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校BBS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由于BBS言论的匿名性等特征,使得BBS成为大学生向社会和学校表达自己鲜明观点的场所。高校BBS传播源的失真传播、"领导者"的推波助澜和群体感染的最终形成,再加上校内外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BBS自身的特性等因素,使得高校BBS传播导致的危机事件多次发生。本文针对高校BBS传播引起的危机,提出了具体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确评价高校BBS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高校网络信息管理难度较大,而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BBS网站的管理。因为BBS上信息庞杂,交互性强,难免泥沙俱下。作为BBS用户主体的大学生、青年教职工常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网络越轨行为。BBS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及网络舆论调控的核心问题。但是,人们往往只片面地看到了BBS上的越轨行为和社会负面影响,忽视了BBS作为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最终未能根本触动BBS这根网络思想教育的“神经”。本文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理性分析了人们对高校BBS存在的五大社会认识误区,并阐述了作者的社会学匡正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BBS作为一种校园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思想、学习、情感交流的平台,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BBS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开拓了新视野,加强高校BBS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树立占领意识,注重隐性教育;控制议题设置,倡导理性评价;加强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角色;规范网络语言,净化网络空间;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BBS的建立使学生有了一个精神放松和言语狂欢的地方。BBS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其存在问题所带来的隐忧,尤其是BBS与高校形象的构建密切关联。本文试从生态学的角度就如何构建高校BBS与高校形象的和谐共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校、BBS版主和BBS用户,三方在生态链上进行积极有效的联动,才能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论坛的生态环境,打造出良好的高校形象。  相似文献   

5.
高校BBS是高校校园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师生中具有很高的普及率与极大的影响力。高校可通过构建高校BBS红色版区,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完善实名制,加强对高校BBS的建设管理;重视舆论领袖作用,建设强有力的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突出特色,塑造积极的高校BBS品牌形象等途径,充分发挥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校园网BBS的思想教育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多高校都越来越发现BBS网站的管理是校园网信息管理最棘手的一个难题。因为BBS网站上信息庞杂,难免泥沙俱下。作为BBS用户主体的大学生、青年教职工常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网络越轨行为。然而,人们往往只片面地看到了BBS上的越轨行为和社会负面影响,而没有认识到BBS潜在的教育和服务功能。本文在理性分析了校园网BBS上出现大量过激语言及行为的社会原因的前提下,从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详细阐述了BBS在学校管理及思想教育中的五大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BBS用户日益增加,功能日益丰富,数据安全及信息内容安全已经逐步成为BBS发展时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BBS的功用、高校BBS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BBS安全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校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已成为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BBS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事物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环境,高校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BBS的网络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其优势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努力打造全新的BBS网络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校BBS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相当份量,但近年来随着人人网等SNS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加之高校校园论坛实名制的限制,高校BBS的发展活力大不如前。在新的挑战面前,高校BBS需要以一种新思路发展壮大,即利用高校BBS的自身优势并结合目前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重构高校BBS网络话语权组成,使高校BBS以一种新姿态、新定位发挥校园论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BBS论坛监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BBS论坛的监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BBS论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强高校BBS论坛的监控,使之真正产生积极影响,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监控体系。本文试从技术监控、制度监控、网络道德监控三个层面论述如何构建高校BBS论坛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合理的城镇社会保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先要把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分成社会效益、适度规模和基金运营三个目标层,然后再选用相应的指标来构建体系。同时,应重视城镇社会保障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尽量使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兼顾基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福利的形成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结构、农村文化价值理念等综合因素之上.伴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社会福利也发生变化.文章从国家、社区、家庭等社会福利供给的三个渠道分析了农村社会福利的演进路径,指出当前农村社会福利供给渠道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强调政府责任、完善社会渠道、强化家庭责任来实现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水平有关,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被试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意识量表水平相关显著,初中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也就越高。应努力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社会和谐程度,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坚持全面性、适应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其指标包括经济实力、社会保障因素和人口结构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该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有制约作用,但不是该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充分条件。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及其公共因子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以及三大地区内部的省际之间发展不平衡,据此,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促进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鞅的社会理想是他变法行为的观念先导。他的社会理想分为两个高低衔接的层次 ,一是建立理想的法治社会 ,其时 ,法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唯一规范 ,法律取代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风俗 ,消除人们的犯罪动机。法治的结果是达到人人自断、自律。法治实现的条件是法律的公平、公正。二是建立大治无为的社会 ,其时 ,法律制度转化为社会成员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商鞅的社会理想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各省份20042011年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例,利用省级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引入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三个指标的对数为自变量,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面板回归分析,并重点研究社保支出水平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自2004年以来,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并未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GDP的增长率对扩大收入差距存在正效应,影响系数为0.85,城市化水平对扩大收入差距的正效应系数为0.19,社会保障支出对扩大收入差距的正效应系数为0.07.基于此结果,应继续努力扩大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覆盖面,特别注重城乡之间的公平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机制,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支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必须通过强化社会管理予以解决,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受管理主体单一、社会政策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需要在扩大管理主体、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施行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唐山市几个社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社区居民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存在的状况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唐山市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水平处中等水平,并存在性别、收入稳定性、婚姻及子女状况的差异;(2)唐山市社区居民的人际信任水平处中等水平,并存在性别、收入稳定性及子女状况的差异;(3)高社会支持水平的社区居民与中等以下社区支持水平的居民人际信任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官平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2):137-140
该调查利用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311名福州市几所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员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人口统计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前福州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社会支持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工作年限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Alongside the influence of market-based reforms in education policy has been the growth of policy that has largely been overlooked – those that outline social contracts. This paper draws on policies that connect with equity as a way of illustrating this social contract turn in policy and develops a conceptualisation of social contracts as they apply to education policy. The argument provides three principles that underpin social contracts, including informed consent, negoti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This paper applies these principles to three levels of social contract. At the first level are broad social contract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debates about the kinds of things that states should expect from its citizens, and the things that citizens could expect from governments and the state. The second level of social contract is an institutional or field-based social contract, which spells out the obligation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a specific field and other fields. This level names a kind of social contract that is often exemplified in policies or statements by specific institutions. The third level of social contract deals with contract-like mechanisms embedded in fields that make tangible the oblig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citizens in fulfilling the expectations of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