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形成的巨大数字化浪潮,蕴含着驱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推动乡村教育形成更宽领域、更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开放办学和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教育资源供需双方动态调整和相互匹配,深化乡村教育流程再造和业务生态创新,重拾乡村原生态优势以助力城乡教育异质发展,数字化深刻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制度设计的缺失缺位之滞、多元主体的数据素养之限、传统教育的技术融入之困和核心技术的发展瓶颈之缚“合谋”削弱了数字化赋能效果,对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技术主体论,我们认为积极引导顶层政策机制“及时归位”、主体数据素养“精准培育”、乡村教育场域“革新优化”和教育技术研发“持续跟进”可成为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质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最为活跃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具备技术思维、复合思维与创变思维,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培养新质人才,需要构建新质教育体系。融创教育作为数智技术赋能的新质教育,是在真实劣构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工具系统、内容体系、思维方式等层面的深度融合,催生创造性思想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案,塑造超学科心智结构,实现知能体系的实践转化与跨界融合,促进新质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范式,不仅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更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先导。实现融创教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渗透学科引领技术思维、以协同主体驱动复合思维、以培养创造力塑造创变思维,打造一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人才队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与智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教育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是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是连接教育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的桥梁。建构基于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的智慧教育教学,需要从教育网络大平台建设、学习者学习方式变革、课程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过程分析、学校教育系统重构等多个角度去推动。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工商管理专业应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要求和新经济发展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知识学习—实践探索—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大力促进课程融合、专业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构建一个核心、两种驱动、三阶培养、四大融合的“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者风采     
孙志莉 《数字教育》2021,(5):F0002-F0002
顾小清,女,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系系主任。研究领域: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智慧教育及信息技术促进的教育创新。教学情况: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结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形成学习分析、数据挖掘、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等多个方向的学习小组,指导的本科生积极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且多次获奖,指导的硕士生先后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指导的博士生毕业之前都能以第一作者(其作为通讯作者)在高端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建设的“教育技术专业导航”精品视频课程,入选教育部第六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级学校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为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技术人才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不足、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现实问题。文献梳理和访谈调研发现,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可以基于专业理论、开发应用知能和专业实践知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这有助于明确各种现存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可以起到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磨练创新精神等作用。为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创新育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育人功能,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创新育人本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的创新育人生态,合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甘肃省五所高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价值性目标为导向,增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方协同的教育新生态;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体,高职院校应将专创融合作为“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培养学生具有开创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脱节、评价机制欠缺等诸多问题,提出构建高职院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更新“包容开放”的专创融合教育理念;组建“跨界融合”的专创融合师资队伍;打造“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教学体系;引入“创新多元”的专创融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是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输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以创新为驱动,构建政策导向、体制改革、模式创新、协同发展和持续改进的顶层设计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强调树立“地质过程—力学机理—工程技术”“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科创训练”的教育教学实践途径。改革实践可作为交通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1.
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时代,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只能由创新教育去培养和造就;在传统教育仍然制约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创新就成了关键。创新教育必先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重在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3.
职教集团作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应在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积极探索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是职教集团建设的内在属性。职教集团应当围绕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其核心应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内容要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教育方法创新要随着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创新型教师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所在,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教育的创新。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目前的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越来越暴露出一些有待克服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尤其需要着力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我国当代考试的历史嬗变就是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这是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亟待教育创新,即要变“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为“创造为导向的教育”;“学习的革命”关键要培养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学问”意识和“开发右脑”以促进思维的创新。现代大学要坚持“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和推进“教授治学”与“学生为本”的现代大学理念与制度创新;要能真正实现“转识成智”、化性为德,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的目的,还有待于回归“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7.
杜磊 《成才之路》2021,(13):4-5
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能够弥补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短板。文章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提出包括学科竞赛培育体系和学科竞赛支持体系两大核心动力、学科竞赛与科创项目双轮驱动的“双核双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数据指出该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亟待教育创新,即要变"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为"创造为导向的教育";"学习的革命"关键要培养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学问"意识和"开发右脑"以促进思维的创新。现代大学要坚持"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和推进"教授治学"与"学生为本"的现代大学理念与制度创新;要能真正实现"转识成智"、化性为德,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的目的,还有待于回归"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对一流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核心期待与要求.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社团活动化、项目化、竞技化,以及忽视第一课堂主导作用等问题,以提升省属高水平大学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借鉴闭环反馈自动控制原理,构建闭环反馈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控制系统.以自动化专业...  相似文献   

20.
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经验主要包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与有创新价值的学习内容;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创新;开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不拘一格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效果包括:转变了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水平;促进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