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行德育的总称,它是学校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育者,使之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的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效应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处理知识理论传授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德育落到实处,应紧扣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和知识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热点问题;要结合教材内容,找准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理论的认识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思 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使学生把所科学的知识理论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实现知识、觉悟、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主体关系的经济化、法律化、竞争化、淡漠化、层级化、开放化等七个方面,在经济知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将愈来愈使高校学生的关系复杂化。对此,我们只有正确引导,才能趋优避劣,培养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主体关系的经济化、法律化、竞争化、淡漠化、层级化、开放化等七个方面,在经济知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将愈来愈使高校学生的关系复杂化。对此,我们只有正确引导,才能趋优避劣,培养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德育价值关系是客体(德育)与主体(德育的服务对象、受益者)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学校德育价值的主体是社会和学生个体的统一。但是社会主体与学生主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只有既追求社会性价值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又追求个体性价值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完善,才能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影响学习主体接受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研究如何做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接受的最优化,贯彻有效教学理念,促进学习主体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并积极践行。理性看待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其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当前高校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从积极一消极维度和显性一隐性维度对高校德育中师生情感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积极一消极维度的探讨中,指出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效应可以起到强化或抑制师生认知活动的发展方向,继而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在分析显性一隐性维度时,强调隐性情感在高校德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德育如何发挥师生情感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德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美育的任务、重心与德育不同,德育对美育起着定向作用。情感是美育与德育相联的交汇点。现代德育的实施应与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具有学术性和精神性两个特点。不同于“主体—客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产生的占有性主体人格以及工具性行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理解以及共生共享。基于主体间性的导师与研究生交往,无论是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研究生的精神成长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都会产生相应的德育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往往决定德育教育的成败,要调动接受主体积极性主动性,情感体验是保证,而情感体验的实现,依赖于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德育活动中,接受主体的心理因素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逆反心理作为影响德育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德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入手,分析了逆反心理对德育接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如何看待和应对逆反心理在德育接受中影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继起的心理活动。接受主体的心理定势包括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经验、气质性格、性别年龄、职业等,它在艺术接受中的作用主要确立趣味方向,自立了一个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刘立新 《教育探索》2000,(12):72-73
德育主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因德育过程和环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德育复杂的过程中,主体不仅表现为人的因素,也广泛地体现在其他的因素中,这种认为,有利于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提高德育的效果与改善德育工作的现状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个体德性形成的中介,注重人的情感需要是发展美德以及德育建设的需要。现代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并关怀人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道德准则对生命的意义,道德准则也才会内化为道德学习主体自身品德结构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陶陶  楚翰 《培训与研究》2001,18(4):5-10
在文学艺术意境的接受过程中,主体之美感的产生原因是丰富多样的,复杂的;而接受美感的产生,既来自艺术意境本身物化形态的触发,形成接受再造的依据,又来自接受主体的召唤结构、美感差异以及审美关系的潜藏的变量因素。  相似文献   

19.
阅读使文学客体得以存在并持久,使读者的思想得以被认同,而接受者也藉此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升华相统一,并进而结束理性社会对人类自身的异化,用美来完善人类,解放人类。  相似文献   

20.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