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是地质灾害多发城市,通过对门头沟清水镇某建设用地进行调查,确定了评估区内主要地灾类型为泥石流、崩塌、滑坡及断裂。在此基础上,运用量化评分、赤平投影等方法,对上述地灾类型进行了评估。认为区内石流沟属轻度易发,危害性小;崩塌规模小,危害程度不大;虽然有产生滑坡的条件,但因年降水量小,故滑坡致灾性小;区内亦未发现因断裂造成的破坏现象,故断裂对场地稳定性影响不大。这为下步工程建设和地灾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上升,对于物质上的享受也是在不断改变着,于是人类对于各种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资源的开发等等都进行了力度的加大.把本身就不是十分坚固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与压力,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在近年来在不断的发生着,而且频率和范围都在逐步的增长着.本文就以此进行分析,希望得到解决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上升,对于物质上的享受也是在不断改变着,于是人类对于各种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资源的开发等等都进行了力度的加大.把本身就不是十分坚固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与压力,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在近年来在不断的发生着,而且频率和范围都在逐步的增长着.本文就以此进行分析,希望得到解决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评估项目应结合项目本身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本文以唐山地区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确定评估区范围、评估重点的方法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崔家营水库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分析、评价了水库存在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讨论了对策。简要说明了平原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各省分别制定了不同层次和规格的绿色学校评估标准,下面介绍的是我省的绿色学校评估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总结,分析了矿井水的主要充水因素和对矿井掘进、开采的影响,介绍了矿井涌水治理途径;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适合本矿井(采区)的防治水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了水害威胁,为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保证了安全生产,同样为同类条件下矿井防治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各种病毒、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只有构筑符合实际需要的企业网安全防护体系,才能为企业网安全提供保障。在完成企业网安全评估与运维的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零距离融入企业工作中,根据企业开展项目的实际过程设计完成项目的主要任务。鉴于评估环节的重要性,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评估策略分析,并在合法的情况下进行评估环境的设计和评估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灾害专题内容要侧重于我国自然灾害的考查,主要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从成因、分布、危害、防御措施等角度考查。气象灾害是常考的考点,形式上以某一重大自然灾害为载体,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呈现信息,让学生结合基本知识作答,多以近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具有明显的生活化、时代性特征,题目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一般不大,但是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紧扣《课程标准》,因此复习时必须对每一种灾害从分布特点、产生机制、造成灾害、防治措施等几方面去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灾害综合评估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其现状,科学确定其评估指标,切实做好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依托地学教育推动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薄弱突出表现在所培养的高等专业人才与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上。地学教育是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支撑,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防灾减灾事业的不断进步。防灾科技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的本科高校,依托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多个稳定和富有成果的防灾减灾学术研究团队,为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As everyone knows, China has come to being one of the countries deserved paying attention to it‘s geological disaster which become seriously. Not only protect people’s lives, property and foundation ag...  相似文献   

13.
As everyone knows,China has come to being one of the countries deserved paying attention to it‘s geological disaster which become seriously.Not only protect people’s lives,property and foundation against destroyed but also ensure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ry’s economy and society,some must be taken.Therefore efficiency and equitableness system should be set up.According to the peculiarity of prevention measure against geological disaster,the emphases of the system were intensively studied.Beside this,the paper focused more attention on the methods of enhanced financing and analyzed keystones of some financing different finance channel.Integrating the peculiar of the Chongqing city and referencing some other engineering items,some means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reinforcing essential investigation and confirming danger poi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Based on this,forecast should be intensified and the procedure of disposal must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4.
分析总结近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3S技术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新方法(IM3S)。该方法充分应用3S技术手段,在调查工作的各个阶段综合利用虚拟GIS、遥感技术和GPS技术,以求解决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科学防灾、减灾的科技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华县是梅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和多发的县(市)之一。区内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通过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区划,五华县地质灾害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灾害点密度、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五华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增多,政府防灾减灾的任务越来越重,耗费的人力、财力也不断加大。但政府不能只是被动地"应急"自然灾害,而是要研究如何把防范的重点放在灾前,防患于未然。本文结合现实,论述了灾前预防的意义和政府的基本责任,提出了在全省建立灾害业余预警员队伍的思路,阐述其重要性,对当下以灾害"应急"替代"预防"的倾向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是中国矿业大学面向非地质专业开设的一门全校稳定型通识教育选修课。这门课程对提高非地质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我们家园(地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办公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被计算机病毒困扰,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被计算机病毒破坏。该文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办公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被计算机病毒困扰,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被计算机病毒破坏.该文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地质灾害频繁而严重的主要原因及我国的防灾减灾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