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努力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据了解,“亲子关系”这个词汇是从台湾传过来的。它原本是遗传学中的一个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现在,有人借用这个名词,把它作为“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代名词,是否妥当,还需要讨论,并不能说已经定论。这个问题本文暂且避而不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儿童少年时期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促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不仅关乎教育能否正常进行,也直接关乎子女个体社会化的问题。父母子女关系,在子女小时候,相对来说,应当说还是比较好处理的。随着年…  相似文献   

2.
对119名高成就和111名低成就初中学生心目中的父母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低成就组相比,高成就组父母对子女有更高的期望,尊重子女的意见与选择,给予子女较多的鼓励而不是惩罚与责备,在批评子女进会顾虑其自尊,与老师联系时能客观地评价子女的优缺点及讨论其需要改进之处。高成就组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少使用“惩罚与严厉”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4.
孝心谎言     
水青  门伟丽 《初中生》2007,(3):41-42
诚实是我的父母给子女定下的“家规”。自从懂事起,我和姐姐、妹妹一直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敢在长辈面前撒谎。今年是老父老母的70大寿,我们商定为两位老人祝寿。正当父母沉浸在喜庆气氛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子女竞私下“串通一气”,合起来欺骗父母。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种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与孩子签“合同”正在各大中城市悄然兴起。这种教育理念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合同”,将父母和子女应该发扬的优点、必须改进的不良习惯写进“合同”,父母和子女分别承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亲子合同”保证了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从而有效地变父母说、孩子听的“单向教育”形式为父母与子女互相承诺的“双向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21):11-12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7.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大多数年轻人生活开支依赖于父母。 许多父母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为给子女“埋单”,被迫忽视自己的财务问题。斯堪迪亚投资公司调查750对夫妇后发现,90%的父母说“他们为满足子女需要会在自身财务方面作出牺牲”。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利用本校学生个性记录资料,对在校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利于子女个性健康发展,而父母过多地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保护,会造就子女不良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9.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古语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建立深厚的师生之情,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为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甚至支配作用。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师徒如父子”的说法,意思是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理应存在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与期待。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真情呢?。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品味亲情”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感悟真情,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习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母爱,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回报,正确理解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  相似文献   

13.
一、情感体验式教学 情感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理解的重要方式。鲁洁教授说过:“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立足点,是道德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情感体验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思想政治课就需要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一种情境.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尽情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某个特殊事件过程。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认识某一道德观点。如在教学《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一课时,教师应从揭示每一对父母对子女最无私的关爱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回忆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种种最有代表性的事,包括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可以是关系自己人生发展的事,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及地位本框主要围绕“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在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本框内容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依法赡养父母,扶助老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框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法定义务的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2.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来观察、辨别家…  相似文献   

15.
《小学时代》2009,(4):32-35
什么是遗传?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就是父母和子女会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因为父母的特性会遗传给子女,这便是“遗传”。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生活里,常常可以看到,子女做错了事,父母加以严厉的管教,但是子女并不因父母管教得严厉与父母离心,表现出俗话所说的“打不开、骂不开”。什么道理呢?因为子女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能理解父母严厉的本意。 如何做到“爱生如子”呢? 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只要想想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当他们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我们不妨设想,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任期制”,主要是在子女没有长大成人以前。子女到了18岁或高中毕业,父母的责任基本完成。子女或者离家上大学(父母只提供学费甚至只提供学费的一部分,其余靠学生自己打工挣钱),或者找工作独立生活。子女独立特别是成家以后,同父母不论在经济上、法律上、道义上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两个家庭了。此后“两家”的来往是否亲密,将取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感情如何,“两家”距离的远近,双方有没有空闲时间,子女的配偶对对方父母的态度如何等诸多因素,如果子女能够隔些时日同父母通通电话,每年圣诞节能带上孩子捧一把…  相似文献   

18.
张文娟 《山东教育》2004,(15):44-4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列·尼·托尔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能够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的父母,才能成为供孩子阅读的有益的“书”,才是合格的父母。在我们谈论和研究父母对子女的“作用力”的同时,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子女对父母的“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相似文献   

19.
随着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责任、权利在法律上日益确定,我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即未成年人应承担起哪些权利和义务。我国现行法律就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权利义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1款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  相似文献   

20.
年轻的父母,您是否考虑“凭”着什么去教育子女呢?有人说,做了父母就“凭”做父母的资格去进行教育。这样能教育好子女吗?答案是有资格但不一定合格。那么,父母教子“凭”什么,要怎样去教育子女呢? 一、凭经验,要分析。教子有经验是好的。谈到经验有以下三点,一是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亲身感受;二是别的家长教子的做法;三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