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实现课堂转型,学校和教师就要跳出"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的圈子,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具体说来,就是要明确好课堂、好教学、好教师、好学生的定位。好课堂定位:好课堂是"学"堂,是师生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地进行生命探险的地方。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文化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角色变换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近年来,我校以构建"生命课堂"为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重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与幸福指数,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一、立足学校发展愿景,丰富"生命课堂"的内涵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人生中的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8,(1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活动场地,重点不在"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课程,而应当是"人",能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索和批判性介入社会生活的,便是一位成功的教师,这样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赵志强 《考试周刊》2014,(27):111-111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指导和影响就没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学习认知的主要场所.因此寻求"有效、富有情趣"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优化课堂结构1.设计好的问题情境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虽然"教无定法",但开头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徐红兰 《小学生》2012,(9):74-74
自2010年以来,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简称"三进")活动,是泰州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泰州区域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三进"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的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活动中,语文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语文教师:"三进"活动的引领者《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重点,以学生"说好话、写好字、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课程的核心环节:课堂结构的重塑及构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课堂转型路径,切实推进课堂深度转型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内容。学校推进"课堂转型"要基于实际,创设平台。丰庄中学以"便携式小白板"为载体推进课堂转型,契合了"绿色指标"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指数,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陈松林 《时代教育》2012,(16):14-15
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必须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打造中职学校政治课程高效课堂需要中职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政治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以突出,使政治教学符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中职政治教师大胆整合课程内容,使政治课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需要中职政治教师结合中职政治课程中不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政治课堂;需要中职政治教师以教师的"气场"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高效课堂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9.
邸玉清 《课外阅读》2011,(10):61-61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是被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证实了的,只不过很多研究的结论比较倾向于教师自身和学校,认为课堂观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但实际上,教师参与课堂观察不仅影响教师本身及学校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关注、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织部分,教和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观察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将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几年来,学校通过"和谐、互助、自主、灵动"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激发了学生的"学",提升了学校育人的品质。1.课题引领、专家指导,促进课堂文化生成学校基于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现状,以数学学科研究为起点,以点带面,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责是教好学生,而教好学生的前提是上好课。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事实也表明,教师的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更关系到学生收获知识的多与少。笔者所在学校推行的"学案导学课堂"顺应了课堂以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好的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怎样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这个话题很深刻,却也很朴素,朴素到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任何一位家长也应认真思考。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中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当下许多教师和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尽管理念不难理解,但要真正做到却实属不易。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观摩的一堂课给记者带来很多思考与启发。上课时有背景轻音乐,课堂上多数时间是学生在发言、讨论,一节课临结束学生都伏案冥想,随后绘出一幅反映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与通常所见静悄悄的教室里只听到老师讲课声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14.
秦彪武 《成才之路》2014,(29):19-19
在目前学校着力推行"学讲方式"的课堂改革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要迈好"五步",给学生"五学"留足时间和空间,推进课堂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没有"教学互动"的课堂,是一个不完整的课堂。现代教育已把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和主体意识放在一个极重要的位置上。我市"二期"课改要求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把学校变成学生乐学的场所,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组织课堂、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主要手段。然而,许多英语教师存在着"重设计、轻实践"的观念,认为只要有好的活动设计,就不愁上不出一节好课。殊不知,教师课堂话语的合理  相似文献   

17.
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和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们要把注意力聚焦到学校的课堂上,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上课(这里指的是广义的上课,不一定在教室里)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活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活动在课堂上。因此,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每一个学生教懂教会,那  相似文献   

18.
<正>通俗地说,所谓"理想课堂"就是好的课堂。那么什么是"好的课堂"呢?对此,理论家们可以洋洋洒洒炮制出鸿篇巨制,但我只能朴素地回答:好的课堂就是"人"的课堂。这里的"人"首先是指学生。"人"的课堂,就是指对学生尊重、信任与期待的课堂。我这里没有说教师的作用,因为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是不言而喻的默认  相似文献   

19.
正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公开课担负着宣传与推广新课程理念、展示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任。作为一名长期承担学校历史公开课的教师,笔者简要谈谈经验。一、课堂导入"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课堂导入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新态"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构建数学"课堂新态"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学习共同体意识,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