等词尾。研究“可怜”的意义引申轨迹和语法特点,以期对“可怜”一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文化意义,结合词语文化意义的特点,分析了其英译名"Friendlies"的语用失误和"Fuwa"的语用歧义,建议其名字为"Fúw"。  相似文献   

20.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social cultures, and the social culture of every nation is develo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language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social culture, which enables language to possess nation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Word is the smallest, independen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 of language. It can well reflect the nation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synchronic asp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n word meaning is mainly embodied in conceptual and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 The incorrespondence of word meaning is a phenomenon that exists in both conceptual and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 among different languages. From diachronic a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causes some changes of word meaning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social cul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mastery of a langu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