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女性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场报道中,女性出镜记者通过独特的话语表达,细腻的情感流露,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提供了现场报道的一种别样选择,同时也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新闻感受.女性视角在新闻现场报道中所展现出的特色,主要包括:女性的细腻敏感特质使女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更具有观察力;女性对细节的捕捉运用能力使现场报道具有更强的新闻感受力;女性生动、感性,贴近视角的表达方式,使现场报道更具感染力;女性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使现场报道更具温度;女性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使现场报道的力度倍增.本文通过对现场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和报道特色的分析,充分展示和肯定了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女性记者所体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是驻地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把握全局性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根本。报道失去地方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特色;报道不合全局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灵魂。做到新闻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统一,是驻地记者时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报道既具有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又使报道具有全局性,符合时代大背景?这就需要记者在充分把握全局性的同时,唱好本地新闻戏。要唱好本地新闻戏,记者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市情县情,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有的…  相似文献   

3.
元月27日,农业部宣布,全国33个禽流感疫区全部解除封锁。至此,一度令社会恐慌的禽流感疫情,总算告一段落。作为《湖北日报》一名农业记者,禽流感疫情报道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我三个月来紧绷的神经,暂时得以放松。在三个月的禽流感阻击战中,媒体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扮  相似文献   

4.
2003年的那一场世界性“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曾成为了新闻报道改革的拐点。当下,随着“甲型H1N1流感”新型病毒的突至,深圳商报几乎每天推出1~2个版的“新闻聚焦”,全面报道此次疫情的传染、防控情况,分析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准确及时、客观公正,突出新闻性和知识性。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给京郊平谷县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作为县委宣传部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的干部、《北京日报》平谷县记者站记者,如何把地方发生的变化客观、公正地报道出去,为提高平谷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笔者认为,地方的新闻报道,必须从共性中抓个性。也就是说,要认真分析地方优势,从地方优势中突出地方新闻报道的特色。这  相似文献   

7.
宋建华 《青年记者》2020,(10):34-36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新闻重大性、舆论传播性、公众影响性三个角度综合衡量,超过了17年前的SARS,也超过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面对这样一场社会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如何让自己的报道不仅能赢得人们的眼球,还能赢得人们的价值认同,考验着每一家新闻机构和每一位编辑记者的操作水准.  相似文献   

8.
《东南传播》2011,(11):F0002-F0002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是承担福建省委省政府新闻舆论任务的主流媒体之一,下设新闻评论部、特别专题部、屏山记者站(负责时政报道)、策划部、编辑部、采访部、通联部、播音部、综合部、技术制作郜、记者部及九个设区市记者站,并在台湾、新疆昌吉、平潭综介实验区派驻记者。  相似文献   

9.
直播报道是记者向主持人和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部分记者由于缺乏对表达与发声以及肢体语言等技巧的合理运用,导致语音不标准、缺乏可变性、声音过于挤压、肢体语言过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目前,虽然记者和主持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强,甚至有记者主持人化的倾向,但是对于多数记者而言,并没有因为交流的加强,而汲取主持艺术中可以使直播报道锦上添花的技能,更多的只是拘囿于所报道的信息本身。  相似文献   

10.
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财经信息,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工作本身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所以经济新闻如果报道不当,往往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呒要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记者自己首先要弄懂;通俗易懂是经济报道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突发性事件新闻已逐渐成为受众最为集中关注的焦点。电视新闻要想在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多媒介竞争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必须发挥特色,这就对采访突发性事件的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月18日,是我与家人隔离的第26天。从除夕一早离家前往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采访开始,我就再没进过家门。这样的隔离可能还会更长,直至疫情结束。身处疫情中心武汉市,又是一名医疗战线记者,这场战“疫”我会坚持到云开雾散的那天。和很多武汉市民一样,我知晓不明原因的肺炎始于去年12月30日晚。武汉市卫健委的红头文件在网上传开约2个小时前,我先接到武汉某大型医院医生朋友的电话,叮嘱我近期不要去华南海鲜市场。  相似文献   

13.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两会的封闭管理模式,对县级融媒体开展新闻报道带来全新的挑战。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近三年两会报道为例,从其创建的后方统筹决策、前方监督执行指挥架构体系和前方主采、后方主编的分工协作体系,探讨如何化解破局。实践表明,“驻地酒店—会场”两点一线的行动轨迹,让记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采访和思考中,在驻地酒店现场举行的业务交流会,还精准磨砺提升了记者业务能力,促进了两会新闻报道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年两会时。从1月到3月,报道两会再次成为全国综合性报纸的头等大事。两会商议的是发展大计,程序性内容多,报道同质化比较普遍:会议程序性报道是既定的,报道难有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在发布会上透露的政策信息,媒体最感兴趣,但各报都在场,我有人有;作为两会报道的重点,很多代表议案、委员提案是通过大会新闻组发给媒体的,各报资源相同;每次两会,各报都挑选精兵强将投入战斗,大批记者面  相似文献   

15.
纵观今年“两会”摄影报道,不难发现,记者的思维方式开始有新的变化,表现手法也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新闻图片在报纸编排上越来越显示其独有的重要性。注重会议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会议新闻报道社会化和版面意识的增强,形成了这次“两会”摄影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夏季的全国抗洪报道新闻战中,经济日报充分发挥自身记者、编辑熟悉经济情况,对经济问题摸得清、看得透、抓得准的优势,在报道上,抓出了一批影响大、分析透彻、富有预见的深度报道。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惊人的水灾?灾情进展怎样?水灾的背后还有什么新闻?……针对...  相似文献   

17.
江作苏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新闻奖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自1984年参加新闻工作以来,他的采访足迹遍及三峡工地、抗洪一线、神农架密林、大别山深处……真实记录着荆楚大地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名普通记者,他不辞辛苦深入社会最底层,从细微变化抒写改革发展的大局:圆满完成了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的采访报道任务.作为党报领航人,他带领<湖北日报>进行全面改版,使<湖北日报>时政版面日臻成熟,并把时政新闻采写提升到了理论高度.有鉴于此,分析其时政报道特色,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无疑将为当下时政报道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下半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直至行业报、专业报,都对中层以上干部(主要是新闻业务干部)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闻业务。工人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带头到培训班讲课、谈心得,部主任也都写出论文交流,从而形成了编辑、记者学习理论、坚定信念、研究业务的风气。本期选登工人日报社几位部主任的论文,希望能对广大读者(特别是企业报及各级工人报刊的采编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张深智  张洪 《新闻传播》2010,(2):106-106
电视有独特的声、画和文字立体信息传播优势,新闻节目综合运用记者现场报道、解说、同期声、字幕以及图文等多种表现形式已经成为荧屏常态。在此笔者主要从新闻节目的编辑思维谈报道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周明华 《视听界》2014,(2):103-104
一、以人物为中心,运用镜头语言直接展现 群众路线作为行动标准,要求媒体记者迈开双腿,深入基层,在“行走”中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作为价值取向,要求记者突出群众在新闻报道中的主体地位,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怀群众疾苦,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