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资源的协调性相比较传统而言有着较大的改善,但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沟通存在薄弱环节,所以家校合作现状差强人意,出现教育失衡现象。所以在新教育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与家庭中接受到多元化教育,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讨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法,希冀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育事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建立学校与家庭良好的沟通环境,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机制,这样能够克服传统家校共育的弊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刘莎  邓洁 《科幻画报》2022,(8):203-205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共育是保证学生全面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地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从学生各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因此,家校共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开始增多,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家校共育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地显现出来。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现阶段家校共育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观念冲突、责任划分冲突以及家校合作形式单一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家校共育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市南岸区川益小学(以下简称川益小学)建校于1924年,悠久的历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前,学校主要生源是铜元局地区居民——长江电工厂(兵工厂)子女,随着长江电工厂厂址搬迁,大量进城务工子女的涌入,学校进城务工子女人数比例逐渐加大。家长群体主要是普通工人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整天忙于生计。大部分家长对当今学校教育的意义和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王刚 《新教师》2021,(1):5-8
家校共育理念下的家长会模式创新应遵循整体优化规律,按照"以功能为矢、 以结构为基、 以形式为桥"的逻辑推进.注重拓展家长会的家长教育、校务管理与资源赋能等复合功能.辨明参与家长会治理的不同主体,合理划分主体职责,形成稳定的协同共治结构.创新基于学生视角的体验式家长会,基于问题导向的主题式家长会,基于能力拓展的情境式家长...  相似文献   

7.
<正>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能获得对方的帮助。共生理论从思维层面为当下社会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范式。家校共育也可以借鉴共生理论中的思想,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一,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从教育功能和作用看,家庭是学生思想成熟、精神成长、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个体心理学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应在正确理解生活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之道,培养健康的社会兴趣,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个体与社会的对立、统一角度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是新时代下新的网络空间,包括信息传播、个体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多层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中之重,在“微”时代下“教”和“育”更要齐头并进,使这种教育新模式发挥最大功效。本文首先从互联网、微信等“微”模式的普及与影响方面展开探讨;进一步分析“微时代”下家校共育方式的转变以及如何利用“微”平台为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1]。从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提出通过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家校携手共育才能让“双减”政策有温度地落实。通过转变教师、家长共育观念、获得家长行动支持、改变共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家长的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节奏一致、同频共振。基于此,教育可回归初心,学生可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进步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经过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劳动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导致学生劳动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劳动意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善于劳动、轻视劳动。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学校要注重开展家校共育模式,以此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应扭转教育价值取向、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厘清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促进家校共育走向深度融合,建设学习赋能的家校共同体、致力于提升家校教育水平,由此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共育,以助力“双减”有效实施,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课堂教学中,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家庭互动服务平台和方法,使家庭互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确保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即时交流,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指引下学校不仅要纠正作业负担过重的教育乱象,而且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向上影响。文章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并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如何坚持理念共识、责任共担、科学组织、数字赋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的观念需有所转变,破除以往唯分论的想法,改变以往以量提质的教育方法。在近三十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应重视“减负增效”,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育人理念一致、目标统一、方式协调,有利于形成共同育人的紧密合作关系.我校将家庭教育指导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构建“三六五”(三大平台、六项活动、五大策略)家校共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如何使学生在提质减负层面达到动态平衡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研究内容。杉木小学成立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积极畅通家校桥梁,基于学情努力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家校共育策略实践,以期惠泽更多普通家庭。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辅助。“双减”背景下,教育内卷现象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其一大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有助于促进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使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实现“双减”政策减负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班主任不仅要带好学生班,更要当好家校合作的“导师”。一、了解家长,有效指导共育“双减”政策已落地实行一段时间了,可是家长态度各异,褒贬不一。有的叫好:这样对大家都公平了,作业不多了,不用再送孩子上辅导班了,孩子不再受罪了。有的担心焦虑: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学业水平会下降,找不到辅导班,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与升学。家长具体是如何应对的?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