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学期,我被推荐参加四川省小学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接受任务后,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组织了一大批名师和语教学专家帮助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然后又是一次次的试讲。每一次试讲后,各位专家和名师们都会对课堂进行“会诊”,大到每个教学环节,小到我的每个眼神、动作。开始,我还能找到感觉,后来试讲的次数多了,听的意见多了,一到讲台上。专家和名师们的提醒就会条件反射到大脑中:“某老师说这里要注意……”;“某专家让在那儿要……”。结果越注意就越找不到感觉。最后对自己都产生怀疑了:“我怎么不会上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思想是雕刻家,它可以把你塑造成你要做的人。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10,(10):2-2
他看起来很普通,略显黝黑的面容已不复当年的清瘦,朴实中带些腼腆的笑颜让人想到刚从田头走出的邻家大哥:但深入接触了,他又那么的不普通,带着苏北口音的话语总是那么急切、真诚,一说起他心爱的语文教学,说起文化育人,说起成长教育,他的目光就熠熠生辉。已经在教育田地辛勤耕耘了廿五载的李建成,在他的身后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我是方静依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她是语文课代表,大方随和。让我对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一次在教《荷塘月色》时,当日寸我和全班同学都一直对她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报以长时间的掌声。从此我开始特别关注她,关注她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正>为师,就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为生,就做一株有想象力的芦苇。——题记调入子固小学才三年,我就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这是一个“让生命蓬勃生长”的所在,就像学校固文楼对面山坡上的那片芦苇丛。那一朵朵芦花,从山头飘进校园,落到操场、走廊,也落到孩子们的身上。芦花聚成毛茸茸的一小团,在风的吹拂下,一聚一合,不就像苏东坡笔下的“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吗?  相似文献   

7.
【写在前面】读《让巨人的思想荡涤世俗的污垢》(《作文成功之路》2007·1,作者何登保),为文中的人物所深深触动、打动、感动。于是  相似文献   

8.
我当然不是帕斯卡尔所指意义上的“会思想的芦苇”,但我愿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相似文献   

9.
原文法国人帕斯卡说:“人是一根脆弱却有思想的芦苇。”确实,在命运的洪流之前,人不是一块岩石,只是一根柔弱的芦苇。然而,人又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思考,是这根芦苇与命运对抗的方式,亦是人与万物的根本差别,那么,你还能说思考不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10.
提及“思想”一词,法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脆弱却有思想的芦苇”这一经典言论,便会灵光一闪地浮上脑际。是的,思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以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思想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插上翅膀,跨越时空,“思想”便在思想中滋长,“思想”便能在天宇里高翔。“思想能走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此言信哉!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新课标为中学作教学确立了新的作价值取向.一是写作的外在价值,即满足表达和交流需要;一是写作的内在价值,即满足自我认识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7,(9)
<正>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能思想,这正是人和宇宙其他生物相比之下伟大与尊贵之处,然而也是人的可悲之处。可悲之处在哪呢?一栋破房子不会觉得它立在高楼旁会寒碜,小草在大树荫下依然欣欣向荣,乌龟妈妈不会教导乌龟一定要尽量跑过兔子……草在  相似文献   

13.
李乐游 《求学》2023,(10):42-44
<正>本文主角:社会学适合人群:对社会现实问题比较关注,有从宏观角度探查社会现实的能力;对历史感兴趣,喜欢政治,关注社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忧国忧民的质朴情感;有改变社会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数学基础较好,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的同学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心灵的眼睛。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人的生命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置人于死地;但是,人,是有思想的灵魂,即使在最平庸的背景下,人也会因为拥有思想而闪耀出高贵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正>江边,有一丛芦苇。它们屹立滩涂,摇曳生姿,倾听着大潮的起伏,传递着风的声音,朴素、沉静、坚韧、智慧。在我的眼中,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副校长梁昌辉老师,就是这样一根智慧的芦苇,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的"有思想的芦苇"。他是一根植根农村与儿童教育的芦苇。"我喜欢乡村孩子身上那股子质朴与纯真,喜欢上课,也做出感情了。"因为这份热爱,他矢志不  相似文献   

16.
从教师到名师,仅一字之差,但这一个字却包含着一个教师巨大而艰辛的蜕变过程——专业化成长。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很多,但我对心理学家林祟德教授提出的“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尤为推崇,因为我县的许多教师都是沿着这条路径走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李玉英 《教师博览》2014,(8):F0002-F0002
她一直把自己比作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清清淡淡立于水中,静看身边花开花落。这不是一根普通的芦苇,因为在它的生命里茁壮拔节的是对于教育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杰 《教书育人》2011,(1):36-37
仰望星空:徜徉个性教学的课堂魅力追求知识,不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也是目的本身。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是创造性的知识传递者:教师不应是墨守传统知识观,视学生为受纳器进行单向灌输的教书匠,而应是能高屋建瓴地处理知识,有效传递、激发求知  相似文献   

19.
赵爽  赵宏梅 《教学随笔》2016,(5):148-149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叙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三个主要场景的精彩描写道出了孔乙己最终成了“孔乙己”,让读者在鲁镇酒店的小格局中看见了当时的大社会。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叙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三个主要场景的精彩描写道出了孔乙己最终成了"孔乙己",让读者在鲁镇酒店的小格局中看见了当时的大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