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21,(4):22-22
近日,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发布了《2020电视大屏收视与创新研究报告》,对2020年电视大屏上的新闻、电视剧、综艺三个类别的收视与创新情况作出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及解读。新闻:收视比重明显上升。新闻类节目2020年收视贡献为16.8%,同比增加3.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从收视调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来看,传统电视、数字电视与网络视频、移动视频的收视调查在测量方法、测量理念等方面并不相同.多屏时代的收视调查除了要对不同终端受众收视行为进行准确测量外,还要将这些收视数据进行整合.但不同阶段的收视调查也有其相同点,即都是基于媒介产业产生.当电视媒介与广告商、广告主的交易日益频繁,几方都迫切需要有一种可以评判广告投放效果的简单快速有效的标准,这种标准就是收视调查数据.基于这一特点可以预测出多屏时代收视调查发展的几点趋势.  相似文献   

4.
龚莉芬  余克东 《青年记者》2017,(14):109-110
近年来,智能电视在家庭中的使用率逐年提升,销量在电视设备中占据了大半份额,日渐成为市场主流.传承于传统电视购物模式,整合传统电商互联网营销手段,基于互联网智能电视硬件设备形成的“客厅经济”大屏购物开始迅猛发展. 智能电视带来的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电视节目内容极大丰富,传输通路无处不在,传统线性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方式受到了极大的颠覆.这种颠覆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收视体验上的改变.智能电视的产生,既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有关,又与媒体自身的转型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多屏发展成了电视行业的新趋势,并对电视节目的评估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电视市场"通用货币"的收视率效力已经下降,在电视节目评估指标体系中引入多屏指标势在必行。新指标与原有指标的关系影响到整个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此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以热播电视剧为例,展开了对网上收视度和线下收视率关系的探讨,并且对影响网上收视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多屏环境下新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同时给视听媒体的业务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屏的广泛使用以及移动4G的到来,2014年对于互联网广告主来说,在广告形式和投放方式上有了更多、更新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广告体验。比如广告主可以在在互联网电视上进行投放,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屏互动的投放平台进行跨屏联动等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网络融合以及5G技术等因素的助力下,我国已经顺利进入了多屏时代。电视重大主题报道是电视媒体报道的重要领域之一,如何利用多屏联动提升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率,是现阶段广大电视媒体人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围绕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多屏传播路径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丰富我国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多屏传播路径,为广大电视媒体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付伟 《新闻前哨》2022,(16):24-25
近两年,各类视频直播可谓是欣欣向荣,方兴未艾。而且,今后,随着5G技术的快速推开使用,直播必将走的更快,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作为地市级电视媒体,如何充分结合自身原有的视频优势,实现“小屏带大屏”、“大屏小屏一起走”,最终实现电视和网络同步直播的常态化,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扩大地方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模式成为传统媒体创新性发展的新趋势,摇电视就是将电视与微信紧密结合,在多屏时代到来时,为电视媒体带来第二春。本文立足于对摇电视的认识,从摇电视看跨屏互动对电视节目的影响,以更好地推进电视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宇 《传媒》2014,(11):61-64
正电视观众作为媒体的使用者或消费者,正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着媒体使用方式和消费习惯。目前,随时随地收看节目、多屏并用、社交功能第二屏等成为重要的收视行为特征。观众作为传媒市场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着传媒市场的运营模式与传媒公司的发展策略。通过多平台、多终端提供多维度收视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收看视频的需求,这是当前电视市场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全球电视观众收视方式的现状,从多屏化、社交化和非线化三个方面来分析电视观众收视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5,(1):100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者接收信息的习惯也在悄然变化。数据显示,50%以上的消费者同时接触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等多种屏幕,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网民的人口数量正在紧追电视人口。受此影响,电视媒体每年的收视分钟度会有几分钟的下降。面对PC、Pad、Phone、Cinema等新兴屏媒的冲击和侵蚀,电视媒体,特别是中央级电视媒体的价值该如何被重新定义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李鸣 《新闻战线》2020,(5):54-56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未来电视致力于构建从大屏到小屏的融合传播生态,推动总台“5G+4K/8K+AI”战略和央视网智能大屏战略落地互联网电视场景。从技术、渠道、商业模式等角度全方位“驱动”内容生态建设,并开辟了广场舞、少儿、体育、汽车等一系列垂直内容赛道,从而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容创新之路,夯实了智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场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面临竖屏传播的时代趋势,从美学、技术、终端、受众、收视习惯、哲学等方面,论证了竖屏时代来临的历史必然,呼吁倡导传统媒体积极行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热情拥抱竖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完成收视率跨平台多终端受众测量体系的拓展与测试,新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该体系核心业务为多屏收视率测量,即在电视直播收视率测量的基础上,对多元收视端及个性化收视行为进行测量,融合电视端、PC端与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卫星频道覆盖迎来了最热闹的时期,新的技术手段正在带来电视传输方式和观众收视习惯的变革。从最近数字内容产业趋势、3G论战到网络电视,从手机电视到直播卫星升天,这一系列技术革新无不透露出一种信息:电视领域即将迎来一场巨变。  相似文献   

16.
李岭涛  王俊 《当代传播》2021,(5):94-96,104
当前,投屏应用正在给媒体生态带来深刻影响.从电视媒体层面看,投屏应用为其带来新的危机,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压缩;从电视媒介层面看,投屏应用将拓展其发展空间,使家庭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社交属性得到彰显;从整个媒体生态层面看,投屏应用将实现多屏间的真正互联互通、媒体内外部间资源的顺畅流动和媒体形态的加快演变,进而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09,(8):20-20
7月5日,上海地铁电视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营后正式开通,成为国内首家进行直播的地铁电视。 预计到今年年底,上海地铁5700个车厢LCD屏、1500个PDP站台大屏,将为每天超过百万的地铁乘客提供即时播报的地铁运营信息和直播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8.
跨屏收视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收视率计算出现了新的命题:如何计算电视屏幕之外的收视率?如何将跨屏收视整合起来?如何体现出影视产品的市场价值?如何在新的屏幕端获取商业利益?目前影视内容生产者对互联网兴起的大数据积极关注,试图通过大数据与小数据的融合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互联网企业与传统的收视率监测企业有着不一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谢蓓 《当代传播》2021,(3):70-72
以5G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在面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信息时代,精准的收视数据是科学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内容生产发布、营销推广、效果评估反馈等方面分析大数据技术对广电媒体发展的影响,归纳大数据驱动下的广电视频内容产出模式,以及未来广电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机顶盒的时移收视和基于互联网终端的收视中,观众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电视剧、综艺和电影,其收视曲线和电视直播呈现出大体一致的运行趋势。同时与直播收视相比,时移收视排名更优的节目具有人物或项目复杂多样、角色交错互渗、情节起伏剧烈且指向多元、知识信息量大等特点,并能加大年轻、高学历观众的比重,强化节目市场定位,实现目标观众精准到达。电视媒体踏踏实实做好直播节目,瞄准中青年、中高学历观众,在内容设置上切合时移收视规律,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兼容各种视频节目,满足观众的自我表现和窥视他人的欲望,才能适应新的收视环境,实现新媒体时代的多屏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