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鎏金器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保存 ,不仅为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同时大量精美的鎏金器物也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因此 ,对鎏金器物的保护处理 ,以焕发其原有的璀灿艳丽的色泽 ,并对当时的生产工艺进行科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就青铜器的锈蚀机理、锈质的辨认、局部去锈、封护剂的选用做了初步探讨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封护剂 ,拟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洋洋兔 《少年月刊》2023,(Z3):66-67
<正>年代:西汉发现时间:1981年发现地点: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这件铜制熏炉,外表鎏金鋈银,造型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金色花蕾,显得华丽又高雅。铭文就是古人铸刻在器物上的字,有的如同“身份证”一样,标记着其主人的名字,器物的用途、重量、铸造者、铸造日期等重要信息。因为在这件熏炉的盖子和底座上记录着不同的铭文,所以它很可能是由两件相似的熏炉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洋洋兔 《少年月刊》2023,(17):34-35
<正>年代:唐发现时间:1970年发现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收藏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银壶是仿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制作而成的盛酒器,壶两侧各有一匹相互对应的鎏金骏马。它们的形象取材于唐朝的舞马,这恰好印证了唐朝舞马献寿的史实,极具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是个经济、化都很发达的古老民族,有着丰富的化艺术遗存,其中鎏金镂空马饰所展现的图案艺术,绚丽多彩,对周边民族有较大的影响。力主对它的化内涵、传承路线、艺术特性作出细致的研究识读。  相似文献   

5.
镀金     
彦纬 《留学生》2014,(15):38-38
镀金本是一种工艺,中国古代叫鎏金,春秋时期开始出现,至战汉时期风行。金的物理性极好,与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的表面,加热使汞蒸发,金就依附铜的表面,灿烂眩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汉代最著名的鎏金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几件工艺品,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兴趣。这些手工艺品都是从西方而来,包括金戒指一枚,正中镶一刻有人物图像的蓝灰色宝石、绿色凸钉玻璃碗、鎏金银壶各一件。壶身腹部锤碟一周突起的人物图像,反映了晚古风格。这些手工艺品埋葬于李贤(公元569年卒)将军与其妻吴辉(公元547年卒)二人之合葬墓中。 此墓为砖砌,斜坡形墓道,长42米,在坡度为20度角处有一甬道,引进几乎成正方形墓室,墓室为  相似文献   

7.
马琪 《今日中学生》2005,(32):25-26
可能你已经知道了rain cats and dogs 的含义为“下倾盆大雨”,但你知道这个短语是怎样衍生而来的吗?下雨就下雨,怎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猫和狗呢?下雨同猫及狗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原来,据说这个短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不过关于它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的起源可能同17世纪使用的地下排水系统有关,当  相似文献   

8.
意境与境界     
在我国传统文艺学研究领域,意境与境界是常常被混为一谈的,而实际上二者判然有别。"意境"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它并非是简单的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结合的并列结构的"意加境",而是艺术作品所开辟的由主观生发出的一个审美想象空间,是偏正结构的"意之境"。"境界"作为连绵词最早被周秦人所使用,是同义词"境"与"界"并列合成的,它是一个有高度和深度的层级概念,是文学作品所达到的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9.
1.绪言1983年9月至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固原博物馆发掘了著名的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和他妻子吴辉的合葬墓。在这座墓葬的发现中,有一尊雕有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鎏金银壶不仅引起中国,而且引起国外的考古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0.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从出土的金银器可知,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金器,后又产生了银器,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便用久盛不衰。现存的金银器制品大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器于1982年在江苏出土,分龟形座和圆筒两部分组成。龟形昂首曲尾,四足略缩,龟背隆起,作匍匐之态。上部简筒正面双线长方框内刻楷书“论语玉烛”四字,周围饰以龙凤纹一对,衬以卷草、鱼子纹。筒身下方有四个瓜果形开光,内均刻有一对飞鸟。筒身底部外突,刻菊瓣…  相似文献   

11.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在不断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祭祀文化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在关中大地上日臻进步和完善。秦的祭祀文化体系贯通秦汉,在关中大地上绵延八百余年,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13.
梁德林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52-54,62
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落花”、“东风”、“流水”等象征时间的意象。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15.
石屏(汉代的胜休县)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版图中。但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一地区便被纳入《禹贡》九州之一的梁州范围内。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单纯的托古比附问题,而是由秦汉大一统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趋势在思想上,便是当时人们的天下观念,在先秦便已萌芽,到秦汉时发生剧烈变革,由文化认同向实际政治控制转变。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变革在新征服地区的人们心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塑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文化逐步走上了与中原开放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秦汉之际,项羽不都关中是重要历史事件。项羽不在关中定都主要是由于项羽自身出身、性格和军事斗争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导致关中秦人的反抗以及项羽在东南地区得到支持所致。项羽没有选择定都关中是考虑当时民心向背及其它因素所做出的决定,符合当时形势的发展,并非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成相杂辞”是一种民间艺形式,先秦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并且影响了人的创作。从现存作品看,“成相杂辞”主要产生在楚国东部,和黄老之学有密切关系。现存成相本,大都以格言谚语集锦为其形式,以道德教化为其内容,用赋诵的方式传播。“隐”和古代的巫史关系密切,由巫转 述的神的预言谶玉器大多是以叶韵的隐语形式表现出来了。到了战国游士和俳优手中,“隐”为纵横策士资为谈助,更成了俳优侏儒亲近讽喻劝谏国君的工具。隐语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根植于古老民族的原始化歌谣。隐语从神的警告变成人的讽喻,就和“谐”合为一体。谐语大都以人的缺陷作为嘲笑的对象,渐变为诙谐调侃的杂赋。  相似文献   

19.
春秋中期,晋国灭虢吞虞,占领崤函后,形成了"西向足以制秦,东向足以争霸"的战略优势,这使得以东进图霸中原为基本国策的秦国犹骨鲠在喉,必欲取之。双方因此对位于黄河之滨的河西地区(今陕西渭南,河南灵宝、陕县一带)展开激烈的争夺,焦点是对战略要地桃林、崤山的控制。对此点,史学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秦晋"河西之争"因晋献公灭虢吞虞,占领崤函而起,崤之战则是这场旷日持久战争中最著名、影响也最深远的战役。"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成为此后关塞驻防和函谷关建关的先声,也使秦国终春秋之世未能得志于中原。崤函天险及崤函古道在春秋秦晋"河西之争"中的作用,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20.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牵牛本皆为星名。织女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牵牛则由周人之祖叔均而来。古人称银河为“汉”,织女星、牵牛星皆在银汉旁,这也同秦人发祥于汉水(西汉水)上游,周人也去汉水不远有关。目前所见最早反映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的材料,也都同秦文化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牵牛织女的故事才发展为表现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男耕女织生活的故事,而随着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加强,在东汉时变为悲剧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