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对《诗经》既有接受,又有创新。他对《诗经》的接受具有经学和文学双重性,这两种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化用《诗经》诗句、四言诗体和现实主义精神三个方面,曹操都在吸收《诗经》养分的同时,予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李白乐府诗主要有三种章法:复叠章法、圆章法、随物赋形章法。李白乐府的章法,既与《诗经》、汉乐府有渊源,也是他天性自由和悟性高强的显现。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歌》情结,诗人对《诗经》精神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多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等三个方面,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自然中涵雅致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孟浩然钟情于《诗经》精神,一则由于其家庭素有“重儒风”、崇《诗》《礼》的优良传统;一则由于其时代重视《诗经》教育的因素。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造就出自己山水田园诗别具精神与风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白幼时,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为了给他取个名字准备到周岁时“抓周”,看看他的志向。他周岁那天,家里人在桌上放了鸡蛋、糖糕、尺子、算盘、《诗经》等东西。他好奇地瞧瞧这,瞅瞅那,咧嘴笑着,迟迟不抓。李父心里又喜又怕,怕儿抓着糖糕,长大贪吃;怕儿抓着算盘尺子,长大只念生意经……正当李父心神不定时,李白的一双小手抓住了《诗经》。可这样一来,更加难坏了李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经》情结,诗人对《诗经》精神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多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风格化用”等四个方面,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自然中涵雅致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孟浩然钟情于《诗经》精神,一则由于其家庭素有“重儒风”、崇《诗》《礼》的优良传统;一则由于其时代重视《诗经》教育的因素.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造就出自己山水田园诗别具精神与风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研究他诗歌特色的著作无以计数。李白分别写于青年、中年、暮年时写作的三首诗——《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独坐敬亭山》是这位大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写照,研究这三首诗歌对探讨李白诗歌永恒艺术魅力的独特原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9.
戴震以为《诗经》乃圣贤垂教天下的经典,所以他试图通过对字义、名物典制的考证,回归《诗经》时代的语境,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微言大义。戴震深明人之认知的渐进性特征,说寻求所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寻求十分之见必须本末兼察、空所依傍。所以他研究《诗经》三易其稿,力求不以己自蔽;对于前人的争讼,戴震空所依傍,力求不以人蔽己;是正文字,力求还原经典原貌。戴震的《诗经》研究是在其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11.
在《诗经》研究史上,朱熹的《诗集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朱熹以思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对前人《诗经》研究的遗产进行了总的清理,在名物、训诂、义理、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开拓了《诗经》研究的新领域。 在朱熹的著作中,除了《四书》外,《诗经》是他用力最深的一部书。他治《诗经》,始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13.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的取得和他对以前文学的接受分不开。从曹植对诗骚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分析了曹植诗歌在创作中对诗骚的继承和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主要包括:曹植诗骚创作精神的继承;曹植对《诗经》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曹植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伟大诗人李白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和《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也吸取了汉魏六朝文学的进步传统及其艺术技巧,在其诗歌里,表现了深邃宏博的思想内容,开拓了豪放奇丽的艺术境界,从而使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发展到一个崭新的美学境界。李白所处的社会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时代。李白诗歌中所表现的政治理想和精神世界,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15.
袁枚对《诗经》的文学诠释围绕其诗学核心范畴性灵而展开。他认为《诗经》都是“直写怀抱”的性灵之作,肯定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指出《诗经》风格多样乃是因为诗人性情多样,否定《诗经》皆“关系人伦日用”之说;反对多附会、以琐屑为功的考据说《诗》与脱离文本说《诗》,发展孟子“以意逆志”和提出“歌”以悟《诗》的接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关于《诗经》方面的论著主要有《诗经讲义稿》、《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以及《宋朱熹的〈诗集传〉和〈诗序辩〉》等。在这些论著中,他将《诗经》看作是先民之民间文学作品,这对于打破经学传统,从而推动《诗经》学研究的现代化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他在《诗经》产生年代的考定上提出了四条路径,使得《风》、《雅》、《颂》中各篇章的时代界定更加确当,从而推动了《诗经》产生年代研究的深入发展。在他看来,孔子并没有删《诗》,只是对其中的《雅》、《颂》作过编辑和整理。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孔子和《诗经》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他对《诗》学的梳理,既重点突出,强调了《毛诗》和朱子《诗》学,又新见迭出,如对三家《诗》异同的论述、对《毛诗》来源的论述、对《毛诗》战胜三家《诗》原因的探讨、对朱子《诗集传》特色的归纳,都有异于常人之处。这些观点不仅充分展示了傅斯年研治《诗》学的成就,而且时近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自豪地拥有一本硬面的发黄的手抄版的《唐诗一百首》。没听说过《诗经》《楚辞》,不知道李白、杜甫;没听说过唐诗、宋词,不知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的学术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创造性的将社会学、民俗学、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综合起来对《诗经》进行分析,揭示了《诗经》及《诗经》时代的社会精神,这是他古典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  相似文献   

20.
《诗经》具有独特的语境,体现出鲜明的自由创作精神,其简约的文学表达常常具有丰厚的接受意蕴,形成了《诗经》的多义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