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英国戏剧家。本文通过列举莎剧中对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丑恶所做的全景式观照,分析莎士比亚关于人性的探究对后世作家的深远影响,力图证明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完成了一个人文主义作家的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大量地运用了超自然因素,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渲染全剧气氛、凸显人物心理变化、反映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李尔王》中人物的激烈冲突体现了莎士比亚在基督教及人文主义关照下的人性观。文章深入剖析剧本深层的隐含意义,解读圣经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对莎士比亚的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人性中兽性的渊源,然后对两类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揭示莎士比亚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麦克白》悲剧的实质是贪念和不满足占据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但这个剧本最令人震撼之处并不在于主人公如何由一个伟大的英雄蜕变成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而在于主人公在不择手段追求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斗争,以及由作恶产生的强烈恐惧意识。最终,人性的堕落击溃了主人公内心的安宁,使之精神崩溃,在强烈的幻灭感中身败名裂。本文以麦克白人生的起伏为主线讨论他的心理变化,进而剖析莎士比亚对他的心理刻画。  相似文献   

5.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众多戏剧当中较为知名的一部,在戏剧史上乃至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当中,莎士比亚刻画了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矛盾集中而冲突的情节、营造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而其中最为特别和有意义的就是运用了诸多丰富而对立的意象,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要素。鲜血与水、婴儿与母亲这两组集中鲜明而对立的意象是整部《麦克白》众多丰富意象当中较为重要的两组,通过对鲜血与水、婴儿与母亲这两组意象的分析与讨论,逐步引导读者按照莎士比亚的笔触去探寻人物内心的世界,并且利用对麦克白与其夫人内心真实世界的描述,展现人性的良知,根据麦克白与其夫人最终的悲剧结局,暗示人们正义最终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思想、创作既是人文主义的又是宗教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一种"基督教悲剧",更多地体现了原罪、忏悔和救赎等宗教观念,他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就很好地阐释了原罪意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  相似文献   

7.
《麦克白斯》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斯在女巫的预言、个人的野心和妻子的怂恿之下杀死了国王,自己登上王位。最后麦克白斯众叛亲离,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剧本通过对麦克白斯及其夫人犯罪心理的细致刻画,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人文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8.
对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多有争议,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实践者,普洛士丕罗是一个心胸宽阔,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不仅以宽恕仁慈之心解决了一段积怨,而且表达了对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的美好前途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作为后期人文主义代表性作家,深受文艺复兴前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创作延续了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不同的是,他的创作一直主张自然欲望接受理性的引导,沐浴着上帝之爱。莎士比亚毕生都在用一个杰出的人文主义者的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的人本意识守护着人性之根,这就使他的思想和剧作闪烁着别样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0.
对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多有争议,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实践者,普洛士丕罗是一个心胸宽阔,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不仅以宽恕仁慈之心解决了一段积怨,而且表达了对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的美好前途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描写了麦克白从人性上走向堕落的过程。长久以来,麦克白夫人都是作为诱导唆使其丈夫走向堕落的因素出现,被人视为文中的第四位女巫,而本文则从女性的心理角度来对麦克白夫人进行剖析,以揭示这个女性形象的深层情感及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剧,堪称一部成功心理剧。莎士比亚以巨匠的手笔成功展现了麦克白在弑君篡位的过程中,潜意识如何引导他的行动一步步制造血腥的罪恶。从潜意识的角度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分析毁灭酿成的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主义注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莎士比亚的戏剧广泛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塑造出丰满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作品之一。作品通过对超自然因素以及多种意象的描写、对麦克白这一矛盾而且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权力与野心对人性的摧残与吞噬。文章针对麦克白人性悲剧的始末进行分析并阐述麦克白的悲剧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歌人文理想的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出自对伊丽莎白晚期混乱、腐败的社会现实和忧患、邪恶人性的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在其悲剧创作中表达了人文理想的危机感与幻灭感。人文理想的幻灭决定了莎士比亚悲剧观的形成。本文试图论述:麦克白这一典型,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性理想的幻灭,对邪恶人性的批判,从神性中解放出来的人,并未真正获得自身解放的力量,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由意志的滥用。会使邪恶、混乱成为可能与必然。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早年推崇浪漫主义,后来改为提倡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正是其新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以及他对人性的提倡,使他选择翻译充满人性光辉的<莎士比亚全集>.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集中体现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雷特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他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大自然抒发赞美之情;对人做出全面而又崇高的评价;勇敢地冲破世俗的门第观念, 追求美好的爱情等等。但是,宿命的思想不时出现在字里行间,使该剧白璧微瑕。本文在肯定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同时,指出了其思想中的宿命论成分,并分析了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麦克白》与《奥塞罗》是莎士比亚广为人知的两部悲剧。《麦克白》与《奥塞罗》同为悲剧 ,却有着不同的主题、性格各异的主人公及推动剧情发展的情节结构。两部剧本的比较将有助于探讨文学作品欣赏的多重角度和人性泯灭的悲剧所体现的人性与灵魂的挣扎。  相似文献   

20.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作品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其思想变化.其中的叙事元素奇特新颖,塑造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借助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的神秘的超自然元素和潜在的意识解构进行分析,整个叙事不仅透露出莎士比亚对人性意识和信仰道德的思考,还蒙上了奇特的命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