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治经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体育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经济的建设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体育运动在政治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体育大众传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大众传播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效进行分析,阐释大众传播的“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体育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体育大众传播对“社会安全阀”理论的解读和对体育文化社会软控制功能的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阐明体育定义的基础上,对体育的社会功能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做了剖析。提出: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体育运动的“游戏规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环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体育运动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结合体育运动的客观实际,对体育环境概念的界定、体育环境的分类、体育环境中的主要因素以及优化体育环境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借鉴文艺批评理论和体育接受理论的有关原理与方法 ,结合体育运动发展存在的批评现象 ,通过与体育接受现象的比较 ,探讨体育批评的含义 ,分析体育批评的形态 ;体育接受中的审美批评、主体行为批评、伦理批评、社会批评和对体育批评的批评 (主要分析学术争鸣的意义 ) ,旨在拓宽体育理论研究领域 ,繁荣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的成因及其特点,论述老龄化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体育运动对老年人自身健康、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我国目前对老年人体育工作仍存在重视不够,老年人体育组织及管理机构比较滞后等现象。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大政府宏观指导力度,建立健全老龄化政策保障机制和法律体系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体育伦理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时期体育运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有效扼制体育道德失范,充分发挥体育伦理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当前和谐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体育伦理的内涵包括基础性伦理、主体性伦理和主导性伦理三个层面的统一,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倡导体育职业精神、肯定底线伦理的作用和健全体育伦理的监督机制这三种途径,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情境中的道德发展研究是学术界当前最关注的课题之一.通过对体育有助于良性道德倾向的建立、体育对于道德的发展或定向有无实质性影响、体育对参与者道德的负面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进而探讨体育运动对道德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机制,以期发挥体育运动对道德的促进功能,从而促进全人类的道德发展,使体育运动成为人类展现文明的舞台,人类完美自身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社会主调,实现社会的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系统论、互动论、交换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社会学理论,结合"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从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文化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而独树一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精神支撑作用是体育文化“以人为本““传递和谐“理念的一种传递,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从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使社会更具活力以及对社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等几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试论和谐体育的内涵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和谐"思想论述入手,通过和谐社会的概念引入对和谐体育内涵的分析,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体育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目的在于为中国构建和谐体育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的改革目标,这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的社会治理转变,政府管理机构由于职能转变会让渡出部分管理权限,而社会团体组织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空间机制肩负着承接这部分让渡出的权力的使命,从而实现社会各方对公共事务“共治共管”的社会治理愿景。文章分析阐述中国体育社团的社会治理使命,并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范畴,在中国社会独特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下,论述中国体育社团践行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内涵,阐述体育社团“实然”的公共性实践情况与哈氏阐释的“应然”公共性理念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为未来建设与完善中国体育社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校体育与职工体育的协调发展进行管理学分析,并通过分析总结两者协调发展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研究显示:学校体育的人力、物力资源,职工体育的财力资源和体育市场需求是其各自内在的发展优势;学校场馆管理的多元化、传统的课程设置,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欠缺、管理的异位是其各自内在的劣势;和谐的社会环境、宏观的法规文件等是两者发展的外部机会;传统保守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法律法规界定的限制是两者发展的外部风险。学校体育与职工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了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建立,促进了体育资源的协同发展,明确了社会体育发展的角色与职责,构建了社会体育发展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归纳法,试图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对现代社会与休闲体育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休闲体育的接纳分析,得出现代社会需要休闲体育,并进一步借鉴冲突理论剖析休闲体育的功能,得出休闲体育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接着着重阐述休闲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最后提出发展休闲体育应注意的问题,目的为了使休闲体育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闲暇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高校闲暇体育的开展,对构建和谐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学校体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的问题。结果表明: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体育与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和促进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和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性,这种中国性难以简单地以域外理论进行解释。改革前全能主义体制的政治传统、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社会转型以及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第三领域的文化土壤,共同造就了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中国性。通过对中国性的阐述,可以更好地分析与解释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模式转型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内涵和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意见,以此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最终使高校体育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资本视角下体育志愿服务研究的国外进展进行梳理和整合,认为社会资本阶级论、功能论和组织论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基于社会资本分析框架下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的研究表明:持续时间、个体特征、服务类型、组织环境是影响体育志愿服务促进社会资本生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反思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之需和已有研究局限后提出建议:深入探索问题致因,聚焦体育志愿者利己性行为分析;保障持续参与行为,深化体育志愿组织治理研究;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探索多维协同联动机制;深化理论体系创新,推进社会资本理论的整合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