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实施者、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力量、乡村建设与振兴的参与者。探讨乡村教师获得感是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所需,是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破解之匙,更是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内生发展的迫切需要。乡村教师获得感是乡村教师主体对自身获得与拥有的感知和体验,是由时间、空间和水平三个向度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时间向度包括乡村教师的获得印迹、获得体验和获得期望;空间向度涉及物质获得感、专业获得感、公平获得感、成就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水平向度包含获得认知、获得认同和获得内化。基于整体系统视角,立足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实际,促进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需要明确价值定位,引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方向;提高乡村教师素养,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主体力量;加强乡村学校治理,助力乡村教师获得感持续生成;创设有利条件,奠定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获得感是在其客观拥有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知和内在体验。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水平是影响其存在与发展品质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是乡村教师主体与环境多重互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意图、主体惯习、个体资本、时空场域和主体性反思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其中,实践意图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方向引导,主体惯习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图式,个体资本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工具,时空场域奠定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支持条件,主体性反思则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师获得感是小学教师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积极体验,关乎着其存在状态和发展水平。通过对6名小学教师的质性研究发现,初任教师、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获得对象、获得渠道和获得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价值观、教师主体、课程文本与支持条件是影响小学教师获得感生成的重要因素。为此,促进小学教师获得感生成需要形塑合理价值取向,引领教师获得感生成方向;提升教师主体素养,奠定获得感生成基础;注重课程文本的理解与创生,提升教师获得感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助力教师获得感生成。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师问题本质上不是教师问题,而是乡村问题,是乡村问题带来的教师问题。当前,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正在从"待遇""职称"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问题转向教师内部专业存在感问题。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存在感的问题有专业生活实现感问题、专业成就获得感问题、专业价值认同感问题三个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存在感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学校,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实现感;改变教师评价方式,实行"合格性绩效评价",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就感;设立乡村教师进修专项资金,建立县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升乡村教师自我内力,增强专业价值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的文化存在影响着他们的专业发展,研究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必须考虑到其文化存在特点。当下的乡村教师文化存在是一种被异化的存在,这种异化具体表现为存在方式的异化、存在状态的异化和存在过程的异化。消除当下乡村教师异化文化存在的社会支持策略有文化认同支持策略、文化存在感支持策略和文化存在过程支持策略。理想乡村教师的文化存在是一种自为的存在,这种自为存在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性、文化价值的生成性和专业生活的自由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于慧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8):70-76
乡村名师是乡村教师群体中的领军力量,其专业发展获得感关乎个体生活质量、职业吸引力、教育公平与发展进程,是连接乡村教育振兴与个体幸福体验的交汇点.本研究运用获得感结构模型和自我觉察分析框架,对乡村名师的成长档案进行文本分析,归类出乡村名师专业发展在获得内容、获得途径、获得环境、获得体验与获得共享上的群体样态,以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感提升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是乡村教师与社会的关系在乡村教师价值观念中的体现,是乡村教师主体对社会责任的客观反映和主观体验,具有内隐性、生成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是由空间、内容和水平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型,包括空间维度的个体信念、伦理规范、公共精神,内容维度的乡村政治责任感、经济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以及水平维度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使命感就是指乡村教师能合理认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使命,并表现出对自身角色身份的认同和热爱,愿意为之无私付出,并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乡村教师使命感是乡村教师工作的精神动力,体现出专业性与公共性、内在性与外显性、自我价值实现与利他奉献、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特点,包括一般教育使命感和乡村社...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教学获得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对教学生态的整体性评估,相关需求得到满足并有实在收获后所产生的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主观体验,表现出内隐性、复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中小学教师生存与发展实际,可以将中小学教师教学获得感划分为教学物质获得感、教学安全获得感、教学情感获得感、教学尊重获得感和教学成就获得感。在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期望与教学事实的比较权衡和主观体验中,通过教学价值的引导、教学过程的体验、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学条件的支持促成教学获得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乡村学校、乡村社区与教师自身是乡村教师生活依存的三维空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分别体现着乡村教师的教育专业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与反思引领职能。然而,新时代乡村教师生活存在着向城性、同质化与边缘化现象,需要在空间上实现由传统学校场域向乡村学校、乡村社区、教师自身等多个空间转换,切实体现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服务乡村的公益性与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自我导向学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日益成熟和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日趋完善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农村建设则把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如何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寻一种经费省、效果佳的适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农村教师个性化需要的专业发展范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急待探索的课题。自我导向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责任感,可资成为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缺乏,影响到农村学校的教学效果、教学进度和教师队伍稳定。国家政策保障缺失、学校管理不善和教师个人素养偏低是农村学校教师归属感缺乏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完善国家政策保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个人素养三方面寻求农村学校教师归属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乡村生态文明观的生成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其理论意蕴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逻辑主线;让美好的乡村生态环境给人民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人本旨归;加快顶层设计,构筑乡村生态制度约束的实践向度;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价值转向。习近平乡村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既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也是实现乡村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探究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从乡村教师的生理、安全、归属与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等五方面的需求,对乡村教师队伍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研究,针对乡村教师面临的不同需求给出相应对策,实现乡村教育繁荣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工资、岗位津贴能够使乡村教师满足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编制能够...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形象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动态名片,对于乡村教育师资的引进与保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发展进行审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呈现出"神圣化"与"污名化"对立、"坚守"与"逃离"反差、"荣誉"与"落后"悖逆等形象症结,整体形象不佳。分析缘由,教师本体性价值的迷失、乡村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谐、网络媒介叙事惯习的偏误是问题形成的诱因。据此,研究提出应以归正乡村教师形象建构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基于生态发展观协调构建乡村教育体系为解决动力,以规制媒介叙事偏好为条件保障,以期建立具有真实稳固、积极正向、和谐统一特征的新时代乡村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16.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师在参与培训机会、选择培训内容以及接受培训方式方面都存在不足。农村中职教师精准培训模式在理念上,体现公平第一,为最需要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在培训过程上,变“课程中心”为“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受训者的获得感;在实施机制上,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最大程度扩散。基于H省“送培到校,精准培训”的案例研究发现,突出对象精准、内容精准和方式精准是实践精准培训理念,改进教师培训效率,全方位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对“精准送培”项目提出了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机、推动优质培训内容建设以及实现培训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以期更好地推进职教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南阳市67名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其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状况为:得分总体不高;女体育教师得分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男体育教师;二者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但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或极其显著;中学二级教师的分值最低;本科学历教师得分极其显著或显著低于大专及以下教师.由此建议同工同酬与倾斜性支持并用,着重提升女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全面关照与特别关注相结合,提升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专业发展和心理引导相结合,提升初级职称和高学历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为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代课教师归属感的缺乏,影响到农村学校的教学效果、教学进度和教师队伍稳定。国家政策保障缺失、学校管理不善和教师个人素养不高是农村代课教师归属感缺乏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完善国家政策保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个人素养三个方面寻求农村代课教师归属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仅在于教学设备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立足于当地实际,从有关于农村自然的、人文的资源汲取营养。通过探究家乡历史、文化,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让他们体验到传统美德,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创造能力,加强他们对语言的领悟和驾驭能力,更增强他们传承和发展农村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总是发生于具体的社会背景之中。在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绝对服从",这种传统师生观是特定历史时代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学生逐渐要求与教师平等对话,师生之间不时出现冲突。为此,教师应改变观念,主动研究这种变化,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机智,改进教学策略,引领师生关系顺利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