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丝浓  李鲁平 《海外英语》2013,(4X):250-251
《黑暗的心》主要讲述了船长马洛在非洲期间所认识的一个叫库尔兹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选用小说《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和白人殖民者库尔兹未婚妻的一段对话作为语料,采用文体学研究方法,对这首诗中出现的形容词以及副词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其精妙之处,并试图对其在表现人物性格形象方面的作用做出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2.
杨雯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83-85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主人公在非洲的堕落行径不仅让他自己在临死的那一刻感到无比恐惧,也让他周围的人体验到在边缘情境下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分析《黑暗的心》中主要人物库尔茨和马洛各自所处边缘情境,关注库尔茨在非洲的遭遇所展现出来的人类内部存在中的致命缺陷,以试图解读小说黑暗的象征意义和恐惧的哲学内涵以及该作品中体现出的康拉德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赵卿 《海外英语》2011,(7):259-260
《黑暗的心》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本小说。文章主要论述了康拉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弗洛伊德"心灵结构三重论",并重点阐释了小说两位主人公马洛和克尔兹所代表的自我与本我,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在叙述结构上采用了套层式叙述,外层是海员讲述的马洛的故事,内层是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而外层马洛的故事和内层库尔兹的故事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成为马洛故事的自我反射。在审美形式上,叙述的内外界线被模糊,构成了"恐惑"式叙述;在伦理意义上,作为欧洲文明使者的马洛从库尔兹身上窥到了以文明自居的欧洲人内心深处暗藏的野蛮本性。欧洲文明的神话被颠覆,欧洲与非洲、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线被模糊,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恐惑"。《黑暗的心》从审美到伦理,都是一部"恐惑"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小说里主人公马洛自我心路历程的追寻的分析,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及殖民主义的黑暗.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7.
从赛义德批评东方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康德拉的经典之作《黑暗的心》,不难发现小说中有明显的东方主义话语,渗透着浓厚的东方主义思想偏见,而正是这种东方主义的色彩成为马洛船长非洲之行失望而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心》是英国文学巨擘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作者采用了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示了维多利亚末期的英国在工业化的发展所带来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人的个体性被颠覆、异化这一主题。本文主要分析《黑暗的心》中的寻觅主题,通过深度剖析主人公克尔兹及叙述者马洛深入非洲腹地寻觅财富、寻觅自我、寻觅人性的惊世之旅,揭示并反思人性及现代文明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普林斯、布恩等人对叙述、叙述者及叙述接受者等理论角度,分析了约瑟夫·康德拉的《黑暗的心》。该作品的叙述角度复杂,叙述方式独特。在这部小说中,约瑟夫·康德拉采用了小说中的人物马洛,作为主要人物和事件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叙述者,使该小说更具有真实性。本文同时分析了小说中故事内叙述者和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因其丰厚的文本质地、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背离传统的叙述方式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过去30年中,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始终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人们就这部小说反映出的殖民主义思想抑或反殖民主义思想争论不止。但这些研究多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文本中的话语入手,阐释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叙述层面入手,分析小说中人物马洛和叙述者马洛之间,以及叙述者马洛和作者康拉德之间的距离,进而揭示了作者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之心》一反传统小说叙事结构,创立了故事中套故事的新叙事手法,作者通过这一叙事手法,在小说里精心设计了两个身兼多职的叙述者——马洛和匿名的"我",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两位叙述者在文本中扮演的角色,以说明两位叙述者都对作者揭示以库尔茨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的两面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说《黑暗的心》讲述了马洛非洲之旅伴随下的精神之旅,在东方主义和殖民地权力话语理论考察下,该小说透露出后殖民主义意识。通过马洛的所见所闻,作者康拉德呈现了被西方殖民者丑化后的非洲殖民地——东方世界——的一个影子,以及当地黑人妇女被剥夺话语权的境况,同时,康拉德还通过马洛的所思所感,进一步消解了西方对东方的种种谬误,并展现了失语的殖民地妇女寻求走出沉默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追溯到《圣经·出埃及记》中上帝出于对以色列人的承诺而不断对他们的记忆的强化,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中的记忆可视为父权社会的统治工具。马洛在旅途中邂逅之人的记忆为他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小说中的记忆有着强烈的排他性,这意味着马洛的故事是一个近乎只有男人的故事,并且有意流露出对女人的轻蔑和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的记忆促成了故事的单向叙述,揭示了对女性的偏颇的评价,并且强调了殖民时期父权社会下的霸权统治。  相似文献   

14.
《黑暗的心》作为20世纪公认的经典文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品讲述了马洛乘船沿刚果河去非洲内陆寻找白人代理人库尔兹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惊悚荒诞的哥特式小说元素。本文通过对小说运用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从氛围营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等方面来展现康拉德如何运用哥特特征来揭露人性与道德衰落。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不仅是一部经典后殖民小说,更是一部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通过对马洛刚果之行的所见所闻的叙述,康拉德指出欧洲殖民者受利润驱使,疯狂地开发和破坏非洲的殖民行为是引发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还暗示只有借用东方生态智慧,敬畏自然、关爱同类和克制欲望,才能为化解西方殖民危机找到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论者多就马洛、库尔兹等“中心人物”视角进行小说批评,而忽略边缘人物——俄国人在小说中的声音。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俄国人出现的环境,小丑加傻瓜的人物设定挖掘其身上的狂欢化特征,并从俄国人身上体现出的讽刺性模拟色彩、对小说复调体系构建的参与和对库尔兹的加冕与脱冕三个方面说明这一形象在小说叙事学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康拉德是2 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坛的先驱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黑暗中心》叙事手法独特,意蕴深刻,是英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两个人物叙述者分置于不同结构层次,有效地相互作用,构成精巧的框型叙事结构,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一步步发掘认识故事所提示的殖民主义的“黑暗”本质。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小说中包含很多不同的作家和个体叙述者,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相互矛盾。《黑暗的心》就是一个范例。这种方式表明小说中的卓越的复杂的主题,部分取决于由小说叙述者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洞察。  相似文献   

19.
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利用《黑暗之心》对欧洲殖民者的丑恶行径进行深刻揭露。然而,作为处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家,康拉德并没有彻底摆脱殖民主义心理。《黑暗之心》不仅仅是一部反殖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斥"种族优越论"之观点的小说。此外,康拉德也指出了在欧洲人与非洲人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183;康拉德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坛的先驱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黑暗中心》叙事手法独特.意蕴深刻,是英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两个人物叙述者分置于不同结构层次,有效地相互作用,构成精巧的框型叙事结构,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一步步发掘认识故事所提示的殖民主义的“黑暗”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