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磊 《教育教学论坛》2011,(15):224-2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目标,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发展以人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新课程实施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背后教育学假设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实验,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实质性地领会新课程的“新”。想真正把握新课程,从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实践新课程改革,就必须把握新课程背后哪些教育学假设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回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剖析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出它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婷 《培训与研究》2008,25(4):94-95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一种假设:以新课程理念导引新课程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管理理念被隔离成两种不同的理念,管理者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但这种要求本身凭借的却是与此并不和谐的课程管理理念,这种理念依然停留在简单的科学管理甚至经验管理水平,而新课程理念却是文化化的或人本化的。僵化的制度化管理能否使它管理的课程超越制度化?这种疑问实际上意味着某些可能发生的实践危机。新课程管理仅仅使它的目标与新课程理念一致是不够的,管理行为自身就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由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和他的学生们才可能一起普照到新课程理念的阳光。  相似文献   

7.
理念是人的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是人的行为的先导,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先从教学理念的更新开始的。目前我们所要更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主要包括教学价值新理念、教学过程新理念、教学资源新理念、教学评价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过几年的实验,反思实验历程,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各学科课程改革实验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鉴,即:管理、培训、研究、优化、评价、反思。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优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即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学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假设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在 1 0 0多年的管理活动史中 ,分别有“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等人性假设。在当代新一轮管理创新浪潮之中 ,新的“创新人”假设将会迅速完善起来 ,并促成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论人性假设理论与团队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对人性探索的历史回顾,以及对近些年来盛行的工作团队的介绍,可以看出团队对员工人性方面的充分发挥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以往的人性假设理论只注重个体的需要以及积极性的提高,没有把人放在群体中去研究,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工作中的人性进行全面的重新探讨,形成新的人性假设,以促使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等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个体:教育的一种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前人依据不同的人性论。提出了诸我教育主张,当我们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在价值追寻和工作机制层面上,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时,我们将发现,人不断生成着。在各种关系中,人不断追寻自我确证、追寻生命意义感。以此种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应自觉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工具的个人意义的生成。并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出发点,中国文化形成了以人性善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西方文化则孕育了以人性恶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中西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教育管理的重大差异。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忽略了教育管理权,西方则很早就发挥了国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中国教育管理人治色彩浓厚,西方教育管理法治色彩明显;中国教育管理强调道德约束,西方教育管理重在利益刺激;中国教育管理凸显权威管理,西方教育管理重视民主管理;中国教育管理以维护稳定为根本,西方教育管理则以提高效率为要义;中国教育管理改革意识相对淡薄,西方教育管理改革意识强烈。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性假设是对人性特征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认识,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性展现形式.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人性的不同展现形式。人性是一种动态生成、不断建构的完整体,即人对生活意义追寻的过程,亦即人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幸福人”人性假设为我们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为教育教学实践找回了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在此无法一一赘述。只是想在决策的心理维度,即从人性假设角度对大学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作一初步分析。首先从人性假设的概念出发,着重介绍了沙因的“四分法”人性假设理论,进而分析了人性假设理论在大学管理决策中的借鉴意义,再次对在人性假设理论前提下,实现大学管理决策科学化应做到那些方面的要求作了探讨,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公选课“生命起源与演化”6年来教学实践历程,并从面向人与自然协进化开展地学教育这一角度,阐述了该公选课在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管理心理学中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指出在高校管理中要了解高校教师工作特点,恰当使用"人性假设"、慎用"经济人假设",倡导人性化管理,为教师营造一个自我实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