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尔律治作为19世纪英国文化意识形态和保守主义的代表,其思想丰富并影响深远.运用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理论,解读他的诗歌《老水手行》可以探讨文学如何参与帝国越洋殖民扩张,可以梳理海外冒险与帝国主义、浪漫主义与奴隶贸易、基督教与废奴运动等纠葛,可以看到帝国主义的贪婪和残暴不仅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也给殖民者带来瘟疫和精神堕落.《老水手行》体现了诗人“同一”、“差异”和“大同殖民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柯勒律治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蕴含着一种浓厚的道德主题。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他的《老水手行》,可以一窥这部作品所体现的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它的人与自然的疏离及人的回归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席卷了整个世界,相同的文学背景以及诗人相似的宗教信仰和情怀,使某些诗歌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着可比性。由于创作背景的影响,《老水手行》和《泰尔耶·维根》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存在差异,是社会环境不同,浪漫主义思潮所处阶段的不同,诗人所受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特质之一,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韵两方面。诗歌的音乐性和思想性是密不可分的。Coleridge的诗作素以瑰丽的想象、极强的音乐性而闻名,在19世纪的英国诗坛独树一帜。本文从节奏和音韵两方面,对其代表作之一《老水手谣》的音乐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钟嵘未对谢惠连的诗歌进行溯源,因为其诗歌风格尚未定型,承袭关系不明显;他的《秋怀诗》、《捣衣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符合钟嵘的审美理想;“绮丽歌谣”所指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争论,通过将谢惠连诗歌与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对比,可以看到他的诗歌既呈现了民歌的风格,又在抒情摹景上有独特之处,因此被钟嵘评为“风人第一”。  相似文献   

6.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人。出版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之歌》等。他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开始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是用歌谣体写成的超自然的浪漫主义诗作.诗中描写一个老水手注定要孤独地走在地球上.该诗的主题是罪恶与自我忏悔,配以婚宴的热闹场面.婚宴的客人并不愿听老水手的故事,而是被迫在听.老水手在痛苦时不得不去讲这个故事,所以老水手的所作所为似乎是一种自我惩罚.全诗充满了基督教的神秘莫测气氛,这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8.
赫希俄德是荷马之后古希腊最重要的大涛人。荷马逝后,古希腊诗坛上,因循成风,缺乏生气。直到赫希俄德才别开生面,独辟蹊径,开拓了诗歌的新天地,带来古希腊文学的新春。赫希俄德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八二八行的教谕诗《劳作与日子》以及史诗《神谱(诸神源起)》。《神谱》尚且不全,仅余一○二二行。但从这两部作品中,也可以约略窥见他对古希腊诗歌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以下简称《春行》)是他对杭州、对西湖的“爱”的结晶。很多人在评析此诗时,说“行”或“春行”是它的线索。从手法上看,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知道,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是诗人面对客观物象而唤起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11.
黄雁 《考试周刊》2009,(41):25-26
针对斯蒂芬·高森对诗歌的污蔑,锡德尼在他的《为诗辩护》中,对高森的观点予以驳斥,并阐述了自己对文艺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诗歌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德行。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诗歌工于用典,典故的运用使他的诗歌意蕴深刻,含义丰富。本文探讨了李商隐诗歌中运用的《庄子》中的部分典故。李商隐诗歌中所用的《庄子》典故不仅可以表达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积极入世的心态,还能概括他仕途碰壁、心存退隐的心态。从他对《庄子》典故的运用中,展现其短暂一生中进退不定的矛盾心态,志向高远却又仕途坎坷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主义视整个世界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是美国诗坛的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他的生活背景和作品《穿过黑暗旅行》,指出他的诗歌关注资本主义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传递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才是"生存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实际也是有较深造诣的理学家。他的《诚斋易传》、《心学论》和《杨子庸言》等学术著作皆对理学有所发明,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他关于诗歌教化的诗味说,尤其是他的诚斋体诗歌风貌的形成,都与他的理学观物理论、理学人生境界思想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有关威廉.布莱克诗歌《黑人小男孩》的研究在国内很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笔者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此诗作一个全新的解读。剖析诗歌中所蕴藏的生态思想,看布莱克如何看待天地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读者了解或重新认识该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析威廉·布莱克诗歌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布莱克是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特别是那些被收入诗集《天真之歌》的作品歌唱生活的快乐,描绘古朴纯美的自然和纯真关丽的人类,充溢着人与周围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情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  相似文献   

17.
郑兴茂 《海外英语》2014,(9):225-227
历史进程进入19世纪,生态意识在这一阶段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中又得到充分的体现,具有了关注生态的现实性特征。济慈是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诗歌的价值取向以自然为主,大多赞美自然、关注自然。该文以济慈的诗歌《夜莺颂》为例,从生态视觉的视野下解读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诗人既看到文明渐渐远离自然,表现出对生态现实的忧思,又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8.
瓦尔特·惠特曼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20世纪美国新诗的先驱者"和"现代诗歌的开拓者",这应该是比较公允的评论,但不够全面。传统上,学界主要关注他的诗歌成就,但他作为一个散文作家,特别是生态散文作家的成就被忽视了。1882年,惠特曼出版了日记体散文《典型的日子》,该书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智慧。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种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智慧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付文中 《文教资料》2010,(19):32-33
生态批评为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角度对华兹华斯诗歌《丁登寺》中彰显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挖掘诗中所隐含的生态伦理观、哲学观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20.
岛崎藤村早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引用或取材自《圣经》和赞美诗的诗句为数不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思想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以下通过分析《嫩菜集》和《落梅集》这两部诗集,结合《圣经》和赞美诗的原文和岛崎藤村的基督教受洗经历,来分析他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